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10-09 10:35:07
在“滬港通”即將推出之際,保險機構正著手對行業和個股進行調研,商討細化的投資組合方案。
多路長線資金入市“爭田”
關注“滬港通”投資機會的多路資金,已開始行動。分析人士表示,“滬港通”將刺激國內、國際長期資金進入A股市場,以爭奪國際資本價格定價權。保險資金之外的QFII、地方養老保險基金都在尋求入市突破。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QFII名錄上機構數已達266家。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該名錄發現,共計有21家保險機構在列,占比近8%。其中,注冊地在中國臺灣地區的公司占比最大,總計有10家。注冊地在中國香港地區的公司有5家。同期發布的RQFII名錄內的機構數達95家。
分析人士表示,“滬港通”獲準建立后,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QFII額度已連續數月增長,QFII入市意愿明顯。但階段性調整也在進行,一些機構在等待“滬港通”開通以后觀察風向再作決策。
社保基金投資預期受市場關注。多家管理社保基金的機構正在研討新的投資方案。有機構人士判斷,從社保基金持倉情況看,“滬港通”正式推出的時間,很可能成為其重要投資節點,屆時有望出現新增持倉。從地方層面看,繼廣東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獲得高于同期銀行定存利率后,市場出現委托投資“擴圍”預期,有望成為入市突破點。
業內人士認為,“滬港通”推出后,沉睡資金將得以盤活,從而為A股市場“加水”。屆時,保險資金、QFII、社保基金等多路資金積極入市現象有望出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