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5 01:14:5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某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透露,醫療行業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國內市場如火如荼,在細胞治療領域,北陸藥業、中源協和、國際醫學等企業已有相應布局,同時許多上市也通過跨界并購的形式涉及醫療行業新技術,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干細胞等精準醫學領域,未來將成為醫療行業長期的熱點。
據不完全統計,A股市場有26家上市公司涉及相關概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資料,對精準醫療產業鏈中下游的腫瘤診斷、細胞治療、個性化治療等板塊進行深度剖析,試圖為投資者挖掘相關投資機會。
腫瘤診斷
精準醫療領域下一塊蛋糕
據《全球癌癥報告2014》顯示,全球癌癥病例將呈現迅猛增長態勢,由2012年的1400萬,將逐年遞增至2025年的1900萬,而中國新增癌癥病例高居第一位。
在此背景下,腫瘤治療正逐漸從宏觀層面對癥用藥向更微觀的對基因用藥轉變,個體化用藥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公認趨向。鑒于腫瘤基因測序的廣闊市場前景,國內多家基因公司開始進入腫瘤市場,爭奪這塊蛋糕。
達安基因:
打通基因測序全產業鏈
達安基因是基因測序業務布局最全面的公司,基本打通了上下游。
作為國內分子診斷龍頭,達安基因IVD業務的發展及母公司醫院體系的逐步理清有望使公司實現“個體化診斷+個體化治療”一體化,成為精準醫療第一股。特別是基因測序,公司以中山大學醫學體系為依托,以獨立診斷實驗室為平臺,未來有望從試劑與服務端快速切入產業鏈,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公司目前最主要的業務乙肝檢測年收入2億元,未來僅無創產檢業務就有望給公司帶來幾億到十幾億元的收入,其他腫瘤、心血管等疾病領域的個體化診療運用同樣值得期待。
新開源:
收購三公司布局大健康
新開源通過收購呵爾醫療、三濟生物、晶能生物3家公司,進軍腫瘤早期診斷、分子診斷及基因測序等領域。
呵爾醫療從事腫瘤(包括宮頸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的早期診斷,是未來腫瘤無創早期診斷的龍頭;三濟生物主要從事個體化治療(包括腫瘤、心腦血管、免疫調節等領域),應用的技術主要是分子診斷;晶能生物定位于第三方基因檢測科技服務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具有很好的協同效應:呵爾醫療和三濟生物在腫瘤診斷和治療上實現協同;晶能生物是三濟生物和呵爾醫療業務發展的助推器,可以為其提供診斷的技術支持。
細胞治療 政策松綁提高行業集中度
在國外,諾華、輝瑞等藥企都在積極開展細胞治療研發和商業應用。Nivolumab等五類免疫藥物市場規模約為20億美元,預計2020年達到100億~150億美元,如擴大到初期治療,市場規模將翻番。
在國內,腫瘤細胞治療相關政策落地,將大幅提升行業集中度,從而利好龍頭公司。比如在干細胞存儲率方面,國外平均存儲覆蓋率在10%以上,而我國僅1%,隨著干細胞政策松綁,相關產業前景廣闊。
南華生物:
轉型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產業
1月29日,南華生物宣布非公開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億元,將投向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儲存庫項目、細胞與組織工程實驗中心項目等。公司通過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儲存業務進入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產業,實現在大健康產業的布局實現業務轉型升級的戰略發展目標。
南華生物表示,公司此次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儲存庫項目包括建設符合GMP規范的干細胞制備實驗室、干細胞儲存室、免疫細胞制備室等。項目建成以后,將形成超過320份/天的干細胞及免疫細胞處理能力。
冠昊生物:
完成細胞技術平臺搭建
冠昊生物在2013年引進ACI細胞治療技術,2014年與臺灣鑫品生醫合作進軍細胞存儲領域,同時通過與北京大學合作,推進干細胞研發及產業化,初步具備國內領先的細胞技術平臺。
目前,公司已完成6例ACI手術,效果良好,未來有望逐步推廣,細胞存儲將進入收獲期。若后續細胞治療技術能夠取得突破,公司將在細胞治療領域具備核心競爭力。
公司人源細胞標準化生產平臺全部通過GMP現場認證。在此平臺上,軟骨細胞治療開始臨床應用并實現收入,目前已在廣東的兩家醫院實現臨床應用(ACI細胞培養及支架終端價格為每例6萬元左右),公司預計2015年年底前開發30家醫院,計劃1~2年內在全國開發30~50家骨科醫院。
北陸藥業:
免疫細胞治療、基因測序雙管齊下
北陸藥業通過收購中美康士51%股權,成為國內最早一批開展腫瘤生物治療的公司,目前產品主要包括CIK、DC瘤苗等,技術儲備包括NK細胞、TIL細胞、多靶點CTL細胞等。
北陸藥業參股子公司南京世和主營癌癥個體化醫療診斷,包括高通量全景癌癥基因檢測、罕見病基因檢測、科研測序及合作服務和相應技術支持。目前,南京世和能對382個致癌基因進行300倍全景、深度測序,為臨床腫瘤靶向用藥提供指導。
北陸藥業已逐步形成從基因測序、造影檢測到腫瘤靶向用藥治療的技術鏈條。
個性化治療
尚未開發的處女地
據北京晚報報道,在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生物醫學峰會上,專家介紹說,美國惡性腫瘤患者5年存活率達到85%,我國患者5年存活率僅為25%。
癌癥死亡率居高不下,一個重要原因是治療思路問題。而個性化治療能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的目標,相較傳統醫療,個性化治療具有針對性、高效性及預防性等特征,將開啟醫療新時代。
仙琚制藥:
顛覆新藥研發模式
仙琚制藥子公司索元生物定位精準醫療,通過獨特的生物標志物平臺技術指導臨床“廢棄”的創新藥物研發再生,實現從零到數億元的價值重建。
通過使用新發現的生物標記物作為伴隨診斷來篩選病人,索元生物能夠在敏感患者中重新開展臨床試驗,從而優化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提高新藥的成功率,最終達到以較低的成本、較快的時間開發出一批創新藥的目的。
麗珠集團:
參股美國腫瘤檢測公司
麗珠集團參股美國腫瘤精準治療領導者Cynvenio,后者專門從事腫瘤基因檢測服務,為采取高純度提取循環腫瘤細胞群來進行DNA測序的領先企業。Cynvenio的重點產品ClearID能夠在血流中檢測乳腺癌病癥,已被美國主流醫療保險公司覆蓋;它還是FDA最早批準的腫瘤篩查公司,技術領先;其共同創立人中包括麥肯錫前合伙人、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Cynvenio的后續產品LiquidBiopsy可以對CTC細胞、CTDNA進行精準檢測,腫瘤適應癥更廣泛。麗珠集團此次參股Cynvenio將使相關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打開Cynvenio在國內市場的成長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