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 2015-05-14 01:26:09
國外綜藝也好,原創模式也罷,一檔綜藝節目要獲得受眾真心喜愛并落地生根,本土化創新是制勝關鍵,而這必須由一支深刻懂得中國觀眾“要什么、愛什么”的專業團隊來實現。
每經編輯|邱峻峰
成都商報記者 邱峻峰
放眼望去,今年各大衛視紛紛在綜藝真人秀上發力,如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回來了》第二季;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真正男子漢》《花兒與少年》;江蘇衛視的《世界青年說》《我們相愛吧》……這些扎堆熒屏的綜藝,毫無例外都引自或脫胎于韓式綜藝。除了電視屏幕,中韓合拍影片的數量也不斷攀升。在文化產業上的緊密合作,激活了中韓兩國影視界人士的創作熱情,那么,他們對今后的合作還有哪些期望和想法呢?來看記者的專訪。
《奔跑吧兄弟》(以下簡稱《跑男》)到底多火?舉例來講,隨便在微博上一搜,就會發現無數網友在分析“雞兔同籠”的數學題、各種撕名牌的活動、探討“跑男兄弟團”下一站會去哪里……可以說,《跑男》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憑借豪華的明星陣容和大尺度的虐星游戲一炮而紅,成為不少觀眾周五必吃的一道菜。
這樣一檔引進后并沒有“水土不服”、反而很“接地氣”的節目,究竟是如何做到雙贏的?昨日,記者專訪了將于5月20日來成都參加“2015世界知識論壇·中韓影視文化產業論壇”的《跑男》總制片人俞杭英。她認為,國外綜藝也好,原創模式也罷,一檔綜藝節目要獲得受眾真心喜愛并落地生根,本土化創新是制勝關鍵,而這必須由一支深刻懂得中國觀眾“要什么、愛什么”的專業團隊來實現。
從內容到游戲的“本土化升級”
相對第一季,第二季的《跑男》是越玩越High。在第二季的首期節目中,就有大牌如韓庚和范冰冰加盟,范冰冰和緋聞男友李晨僅僅在節目中的握手,就被不少網友頂上了熱搜,讓“跑男”狠狠占據了話題榜。之后的幾期中,林更新、歐弟、張藝興、宋佳、黃曉明、李治廷等大牌的加盟,也讓節目既有話題又有收視。
除此之外,《跑男》在內容設置上也堪稱一絕:第二季首期節目中的圣斗士元素已讓不少80后驚呼,而此后的節目又玩起了復古風——幾乎拖到地面的喇叭褲,扎進褲腰里的花襯衫,清一色的蛤蟆鏡加上復古的迪斯科舞步,配合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跑男團”瞬間就把觀眾帶回到了熱烈奔放的八十年代。
俞杭英就此表示,《跑男》不是純粹的娛樂節目,“也希望通過這個節目把各地的特色和一些中國元素很好地融入節目中。”比如,觀眾在節目中看到了西湖的水和水邊流傳了千百年的“白蛇傳說”,也看到了敦煌的沙和沙里遺落了千百年的“絲綢之路”……俞杭英表示,第二季《跑男》除了明星嘉賓更驚艷之外,游戲內容也做了“本土化升級”,“在游戲內容設置上,第一季結束后的兩個月,我們組建了中韓道具導演的專家隊伍,專門原創了一些游戲,每一項都經過幾十次的試驗。這些游戲是在其他節目中都看不到的,非常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需求。”
切中觀眾的收視心理
記者:現在韓式綜藝幾乎霸占了國內熒屏,您覺得其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俞杭英:韓式綜藝和歐美模式不太一樣,從收視上來說,更貼近東方人的情感表述方式和收視心理,比如歐美節目更強調規則感和PK的激烈性,韓式綜藝更強調心理活動,情感上的交流是其優勢之一。
記者:這股韓式綜藝的風潮是從什么時候刮起來的?
俞杭英:確切來說,是《爸爸去哪兒》帶火了這股風潮。不過,國內的團隊在10年前就開始借鑒韓式綜藝,比如10年前我做的《男生女生》,是中國第一個戶外交友節目,第一次嘗試韓式綜藝中的多機位,當時覺得很奢侈。仔細分析會發現,這些節目的共同點主要是明星真人秀。以前的綜藝節目也在一定程度上聚焦明星,這波節目則完全深入到明星的生活中,明星被還原成普通人,為大家提供很多真實的細節。比如《爸爸回來了》將明星的家庭呈現在觀眾面前,《奔跑吧兄弟》中,明星則完全放下身段,這在以往是絕對不可能的。
記者:國內引進韓國的綜藝很多,但能火的也屈指可數,《跑男》之所以能火,根本原因是什么?
俞杭英:我覺得人是第一位,就是我們對藝人的選擇。韓版《Running Man》中,韓國藝人完全放下包袱,他們的綜藝精神是國內藝人比較欠缺的,他們敢于不顧形象來娛樂。現在《跑男》中的藝人,之前在各自的影視作品上都是男神女神的形象,通過這檔節目,藝人們放下了偶像包袱,比如鄭愷放屁、鄧超數學差、Angelababy女漢子形象,藝人們都呈現了和以往影視作品中不一樣的形象,讓觀眾耳目一新。
第二就是收視心理。中國現在很多人壓力大,而縱觀熒屏上的節目,大多都是傳遞教育、煽情、溫情。我們的節目剛好切中了現在中國觀眾收視心理,他們需要釋放,徹底地快樂,我認為這是現象級節目產生的必要條件。
另外,我們的拍攝方式獨特,每期有一個主題,創意游戲、對抗性游戲貫穿劇情,這樣的表現手法讓人耳目一新,觀眾會覺得,綜藝原來還能劇情化。
國內綜藝最需原創
記者:我們和韓國的綜藝團隊有哪些差距?
俞杭英:韓國的團隊是完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比如專業程度上,韓國的模式就很省力,導演想要什么,道具公司會給出ABCD四種方案,然后讓導演來選擇。他們工種很多,比如攝像、設備、技術、舞美、燈光等,全部都社會化、產業化。
記者:目前韓國的王牌綜藝已全部引入,今后國內綜藝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俞杭英:還是需要我們原創。我們現在是把韓國10年前的節目都翻出來了,不光是模式,韓國團隊也都搬過來了,模式加人。眼下觀眾有這樣的需求,這就對中國的制作團隊提了很高要求。
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明星的身價越來越高,也許明星真人秀在某個時候會出現拐點,能夠真正出現普通人參加的節目,體現社會大眾的心理和潮流。如今也有一些普通觀眾參加的綜藝節目,但還未引起關注,目前主流還是明星真人秀。要在這么重口味的環境中突圍,可能大家沒有找到真正足以讓觀眾耳目一新、打動人的題材。
記者:《跑男》火了后,據說有景區出1500萬請你們去拍攝?
俞杭英:確實是很多景區邀請我們,但具體的價格只是傳說。我們錄制《跑男》第一季相對輕松,比如我們能在上海外灘玩穿越,但現在不行了。隨著《跑男》越來越火,每次去拍攝就會引起圍觀,帶來安全隱患,所以對我們拍攝的場地選擇越來越難。
我們也不可能到一個純景點的地方拍攝,畢竟場地需要符合節目的氣質,現在我們對場地的要求是,必須要保障安全。
記者:您作為一名女性制作人,在節目制作中有什么優勢?
俞杭英:因為《跑男》是相對男性化的節目,不管是游戲還是對抗的激烈性,講究謀略的規則,節目的氣質相對較男性。但做節目道理其實是一樣的,不管什么類型的節目,一定要按照節目制作規律來,最重要的是對人性的觀察和表現。從這一點來說,我作為女性有一定的優勢,因為真人秀歸根到底是和人溝通。
記者:為什么第二季首站選擇成都?
俞杭英:很多人都喜歡成都,成都人的悠閑、成都人的幽默和娛樂感在全國都比較出名。另外,第一季最后一期在重慶,當時以超能力主題結束,第二季的第一集是以圣斗士開篇,也是延續超能力的感覺,剛好重慶和成都也相鄰。
更多內容詳見每日經濟新聞網站:www.jzqfr.cn;
微信號nbdnews;
微博@每日經濟新聞;
會務咨詢電話:
028-86516389
《《《
對話韓方代表
韓國寶藍電影會長李柱益:聯手中國一起沖進好萊塢
成都商報記者 張世豪
李柱益是韓國著名電影制作人,他與中國電影緣分頗深。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徐克的《七劍》、張之亮的《墨攻》,他都擔任了監制的工作。而湯唯與玄彬主演的《晚秋》,更是由李柱益一手促成。
近日,即將來成都參加“2015世界知識論壇·中韓影視文化產業論壇”的韓國寶藍電影制作有限公司會長李柱益,接受了記者電話采訪,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中國文化也了解頗深,他喜歡李白、杜甫,將來也有將這兩位著名詩人搬上大銀幕的打算。
到四川尋找美食與靈感
李柱益去過中國很多城市,但遺憾的是沒有來過成都,“太可惜了,我非常喜歡四川,但沒有來過。我非常喜歡唐詩,喜歡李白、蘇東坡、杜甫,喜歡畫家張大千,鄧小平很偉大,我很喜歡他……”說起這些與四川有關聯的名人,李柱益興致頗高。
李柱益這次來四川,不僅為了一頓可口的川菜,還有將李白、杜甫搬上大銀幕的“野心”,“李白、杜甫那個時代非常好,3D做中國的山水畫會非常漂亮,這次我去四川就是尋找靈感,看看有沒有相關的題材。張大千也是我感興趣的人物,他是美食家,他的人生很精彩,他經常自己做菜,中國歷史上我想拍的東西太多了。溫故而知新,我想大家多看古文也是比較好的。”
促成湯唯主演《晚秋》
合拍經驗豐富的李柱益早在2002年就參與制作了由陳凱歌執導的影片《和你在一起》,2005年參與制作《七劍》,2006年除了擔任由玄彬主演的影片《百萬富翁的初戀》的制作人外,還參與了中、韓共同制作的影片《墨攻》,2010年進軍好萊塢,參與韓美合拍片《黃沙武士》的制作,2011年,李柱益出任玄彬和湯唯主演的《晚秋》的制片人。
《晚秋》不僅在中國取得非常高的票房,還撮合了一段姻緣——去年7月2日,湯唯公布婚訊,宣布她已經與《晚秋》導演金泰勇訂婚,兩人因合作電影《晚秋》結識。
談及湯唯的出演,李柱益表示:“我看了《色戒》后,覺得湯唯真能演,又那么有魅力,所以我一定要找她拍一部戲,《晚秋》我第一個想到湯唯,當然我運氣非常好,就合作了。”
目標是一起去好萊塢
記者:您2002年就參與制作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和你在一起》,當時是怎樣一個契機?
李柱益:那時候我剛從美國回來,有個項目想請陳凱歌當導演,他同意了,我蠻開心的。當時我和陳凱歌導演是在開發別的項目,他想先拍這部電影比較好,而且從韓國招攝影燈光服裝人員。可以說陳凱歌導演很喜歡挑戰,我們在一起合作很成功,這是一部韓國技術人員參與的中國電影,我很感謝陳凱歌導演。
記者:現在的中韓合拍環境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李柱益:現在交流蠻活潑的,互相理解的程度很深,學韓語的中國人很多,學中文的韓國人也很多,翻譯起來很順利,合作的環境比以前好得多。
中韓合作方式不僅是中國人到韓國,韓國人也到中國,兩國一起攜手走向世界。我的目標是我們一起去好萊塢,因為中國單獨去好萊塢很難,韓國也難,所以把亞洲的力量集合起來,去好萊塢比較容易。
記者:您的公司未來在中國的合拍計劃是什么?
李柱益:有,好幾個。目前準備《百萬英鎊》,這是中美韓合拍的,故事的背景是英國倫敦,但是電影版故事我們搬到了上海,兩個百萬富翁,一個美國人來上海,我想故事很精彩。
更多內容詳見每日經濟新聞網站:www.jzqfr.cn;
微信號nbdnews;
微博@每日經濟新聞;
會務咨詢電話:
028-8651638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