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周子勛:反通縮 成2015年的首要任務

證券時報(bao) 2015-01-15 11:52:33

當(dang)價(jia)格和收(shou)入(ru)下降,債務的實(shi)際負擔上(shang)升(sheng),促(cu)使債務人削減開支(zhi)(zhi)以(yi)支(zhi)(zhi)付(fu)債務(財政緊(jin)縮),令事態雪上(shang)加霜。

由于國內經(jing)濟下(xia)行和國際輸入性通縮壓力并存,2015年中(zhong)國經(jing)濟將面臨較大的通縮壓力。

國(guo)內方面,當(dang)前中國(guo)經濟正經歷制造業去(qu)產能化、金融去(qu)杠(gang)桿化、房地(di)產去(qu)泡沫化、環(huan)境去(qu)污染(ran)化的陣(zhen)痛(tong)轉型(xing)期,正處于從(cong)“舊常態(tai)”向“新常態(tai)”過渡的關鍵期。在這個過程中,通縮會(hui)促使(shi)(shi)企業削減(jian)產品價格和(he)工(gong)資(zi),而這反過來(lai)又進(jin)一(yi)步地(di)削弱總需求。而高企的政府與(yu)企業債(zhai)務(wu)使(shi)(shi)得這一(yi)循環(huan)更加糟(zao)糕。當(dang)價格和(he)收入下降,債(zhai)務(wu)的實(shi)際負擔上升,促使(shi)(shi)債(zhai)務(wu)人削減(jian)開支以支付債(zhai)務(wu)(財(cai)政緊縮),令(ling)事(shi)態(tai)雪上加霜。

近日多(duo)項經(jing)濟(ji)數(shu)(shu)據都指向中(zhong)(zhong)國經(jing)濟(ji)已(yi)經(jing)出(chu)(chu)現明顯通縮(suo)信號,且通縮(suo)風險有加劇趨(qu)勢(shi)。比(bi)如(ru),2014年12月消費(fei)者物價(jia)指數(shu)(shu)(CPI)同比(bi)增長(chang)(chang)1.5%,已(yi)經(jing)連續4個月落入2%區間內,2014年全年CPI同比(bi)上(shang)(shang)漲2.0%,創出(chu)(chu)2010年以(yi)來的(de)(de)新(xin)低;2014年12月生產者物價(jia)指數(shu)(shu)(PPI)同比(bi)萎縮(suo)3.3%,自2012年3月以(yi)來已(yi)連續34個月負(fu)增長(chang)(chang)。2014年全年PPI同比(bi)下(xia)(xia)降(jiang)1.9%。再如(ru)“三駕馬(ma)車”指標中(zhong)(zhong)的(de)(de)進出(chu)(chu)口,2014年我國外貿進出(chu)(chu)口的(de)(de)增速僅2.3%,遠低于(yu)年初7.5%的(de)(de)預期目標。此外,與PPI同比(bi)持(chi)續負(fu)增長(chang)(chang)相吻合(he)的(de)(de)是,2014年12月中(zhong)(zhong)國制造(zao)業官方PMI和(he)匯(hui)豐PMI則(ze)均呈現下(xia)(xia)滑,分別(bie)為(wei)50.1和(he)49.6。官方PMI指標勉強保持(chi)在(zai)枯榮線(xian)以(yi)上(shang)(shang),匯(hui)豐PMI指標則(ze)為(wei)7個月來首次跌破枯榮線(xian)。反映(ying)出(chu)(chu)多(duo)數(shu)(shu)企業處于(yu)價(jia)格下(xia)(xia)降(jiang)或持(chi)平(ping)的(de)(de)狀態(tai),工業價(jia)格通縮(suo)低迷狀態(tai)難改(gai)。

隨著2014年中國(guo)(guo)經濟進入“新常態(tai)”,中國(guo)(guo)企(qi)(qi)業的(de)心態(tai)也在不斷調整過程中。2014年12月(yue)渣打(da)中小企(qi)(qi)業信心指數(shu)由(you)11月(yue)的(de)58.29降至(zhi)56.58,各分項指數(shu)亦全面下(xia)滑。國(guo)(guo)際會計(ji)機(ji)構(gou)致(zhi)同會計(ji)師事務所最新發(fa)布的(de)《國(guo)(guo)際商(shang)業調查報告(gao)》顯示,中國(guo)(guo)企(qi)(qi)業對2015年的(de)發(fa)展預期(qi)趨于保(bao)守,40%的(de)企(qi)(qi)業認為(wei)經濟不確定性是最重要(yao)的(de)因素。此外,作為(wei)衡量(liang)鐵礦石、水泥(ni)、谷物、煤炭(tan)和化肥等資源運輸費用(yong)的(de)波(bo)羅的(de)海干散貨指數(shu)(BDI指數(shu))大幅下(xia)跌(die),2014年11月(yue)4日至(zhi)2015年1月(yue)9日的(de)42個(ge)交(jiao)易日中,由(you)此前的(de)1484點(dian)一路狂瀉至(zhi)1月(yue)9日的(de)僅709點(dian),累計(ji)跌(die)幅高達51.3%。

國(guo)際方面,目前(qian)(qian)國(guo)際大(da)宗商(shang)品(pin)價(jia)(jia)(jia)(jia)格的持續回落對(dui)國(guo)內(nei)的相關價(jia)(jia)(jia)(jia)格施(shi)加(jia)下(xia)(xia)(xia)行壓力,輸入性通縮(suo)對(dui)于物價(jia)(jia)(jia)(jia)的影響開(kai)始顯現。可以(yi)看到(dao),自(zi)2014年(nian)下(xia)(xia)(xia)半年(nian)以(yi)來(lai),國(guo)際石油(you)(you)價(jia)(jia)(jia)(jia)格持續下(xia)(xia)(xia)跌,較2014年(nian)年(nian)中的高點(dian)已(yi)經下(xia)(xia)(xia)跌超過50%。由于國(guo)際市場(chang)原油(you)(you)價(jia)(jia)(jia)(jia)格震蕩(dang)下(xia)(xia)(xia)行,成品(pin)油(you)(you)、石油(you)(you)和天(tian)然氣、化學原料和制品(pin)都推(tui)動了2014年(nian)12月(yue)PPI下(xia)(xia)(xia)降(jiang)(jiang)。其中,石油(you)(you)和天(tian)然氣開(kai)采業(ye)出(chu)廠價(jia)(jia)(jia)(jia)格環比(bi)下(xia)(xia)(xia)降(jiang)(jiang)8.1%,同比(bi)下(xia)(xia)(xia)降(jiang)(jiang)19.7%。此外,12月(yue)汽油(you)(you)和柴(chai)油(you)(you)價(jia)(jia)(jia)(jia)格環比(bi)分別(bie)下(xia)(xia)(xia)降(jiang)(jiang)3.3%和5.5%,兩(liang)項合計影響CPI環比(bi)下(xia)(xia)(xia)降(jiang)(jiang)0.03個百分點(dian)。而(er)能(neng)源、黃(huang)金、鐵礦石、糧食(shi)等大(da)宗商(shang)品(pin)的熊市也遠未結束,背(bei)后(hou)的重(zhong)要(yao)推(tui)手是(shi)美聯(lian)儲退(tui)出(chu)量(liang)化寬松導致美元(yuan)指數不(bu)斷走(zou)強,且市場(chang)普遍(bian)預期(qi)(qi)美聯(lian)儲將(jiang)于2015年(nian)中期(qi)(qi)啟動加(jia)息,這(zhe)意味著美元(yuan)升值(zhi)和大(da)宗商(shang)品(pin)價(jia)(jia)(jia)(jia)格下(xia)(xia)(xia)行的預期(qi)(qi)依然較強。當前(qian)(qian)這(zhe)種“內(nei)外需(xu)不(bu)足、產(chan)能(neng)過剩惡(e)化、企業(ye)去(qu)杠桿化持續、金融市場(chang)萎(wei)靡、大(da)宗商(shang)品(pin)價(jia)(jia)(jia)(jia)格走(zou)低、經濟陷入惡(e)性循環”的全(quan)(quan)球(qiu)經濟態勢令包括中國(guo)在內(nei)的全(quan)(quan)球(qiu)各主要(yao)經濟體不(bu)得不(bu)正(zheng)視一(yi)個問題:全(quan)(quan)球(qiu)范圍(wei)內(nei)的通縮(suo)正(zheng)在到(dao)來(lai)。

全(quan)球性(xing)(xing)的(de)(de)(de)(de)(de)通縮(suo)是復雜因(yin)素作用下的(de)(de)(de)(de)(de)綜合性(xing)(xing)結果(guo),反映全(quan)球經(jing)濟的(de)(de)(de)(de)(de)再平衡(heng)并未(wei)(wei)如預期(qi)中那樣(yang)順(shun)利。中國(guo)的(de)(de)(de)(de)(de)產能過剩(sheng)與(yu)債務(wu)問題,歐洲(zhou)債務(wu)危(wei)機后漫(man)長的(de)(de)(de)(de)(de)經(jing)濟蕭條,日本量化寬松(song)面臨政策失(shi)敗(bai),以(yi)及(ji)美元(yuan)流動性(xing)(xing)的(de)(de)(de)(de)(de)收縮(suo),均可視為這場通縮(suo)的(de)(de)(de)(de)(de)肇因(yin)。對于中國(guo)而言,隨著中國(guo)經(jing)濟“新常態(tai)”的(de)(de)(de)(de)(de)逐步展開,以(yi)及(ji)短期(qi)內(nei)大宗商品價(jia)格下滑趨勢難以(yi)逆轉,未(wei)(wei)來一段時(shi)期(qi)使CPI和PPI承壓的(de)(de)(de)(de)(de)主要因(yin)素仍(reng)會(hui)發(fa)揮作用,這也使得中國(guo)經(jing)濟的(de)(de)(de)(de)(de)通脹水平難以(yi)迅速逃離低(di)位區(qu)間。

面(mian)對通縮的現實局面(mian),政(zheng)府反通縮的動作(zuo)可能(neng)會(hui)進(jin)一步加快,2015年穩(wen)增長、反通縮政(zheng)策(ce)出(chu)臺的時點可能(neng)會(hui)比往年更早。事實上,從2015年初透露出(chu)的信息來看,中國政(zheng)府對于2015年可能(neng)面(mian)臨的復雜形勢(shi)已經做(zuo)好了一些準(zhun)備,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就是基建(jian)投(tou)資項目的儲備。

要(yao)反通縮(suo),我國宏觀調控(kong)中很重要(yao)的兩(liang)個政(zheng)策——財(cai)政(zheng)政(zheng)策和貨(huo)幣(bi)政(zheng)策必須攜手(shou)發(fa)力(li)。2014年12月的中央經濟(ji)工(gong)作會議已經把宏觀政(zheng)策定(ding)調為(wei)“積極財(cai)政(zheng)政(zheng)策要(yao)有(you)力(li)度(du),貨(huo)幣(bi)政(zheng)策要(yao)更(geng)加注重松緊(jin)適(shi)度(du)”。可以預計,在“底線思維”的指導下,當(dang)經濟(ji)接(jie)近區間調控(kong)底線時相應的政(zheng)策變動勢必出臺,以此防止(zhi)經濟(ji)內部系統性風險的爆發(fa)。

在(zai)(zai)財政(zheng)(zheng)(zheng)政(zheng)(zheng)(zheng)策方面(mian),財政(zheng)(zheng)(zheng)收(shou)入(ru)增長已(yi)經(jing)(jing)步入(ru)“新常態”,地(di)方政(zheng)(zheng)(zheng)府(fu)在(zai)(zai)融(rong)資(zi)平臺剝離政(zheng)(zheng)(zheng)府(fu)職能之后面(mian)臨開拓新融(rong)資(zi)渠道的難題,以及實(shi)體經(jing)(jing)濟面(mian)臨轉型壓力亟須稅(shui)(shui)收(shou)松(song)綁,面(mian)臨多重約束,應(ying)該適度(du)擴(kuo)大(da)財政(zheng)(zheng)(zheng)赤字,以體現財政(zheng)(zheng)(zheng)政(zheng)(zheng)(zheng)策的力度(du)所在(zai)(zai),這也有利于調(diao)結構。此(ci)外,應(ying)該減稅(shui)(shui),為實(shi)體經(jing)(jing)濟松(song)綁注入(ru)新活力;擴(kuo)大(da)地(di)方債(zhai)與PPP模(mo)式的規模(mo),有效緩(huan)解地(di)方政(zheng)(zheng)(zheng)府(fu)切換(huan)融(rong)資(zi)渠道帶來的陣(zhen)痛(tong);加大(da)國債(zhai)發行規模(mo),保證調(diao)結構實(shi)際效果更明顯。

在(zai)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方面,總的(de)(de)(de)原則是(shi)(shi),根(gen)據(ju)經(jing)(jing)濟、就業形勢的(de)(de)(de)變化,相(xiang)機(ji)抉(jue)擇、適度放松、靈(ling)活出手。可以認(ren)為(wei),經(jing)(jing)濟增長能否穩住是(shi)(shi)決(jue)定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是(shi)(shi)否全面寬松的(de)(de)(de)重要(yao)前(qian)提(ti),以及經(jing)(jing)濟改(gai)革的(de)(de)(de)力(li)度大小將影響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的(de)(de)(de)實際(ji)效力(li)。從2014年(nian)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的(de)(de)(de)非常規之路來(lai)看,可以預計,2015年(nian)的(de)(de)(de)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會保持“穩健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基調下的(de)(de)(de)積(ji)極操(cao)作(zuo)(zuo)”,實際(ji)操(cao)作(zuo)(zuo)會更加(jia)靈(ling)活。由于(yu)當前(qian)的(de)(de)(de)首(shou)要(yao)任(ren)務依然(ran)是(shi)(shi)穩增長,因(yin)此為(wei)了保證經(jing)(jing)濟穩定,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勢必在(zai)相(xiang)機(ji)抉(jue)擇上要(yao)更加(jia)側重。與此同時,2015年(nian)的(de)(de)(de)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在(zai)調結(jie)構上仍要(yao)有(you)所作(zuo)(zuo)為(wei),做好在(zai)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執行的(de)(de)(de)創(chuang)新上、新工具(ju)的(de)(de)(de)運用上這門“功課(ke)”。而(er)日前(qian)有(you)傳言(yan)央行針對部分中期(qi)借貸便利到(dao)期(qi)資金進行了續(xu)作(zuo)(zuo),規模(mo)為(wei)2800億元,這在(zai)貨(huo)(huo)(huo)幣(bi)(bi)(bi)(bi)政(zheng)(zheng)策上已經(jing)(jing)釋(shi)放了反通(tong)縮的(de)(de)(de)信號。

責編(bian) 鄔曉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nin)不希望作品(pin)出(chu)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們要(yao)求撤下您(nin)(nin)的作品(pin)。

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和國際輸入性通縮壓力并存,2015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較大的通縮壓力。 國內方面,當前中國經濟正經歷制造業去產能化、金融去杠桿化、房地產去泡沫化、環境去污染化的陣痛轉型期,正處于從“舊常態”向“新常態”過渡的關鍵期。在這個過程中,通縮會促使企業削減產品價格和工資,而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地削弱總需求。而高企的政府與企業債務使得這一循環更加糟糕。當價格和收入下降,債務的實際負擔上升,促使債務人削減開支以支付債務(財政緊縮),令事態雪上加霜。 近日多項經濟數據都指向中國經濟已經出現明顯通縮信號,且通縮風險有加劇趨勢。比如,2014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1.5%,已經連續4個月落入2%區間內,2014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創出2010年以來的新低;2014年1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萎縮3.3%,自2012年3月以來已連續34個月負增長。2014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9%。再如“三駕馬車”指標中的進出口,201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增速僅2.3%,遠低于年初7.5%的預期目標。此外,與PPI同比持續負增長相吻合的是,2014年12月中國制造業官方PMI和匯豐PMI則均呈現下滑,分別為50.1和49.6。官方PMI指標勉強保持在枯榮線以上,匯豐PMI指標則為7個月來首次跌破枯榮線。反映出多數企業處于價格下降或持平的狀態,工業價格通縮低迷狀態難改。 隨著2014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企業的心態也在不斷調整過程中。2014年12月渣打中小企業信心指數由11月的58.29降至56.58,各分項指數亦全面下滑。國際會計機構致同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發布的《國際商業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對2015年的發展預期趨于保守,40%的企業認為經濟不確定性是最重要的因素。此外,作為衡量鐵礦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資源運輸費用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指數)大幅下跌,2014年11月4日至2015年1月9日的42個交易日中,由此前的1484點一路狂瀉至1月9日的僅709點,累計跌幅高達51.3%。 國際方面,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回落對國內的相關價格施加下行壓力,輸入性通縮對于物價的影響開始顯現。可以看到,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下跌,較2014年年中的高點已經下跌超過50%。由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震蕩下行,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制品都推動了2014年12月PPI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環比下降8.1%,同比下降19.7%。此外,12月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3%和5.5%,兩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而能源、黃金、鐵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的熊市也遠未結束,背后的重要推手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導致美元指數不斷走強,且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于2015年中期啟動加息,這意味著美元升值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的預期依然較強。當前這種“內外需不足、產能過剩惡化、企業去杠桿化持續、金融市場萎靡、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全球經濟態勢令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全球范圍內的通縮正在到來。 全球性的通縮是復雜因素作用下的綜合性結果,反映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并未如預期中那樣順利。中國的產能過剩與債務問題,歐洲債務危機后漫長的經濟蕭條,日本量化寬松面臨政策失敗,以及美元流動性的收縮,均可視為這場通縮的肇因。對于中國而言,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逐步展開,以及短期內大宗商品價格下滑趨勢難以逆轉,未來一段時期使CPI和PPI承壓的主要因素仍會發揮作用,這也使得中國經濟的通脹水平難以迅速逃離低位區間。 面對通縮的現實局面,政府反通縮的動作可能會進一步加快,2015年穩增長、反通縮政策出臺的時點可能會比往年更早。事實上,從2015年初透露出的信息來看,中國政府對于2015年可能面臨的復雜形勢已經做好了一些準備,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就是基建投資項目的儲備。 要反通縮,我國宏觀調控中很重要的兩個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攜手發力。201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把宏觀政策定調為“積極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可以預計,在“底線思維”的指導下,當經濟接近區間調控底線時相應的政策變動勢必出臺,以此防止經濟內部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收入增長已經步入“新常態”,地方政府在融資平臺剝離政府職能之后面臨開拓新融資渠道的難題,以及實體經濟面臨轉型壓力亟須稅收松綁,面臨多重約束,應該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以體現財政政策的力度所在,這也有利于調結構。此外,應該減稅,為實體經濟松綁注入新活力;擴大地方債與PPP模式的規模,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切換融資渠道帶來的陣痛;加大國債發行規模,保證調結構實際效果更明顯。 在貨幣政策方面,總的原則是,根據經濟、就業形勢的變化,相機抉擇、適度放松、靈活出手。可以認為,經濟增長能否穩住是決定貨幣政策是否全面寬松的重要前提,以及經濟改革的力度大小將影響貨幣政策的實際效力。從2014年貨幣政策的非常規之路來看,可以預計,2015年的貨幣政策會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下的積極操作”,實際操作會更加靈活。由于當前的首要任務依然是穩增長,因此為了保證經濟穩定,貨幣政策勢必在相機抉擇上要更加側重。與此同時,2015年的貨幣政策在調結構上仍要有所作為,做好在貨幣政策執行的創新上、新工具的運用上這門“功課”。而日前有傳言央行針對部分中期借貸便利到期資金進行了續作,規模為2800億元,這在貨幣政策上已經釋放了反通縮的信號。

歡迎關注(zhu)每日經濟新(xin)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