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12-16 11:04:32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2014年年初保險公司瘋銷的高現金價值產品,即將迎來首波滿期給付高峰。保險公司尤其是中小險企的新單銷售和現金流,或將面臨考驗。
降息緩解險企給付壓力
其實,監管部門也在加緊進行給付預測與排查。保監會近日下發內部通知,要求各險企認真持續開展2015年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排查工作。
據記者調查了解,各險企的滿期給付壓力,或許并沒有市場預期般那么大。尤其是降息周期的開啟以及2014年下半年股市的回暖,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保險公司在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方面的壓力。
經歷過多次給付高峰潮的大型保險公司,早在內部制定了減壓的應對策略。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根據以往幾次處理給付高峰的經驗,只要老保戶不急于用錢,保險公司又有具備吸引力的新產品推出,經過工作人員的耐心宣傳和講解,不少保戶還是愿意把這部分到期給付金繼續留在保險公司。
尤其是在今年,有利的外部環境,減少了保險公司提升續保率或轉保率的難度。這主要歸因于降息后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而股市回暖有助于提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從而體現在保險產品的分紅率上,這將促使部分保戶愿意繼續將資金留存至保險公司。
從目前來看,大中型保險公司2014年大多提前完成了全年業務指標,至少有一個多月時間提早沖刺2015年“開門紅”;而小型保險公司也已推出或將要推出新的理財型保險產品。
種種此舉背后,是保險公司意圖通過加大保險新單銷售力度,來覆蓋滿期給付所需的現金流規模。投行人士預計,2015年一季度,絕大部分保險公司的當期保費規模會大于滿期給付與退保規模,現金流斷檔的概率較低。
這種巧借新產品等方式進行二次營銷的做法,在保險行業內部被稱為“二次開發”。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應借此機會調整業務結構,重點發展長期型業務而非繼續銷售短期型業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