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6 00:33:3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此前一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力圖有所動作的中石油與中石化,此次卻未進入國資委“四項改革”的試點企業名單,讓人有些意外。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中石油與中石化不進入這份名單,對于這兩家改革難度很大的企業來說,“身上的壓力會相對小一些”。
“兩桶油”均未入列混改試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曾向媒體透露,公司共搭建了未動用儲量、非常規、油氣、管道、煉化(地方和海外)和金融板塊六個合作平臺,采用產品分成模式引入民資,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
而中石化也在6月末公布了對外引資方案,明確了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徑規劃——重組銷售業務板塊并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涉及資產超過千億元。
昨日,在被媒體問到選擇試點企業的條件時,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國資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彭華崗回答稱,“選擇工作有基礎,試點有條件,近年來改革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好的企業。”
林伯強則表示,“兩桶油”不進入這份名單,對他們來說,也是減輕了身上的壓力。“中糧、國開、中國醫藥等企業拿出來作為試點,原因在于它們改革的難度相對弱一點。進入了國資委的改革試點名單,便代表了一定的強制性,改革的進度是有時間表來推動的。”林伯強分析道。
而對于中石油、中石化來說,改革涉及到的資產都在千億以上,“數字很大,難度也很高。因此沒有時間限制對他們來說不是壞事。雖然沒有進入國資委的試點名單,但是它們改革的速度并不一定會慢。”林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瑞教授則認為“兩桶油”沒有入選有一定的原因。“相比中石油、中石化之前比較唐突的改革規劃,國資委這次的試點工作非常謹慎,考慮得比較周全。因此中石油、中石化沒有被納入到國資委的名單里,也可以理解的”。
在劉瑞看來,中石油、中石化之前雖然早早主動做出了姿態,反響也比較大,但是目前來看,兩家公司拿出的方案都并不成熟。
試點企業需有利民資進退
今年5月,中石油發表公告,擬以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管理的與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的資產、負債,以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核算的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關的資產、負債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中石油東部管道有限公司,并將轉讓管道公司估值超過千億的100%股權。
“中石油、中石化的改革缺乏整體設計與細節考慮,并沒有考慮民間資本愿意進入哪個市場。對于這樣一家龐大的企業,只拿出一個末端來,算不上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且改革不應該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重新搭建機構,如何組織、管理,都應該被考慮進去。從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的改革成果來看,它們表姿態的動作大于實際意義。”劉瑞說道。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長許保利則認為,“兩桶油”并不適合出現在國資委的這份名單里:“改革必然會涉及到資本的整合,因此選擇進行改革試點的企業,必須是可進可退的。”
“比如說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許保利分析道,“國開與中糧,業務都是多元化且競爭性的,其自身業務更加市場化,因此資本的進入與退出都相對簡單,改革也更容易操作。但是這樣的條件對于中石油、中石化來說并不是很適用。相對于資本的混合與體制的改革,這兩家壟斷性企業身上背負的更多是發展產業的重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