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06-04 08:55:23
本土創投有望“就地發財”
大量中概股赴美上市,除了自身獲得發展資金外,更讓其背后的VC賺得盆滿缽滿。以近期上市的途牛網、聚美優品、京東商城等公司為例,就讓紅杉資本等VC大賺了一筆。再往上溯,紅杉資本、IDG、DCM等海外創投,堪稱中國互聯網發展二十年來的最大獲利者。相比之下,國內A股股民和本土創投,只能是望洋興嘆。
“隨著新三板、創業板將掛牌門檻降低,本土創投的退出門檻也相應降低,這將大大刺激本土創投的發展”,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對此,喬志杰表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必將帶來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的極快速發展。其實,私募股權基金本質就是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作為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貨幣供應機構,應該是平衡發展。但是,我們過去幾十年強化了商業銀行的發展,導致現在的比例是,投資銀行的規模不足商業銀行的1/100。而在歐美,投資銀行的規模明顯超過商業銀行,比如高盛、摩根就大于美林、花旗。今天,每一個縣城都不會少于5家商業銀行,但是有幾個縣城有投資銀行?我個人認為,未來可能每一個縣城都有投資銀行,這才合理。為什么呢?商業銀行第一是滿足個人資金的保管需求,僅是保管,幾乎沒有收益。第二是滿足企業經營性資金需求。而投資銀行滿足的是百姓的投資需求和企業的發展需求。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大需求。今后,兩個需求將都能滿足了。”
盡管新三板利好消息頻出,但離真正落地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對此,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分會副會長、正達聯合投資公司總裁趙崗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建議:“首先,新三板要做好頂層設計,吸取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教訓。最好有一個3年-5年的規劃,把新三板建設的目標、沿革、政策基本明確下來,不要造成先松后緊等一些政策調整,要給企業、市場一個合理預期及政策導向。其次,新三板要出臺一些創新措施,而且能扎扎實實落到實處,確實發揮對企業的融資功能,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特別是一些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可以在新三板首先進行嘗試。第三,新三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但是其它市場的場外交易如何來實現?新三板不僅和主板相對接,和其它市場如何對接,下一步也要進行研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