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科新生物營銷模式向代理傾斜 目標年增長50%~80%

2015-05-25 01:14:4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作為主要從事生物藥物、新型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新三板企業,科新生物(430175)近期的發展態勢,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目前公司希望每年銷售額能有50%~80%的增長。”科新生物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潘梅在談到對公司業務預期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說。

近日,記者走訪了科新生物,發現科新生物在銷售渠道、模式、研發態勢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調整和轉變。公司希望銷售體系的調整,能進一步將公司產品從中高端市場帶向基層市場。

拓寬基層醫院銷售渠道資源

從科新生物的業務來看,公司的主營業務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生物技術服務。目前共有自有產品11個,主要用于類風濕關節炎(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干燥綜合征(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及診斷。

記者了解到,公司目前的主營產品為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試劑盒,該類產品的國內市場一直以來都由國外診斷試劑公司主導。這意味著,公司產品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與外資產品展開抗衡的品牌。

根據公司近期公布的2014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6222.7萬元,同比增長35.72%,其中自產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2.92%,占營業收入53.07%。報告期內實現利潤總額1404.6萬元,同比增長32.43%。

“國內廠家主要由于原料來源的因素,不能保證質量的穩定性,市場銷售較少。”科新生物方面表示,公司自從涉足該領域以來,打破了進口廠商長期壟斷中國市場的局面。

從產品定位來看,公司產品定位于中高端,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開始從中高端醫療機構慢慢向地方性基層醫療機構擴展。

“目前在醫院市場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在社區服務中心等基層市場,公司還有沒有做,希望能深入到這些市場。”潘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業內也普遍認為,拓寬基層醫院銷售渠道資源,能夠進一步減輕公司回款壓力,從而增加公司現金流。

營銷模式從直營向代理轉變

從中高端醫療機構向地方性醫療機構擴張的過程中,公司的營銷體系改革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司正在向全面代理的營銷模式傾斜。

潘梅向記者解釋,目前,公司的營銷模式從直營向代理轉變,代理銷售正在平穩增長。“采用代理模式是行業目前營銷變革的主要方向,之前公司的直營就鋪向全國,而通過代理模式能夠進一步向低線市場延伸。”潘梅稱。

具體來看,2014年公司采用重招商、穩直營的經營策略,營銷重點指向渠道招商通路的建設,尤其是覆蓋基層醫療市場的招商渠道通路建設,同時對于原有標志性示范三甲醫院維持直營銷售。在體系建設上,公司營銷中心下分為大客戶部、銷售部、市場部及內勤部4個部門。

不過,從公司年報中可以看到,目前公司客戶主要包括代理商及醫院客戶,相對來講,客戶集中度不高,較為分散,前五名客戶占營業收入總額22.26%。

對于直營向代理傾斜已經取得的成就,潘梅告訴記者,從銷售方面看,現在直營和代理已經差不多各占50%左右,但是公司希望之后代理能夠占到大頭,將進一步向代理方向傾斜,之后,公司的銷售將以代理模式為主。

原料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

在國內眾多的體外診斷制劑企業中,科新生物有何獨特優勢?

潘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的一大優勢在于有自己的原料,屬于自己研發、制備,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因該類產品原料自備門檻高,目前國內企業鮮有涉及。“其他國內企業大多從國外進口原料進行工藝制備,而科新能夠實現原料、研發、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一體化。”潘梅補充道,“一方面,公司使用自己的原料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也能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

實際上,自身免疫性疾病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屬于高科技項目,技術難度高,投入成本大,有失敗的風險。

據了解,針對這一風險,科新有自己的應對方法,公司從短期至中長期已形成梯隊式各項研發項目,短期項目能迅速市場化,在研發中長期項目的同時承接外包研發服務,從多維度降低了研發風險。

從公司的發展史來看,由于科新生物本身就是研發型企業,并且重視研發和創新人才,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相對較高,目前公司的研發團隊有70人左右,很多是從國外回來的研發人員。

財報數據顯示,2014年仍保持對診斷新指標和產品較大的研發投入,研發投入金額約978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占營業收入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