2015-07-01 20:58:58
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計劃2017年底投產,兩年的建設周期中,天津工廠將先期承擔進口車組裝的任務,使得來自薩博技術的電動車可在中國銷售。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每經記者 劉旭
6月28日,一家名為“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項目,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濱海科技園奠基。這是國能新能源汽車瑞典公司(以下簡稱NEVS)的中國國產項目落戶于此。
盡管放眼看去,這里仍是一片荒地。但是,對NEVS及其董事長蔣大龍來說,這里將來會種上“搖錢樹”。
“薩博收購,遇到很多困難,多次峰回路轉,這次終于落定了。”NEVS董事長蔣大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口氣如釋重負。
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計劃2017年底投產,兩年的建設周期中,天津工廠將先期承擔進口車組裝的任務,使得來自薩博技術的電動車可在中國銷售。
據媒體報道稱,天津基地首款電動車EV1可能基于SAAB 9-3 Aero轎車打造,動力系統由一部電動馬達和為其供電的鋰電池組成,最大功率140馬力,極速可以達到120公里/小時,單次充電可續航200公里。
國能新能源汽車公司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申請新能源生產資質。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將于自7月10日起實施。蔣大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正在參照該規定,對比國能新能源汽車公司現有條件能否達標。
參與這一規定,國能新能源汽車公司生產的電動車也將不能使用“薩博”品牌,必須在中國重新注冊自有品牌。
如果生產資質申請順利,2017年之前,來自瑞典造的新能源汽車先期將通過零部件進口的形式來到中國,在天津工廠完成組裝后進行銷售。這一速度將遠遠快于樂視、萬向等密集布局電動車領域的企業。
目前,由于包括樂視、百度、萬向等在內的諸多企業,都在瞄準即將開放申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爭奪非常激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擁有地方政府支持,以及薩博新能源技術支撐的國能新能源汽車公司,申請資質或更為便利。
“天津項目未來集研發、制造于一體,并不是一步到位。為了節約時間,在沒有全部建成之前,充分利用配套設施,明年就可以組裝生產,2017年全面生產。”蔣大龍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落戶天津對于NEVS,可謂取得“階段性成果”。分析認為,短期內蔣大龍最大的挑戰仍然來源于資金。來自天津高新區和其他股東的注資,基本用于瑞典方面重啟生產,未來在中國的投入更大,盡快尋求新股東完善NEVS股權結構頗為緊迫。
伴隨著國產項目奠基,NEVS股權完成了新一輪的變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前青島市政府成立的青島青博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22%的股權,轉讓給IT企業華勝天成。
此次,在天津投資建設的包括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和國能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兩個企業,據悉均由蔣大龍任董事長,股權結構為NEVS和兩家IT企業組成,分別是國研科技下屬的國研互通和華勝天成下屬的北京中域綠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至此,NEVS股權更新為:蔣大龍任董事長的國家現代能源控股占比48%,天津濱海高新區占比30%以及華勝天成占比2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NEVS仍在尋求資金實力雄厚的新股東進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NEVS股權仍然存在較大變數。
汽車分析師秋天永表示,NEVS仍將尋找新股東是情理之中,這是由于目前三家股東資金實力有限,新能源汽車研發和后續生產需要大量資金,因此,巨額資金需求是NEVS繼續尋找新股東的最主要原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