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李克強:金融合作應走在中英合作前面

2014-06-19 00:48: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英國期間,中英雙方簽署了300多億美元大單。李克強在中英工商界晚宴致辭時,力推金融合作先行。中方還確定中國建設銀行作為清算行在倫敦承擔人民幣清算業務。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與李克強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2013年中英雙邊貿易創下紀錄,英國出口中國增長10%,每月多達10億多英鎊。

過去18個月,中方對英投資超過前30年的總和,雙方在核電、基礎設施等投資前景廣闊。

卡梅倫同時承諾,將推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開展,更好地實現互利雙贏。而李克強則釋放出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商品的需求信號。

希望雙方投資有來有往/

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英國的行程緊湊而密集。也許,只有下午5點在倫敦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府和卡梅倫夫婦一起喝下午茶,才是李克強夫婦能夠稍微放松的時段。

17日上午,李克強在溫莎宮會見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中午,卡梅倫在英國財政部庭院內為李克強總理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隨后,在首相府一層內閣會議室內,李克強和卡梅倫討論中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

李克強還參加了一場小型圓桌會。這場圓桌會聚集了全球的金融巨頭。晚上,他又在英中工商界歡迎晚宴上致辭。

在當天下午會談后,李克強和卡梅倫見證中英雙方簽署了數十項政府和商業間協議,涉及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總額超過300億美元。這種規模,為歷年之最。隨李克強出訪的200多家中國企業,在這場經貿盛宴中受益。

對于短時間內收獲的經貿碩果,李克強和卡梅倫共同答記者問時引用了一句英國諺語:“把握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中國也常說‘時不我待’。”李克強說,“中英合作基礎好、潛力大,雙方有責任搶抓機遇,規劃新路線,鋪設快車道。”

李克強說,中英共同設立總額為2億英鎊的科學基金,以加強聯合科學創新合作,第一個合作項目就是太空項目,這顯示了“雙方合作的雄心”。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馮仲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李克強此次出訪英國,主打還是經貿。2015年,中英雙方的目標經濟貿易額是1000億美元。

去年,中英貿易額達到了700億美元,英國對中國出口增長了10%,每月多達10億多英鎊。

今年前4個月,中英貿易同比增長21%,達到233億美元。

而李克強顯然對中國制造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坦言:“我們生產的還是中低端的產品,中國的工業化要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會給世界提供巨大的商機。”李克強說,“按照現在我們的測算,大概今后五年,我們要累計進口10萬億美元的商品。”

卡梅倫認為,雙方在核電、基礎設施等投資前景廣闊。他承諾,將推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開展,更好實現互利雙贏。

金融合作走在前面/

過去30年,中國去歐洲投資,主要為了兩件事,一是技術,二是品牌。中國看中的是英國的資金、技術和品牌。

近兩年來,中國對英投資并購金額高達130億美元,超過此前30年的總和。

中國前駐英國大使馬振崗回憶道,1997年,英國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國,而前去英國投資的中國企業多是個體戶,多為浙江和江蘇的家庭企業,生產領帶和小五金等,數額非常小。

馬振崗說,這兩年,中國企業赴英投資每年都超過50億美元。“現在中國企業已經有條件了。”

馮仲平說,“英國對中國投資張開雙臂歡迎。”他以華為為例。2012年9月,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時,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華為并購本土企業。幾乎在同一時間,卡梅倫在首相辦公室熱情款待了華為CEO任正非。

“英國現在更需要外資。”馬振崗認為,并且提出“英國的投資環境比較好,法律制度、體制都較嚴格,在那邊投資只要看準項目是不會打水漂的。”

“十二五”期間,中國海外投資總規模將達5000億美元以上。李克強也希望雙方投資有來有往,希望英國企業優先選擇投資中國,并稱政府會予以引導和支持。

在17日的小型圓桌會上,除了李克強、卡梅倫之外,圍坐一堂的金融巨頭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銀行行長金鏞、經合組織秘書長古里亞特、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等。

李克強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參加中英工商界晚宴致辭時提到:“讓金融合作走在中英合作的前面。”

倫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如果人民幣能在此打造離岸中心,將極大地便利投資和貿易。“歐洲人希望中國直接用人民幣投資,所以也需要有這樣的清算中心,這是雙贏的事情。”馮仲平說。

馮仲平認為,對中國而言,如果在貿易中能夠更多地使用本幣,這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美元的控制,人民幣升值就不至于處在一個被強迫的環境。

而此次李克強訪英的金融成果是,未來,中國在倫敦發行人民幣債券、進行資產管理,中國建設銀行已被指定為人民幣清算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