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6-06 14:20:04
P2P網貸儼然成為一種另類“圍城”,一邊是跑路頻現,一邊是小貸、擔保、信用評級、第三方理財、銀行等競相介入。專家認為,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監管制度的完善,P2P行業將迎來洗牌,各類P2P平臺將會在宏觀金融市場變化和行業變遷中遭受新的洗禮。
需求旺盛
民生銀行也將上線P2P業務,主要是利用民生電商來撬動民生零售業務的發展。此外,京東、唯品會也將上線P2P業務。
有人認為,相對于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未來P2P對傳統銀行業態的沖擊會更強。實際上,傳統金融機構目前已經涉足P2P網貸業務,包括招行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等都已介入P2P業務。其中,平安的陸金所異軍獨起。美國LendAcademy調查報告顯示,陸金所目前已經是世界上第三大P2P平臺,并且是其中增長最快的平臺。據了解,目前陸金所注冊用戶89萬人,投資者100%和融資者60%來自線上,每月交易額3億至4億元,手機端APP使用率30%左右。市場人士認為,相比其他P2P平臺,由于有平安集團的金融資源做后盾,并引入了平安提供全額擔保,在資金安全、收益穩定、風險控制等方面,陸金所具有其他P2P平臺不可比擬的優勢。
此外,諾亞財富攜手紅杉資本,共同投資P2P網絡信貸平臺拍拍貸。5月下旬,騰邦國際發布公告稱,將使用超募資金中的1000萬元用于投資設立深圳市騰邦創投有限公司(籌),開展P2P網貸業務。
華鑫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獲得發展迅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滿足大量的社會性借款需求。同時,因存款利率管制,無法滿足存款人更高的收益訴求,形成了社會大量閑散資金無處投資,各類中小微企業主普遍存在貸款難的問題。而P2P網絡借貸作為一種公開、有效、高速的中介平臺,自然成為大眾眼中的新趨勢。但由于P2P網絡信貸行業還處培育期,營運模式尚未完全定型,風控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據P2P網貸平臺的統計和測算,目前全國已有近千家P2P平臺。2013年行業總成交量約1058億元,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同時,2013年以來,累計已有60多家P2P平臺出現經營困難或者倒閉、跑路的現象。僅2013年9月至11月,全國多地有逾40家P2P企業資金鏈斷裂或關閉。
有消息稱,有關部門5月下旬召集國內知名P2P平臺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就行業準入、監管制度等問題征詢意見。從監管層的態度看,P2P行業的監管政策今年應該會出臺。相關人士透露,目前監管層已有初步的幾種方案。接下來會進一步調查、征求意見等,再最終確定。監管層可能會根據是否擔保等因素對P2P行業進行分類監管。如果平臺為投資者提供擔保,無論是保本還是保息,監管層都會對平臺的注冊資本、團隊等提出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傾向于牌照監管;如果平臺定位于純信息撮合、不引入任何擔保,監管要求會相對弱一些,著重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傾向于備案制的監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