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6-06 14:20:04
或迎行業洗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近期撰文表示,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監管制度的完善,可以預計,中國P2P行業洗牌在即,各類P2P平臺將會在宏觀金融市場變化和行業變遷中受到考驗。
巴曙松認為,中國的P2P平臺風格差異非常大,尤其在運作模式、成立背景上差異巨大。根據其近期的一些調研,巴曙松把這些運作模式迥然的P2P平臺大致分為三類:由行業外企業轉行發起的P2P平臺;由互聯網企業發起的P2P平臺;由金融企業發起的P2P平臺。
由行業外企業轉行發起的P2P平臺,其優勢是資金實力雄厚,但是總體上看,因為相對缺乏互聯網和金融專業領域的風險管理知識,如果在擴張中管理不善,可能是遭受沖擊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
由互聯網企業發起的P2P平臺,因管理層的金融風險管理能力的差異而分化。相比單純具有資金優勢的第一類P2P平臺而言,這類P2P最大的優勢是互聯網技術,往往能夠很好地運用互聯網進行營銷并迅速提升流量,同時運用大數據控制線下調查成本、提高信用風險識別能力。但是,后期的發展要看經營者對金融風險的專業把控能力,能否建立合理的、符合金融運行規律的業務結構,有效控制不良貸款的規模。
由金融企業發起的P2P平臺,其短期業務的開拓可能較為緩慢,但將會在行業震蕩中逐步顯現出自身優勢。與第一、二類平臺相比,此類平臺可能并不具備資金優勢,其運用互聯網技術快速進行業務拓展的可能性在短期內也難以實現,但是其在經營過程中注重風險定價、強調風險控制,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有較好的把控能力,長期來看,其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