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深圳碳市場首次引進境外投資者配額履約存難題

2014-09-09 00:53:05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歐陽凱 發自深圳    

每經實習記者 歐陽凱 發自深圳

從9月5日起,境外投資者便可參與深圳碳排放權交易,這是中國碳市場首次引進境外投資者,深圳的排放權交易所由此也成為全國首家引入境外投資者的碳排放權交易所。對此,有分析認為,此次引進境外投資者,有利于促進深圳碳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發現和釋放碳價格信號,引導管控企業積極投入節能減碳投資。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引入境外投資者能夠激活市場,幫助碳排放權交易領域及早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監管漏洞、信息披露不完善、誠信缺失等軟肋有望得到解決。

新加坡企業嘗鮮

今年8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批復同意境外投資者參與碳排放交易,此后深圳碳市場成為全國首家向境外投資者開放的碳市場。

據了解,境外投資者下載深圳碳交易客戶端,便可在境外實現交易,操作模式與境內投資者無異。

深圳碳市場自2013年6月18日在全國率先啟動,共有635家企業納入首批碳排放交易企業。

周修杰認為,該舉措對于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而言意義重大,外匯業務獲批有助于境外投資機構和國內機構之間進行快捷交易,交易成本、交易時間、交易效率都將得到改善,以及有助于資金安全流通,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未來有望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除深圳外,廣東、上海、北京、天津、湖北和重慶等地有碳排放交易試點交易所。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截至上周五(9月5日),深圳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168.2153萬噸,成交額1.1418億元,累計成交量位居全國七大試點交易市場第三,成交總額位居第二,僅次于湖北碳市場。

9月5日,新加坡的一家環保公司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交易平臺上成功購得10000噸碳配額,成為中國碳市場上首筆來自境外投資機構的投資。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透露,目前已有BP、SHELL、VIRTUSESUISSE等近十家來自英國等國的投資機構與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商談合作事宜。

碳配額履約存難題

雖然此次引入境外投資者為深圳碳市場今后的發展引來活水,但在目前的碳排放權交易中,仍然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如碳配額履約期推遲等。在實際履約中,除深圳和上海外,北京、廣東、天津3個試點的履約期均向后推遲。

據了解,深圳2013年度碳交易履約工作已于今年7月1日晚結束,據深圳市發改委統計,635家管控單位中有631家如期履約,占比99.4%,未按時足額提交配額履約的企業有4家。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30日碳交易履約“大限”前,不少企業突擊購“碳”,截至6月30日,深圳交易碳配額約152萬噸,而其中有107萬噸是在6月9日至6月30日內完成的,占比超過70%。

據媒體報道,北京發改委將原定的6月15日推到6月27日,廣東省同樣將履約期限從6月20日推到7月15日,而天津則先后兩次推遲履約期,從原定的5月31日一直推到7月25日。

周修杰表示,履約額度低、履約積極性不高、履約效率低等問題是制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交易主體的履約情況不僅反映雙方資信狀況,還將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一再推遲履約并不利于交易市場活躍度的提升。

能源經濟學者、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碳配額履約必須是強制性的,如果不履約就需要罰款,但不少部門的處罰力度偏弱。目前碳排放權交易還有一些問題待解決,包括區域性的交易、配額公平性、貨幣履約強制性程度等,這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