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02:00:2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10月5日,廣州仙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仙海科技)發布訃告,公司總裁張旭連續數天過度勞累,于9月26日凌晨兩點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33歲。
北京世紀嘉曉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經濟顧問齊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張旭應該是承擔了大量工作,也反映出公司對其的依賴程度。
5月初,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擬以2.3億元收購仙海科技部分股權并增資,項目完成后將持有仙海科技20%股權。
樂正傳媒研發總監彭侃等業內人士指出,游戲公司被高價收購時往往伴隨著高額業績承諾,這進一步加大了游戲行業人員特別是高管的壓力。而一旦管理團隊出現變動,將對包括游戲公司在內的創意型企業形成較大沖擊。
公司游戲業務被看好/
今年以來,光線傳媒大舉進軍游戲行業,擬先后控股熱鋒網絡和廣州藍弧,并參股妙趣橫生和仙海科技,共耗資逾7.7億元。
光線傳媒公告稱,本次交易的定價是以仙海科技增資后整體估值11.5億元為基礎乘以相應的持股比例得出。仙海科技擁有超過10年游戲研發經驗的核心人才,且是國內知名的王牌制作人親自帶隊,核心團隊創業超過10年。
成立于2008年的仙海科技,注冊資本為1001萬元,致力于大型網絡游戲的研發,產品線涉及大型客戶端游戲研發、新概念網頁游戲研發、移動游戲。
仙海科技官網顯示,在第七屆網頁游戲及移動游戲峰會上,公司及旗下三款游戲共獲得六項大獎,其中張旭本人獲得2013年度最佳網頁游戲風云人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3年仙海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約為1.6億元和5735萬元,而熱鋒網絡、廣州藍弧和妙趣橫生同期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合計分別約為4747萬元和1116萬元。
影評人趙珂嘉則指出,光線傳媒連續收購四家游戲動漫公司,而仙海科技無論是在產品研發、業內影響力還是盈利能力上都是佼佼者,仙海科技總裁的離世,或將對光線傳媒在游戲領域的戰略布局形成一定影響。
“包括游戲公司在內的具有‘輕資產’特點的創意型企業,研發人員特別是負責具體業務的高管團隊至關重要,一旦出現人事變動,很可能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影響,這在游戲行業有過先例。”易觀國際分析師薛永峰稱。
光線收購溢價16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仙海科技在某招聘網站上發布的招聘公告,持續更新到10月6日。在用人標準中提到,公司發展速度快,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嚴格,壓力與挑戰并存。
“國內游戲市場發展很快,直逼千億元規模,但由于游戲公司眾多,游戲產品生命周期較短,且存在被盜版、抄襲的現象,加之玩家轉化成本低,游戲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研發人員特別是高管團隊每天都好像有個‘千斤頂’壓在肩上。”薛永峰稱。
趙珂嘉補充道,近年來,一些高成長的游戲公司特別受資本市場的追捧,但在被高價“迎娶”的同時,高管團隊則面臨著完成高額業績承諾的壓力。
記者發現,光線傳媒擬控股的熱鋒網絡和廣州藍弧承諾未來三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稅后凈利潤分別約為1.32億元和1億元,但去年廣州藍弧還在虧損中,熱鋒網絡的凈利潤也只有383萬元。
雖然光線傳媒并沒有提到仙海科技日后的業績承諾,但11.5億元的整體估值評判依據之一就是仙海科技的未來盈利狀況。
“去年底,仙海科技的凈資產為6817萬元,這意味著光線傳媒上述并購的溢價率在1587%左右,可以看出仙海科技高管團隊承擔完成業績的壓力。”彭侃稱。
仙海科技也在訃告中指出,總裁張旭的離世源于數日過度勞累,這也再次引起投資者對“過勞死”的關注。
其實,“過勞死”在IT界并不鮮見。今年7月26日凌晨,華為海思無線芯片開發部部長王勁突發昏迷后離世,年僅42歲。
如今,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有統計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及其影響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