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1 00:58: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4月9日晚間,S前鋒(600733,收盤價20.16元)公告稱,公司于4月8日收到四川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該決定書顯示:S前鋒今年3月15日發布的去年年報存在多處數據、比例及文字表述錯誤,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關規定,要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董秘及財務總監4位高管接受約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照S前鋒今年3月28日發布的公告,公司2013年年報存在11處錯誤。公司董秘辦一名陳姓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工作上肯定有失誤,很抱歉。我們已按照證監局的要求更正了。”
年報更正11處
對比S前鋒前后發布的兩份2013年年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引人關注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項,更正前“本期比上年同期增減 (%)”為“-77.37%”,更正后,這一指標變更為“77.37%”。
據了解,S前鋒2013年經營凈現金流顯示為“-1876.7萬元”,2012年則為 “-8294萬元”,2013年這一指標的同比增減比例為何是負值?對此,S前鋒財務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營現金流出現負值,代表了現金流出,2013年減去2012年為正值且作為分子,除以負值的分母,得出來的結果為負值。”
S前鋒財務部一名工作人員還補充說,“證監局認為去年比前年流出少了,那應該是增長。”此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致電了S前鋒董秘鄧紅光。對于公司年報中出現的多處更正,他表示,“這是工作失誤。”
此外,其他多項被更正的指標差不多與前述情況類似。4月8日下午,四川省證監局發布了《關于對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員采取監管談話措施的決定》,認為今年3月15日S前鋒披露的2013年年報存在多處數據、比例及文字表述錯誤,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按照四川省證監局的監管措施決定書,S前鋒董事長楊曉斌、總經理朱霆、董秘鄧紅光、財務總監王小平將于今年4月15日接受監管談話。不過,S前鋒若對此監管措施不服,可以向中國證監會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或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但在復議與訴訟期間,上述監督管理措施不停止執行。
去年7月16日,S前鋒也曾收到四川省證監局的警示函,指出公司2012年年報存在章節、表格、貨幣單位、日期、金額等多處錯漏,前10名股東之間關聯關系和一致行動關系表述模糊,信息披露質量存在問題。當時S前鋒回應稱,將根據四川監管局警示函的要求,認真進行整改,同時將加強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等。
預計今年資金需求超4億元
S前鋒2013年年報透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億元,同比下滑約18.6%,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910萬元,同比增長約43.9%,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約14.9%,增長3.04個百分點,但2011年S前鋒這一指標為-15.7%。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說明了S前鋒回報股東的能力正在增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源于S前鋒2011年實現了房地產主業的轉型。
2011年7月至今,S前鋒正式轉型房地產。去年,S前鋒實現房地產銷售收入約1.54億元,占公司總營收1.77億元的87%,但同比下滑了28.9%。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S前鋒去年房地產銷售的毛利率接近50%,相比標桿房企萬科去年約23.7%的毛利率,高出了1倍還多。
在房地產銷售收入下滑的情況下,S前鋒的高毛利率從何而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營業成本下降28.1%,營業稅金及附加下降55%,而期間費用除了財務費用出現上升之外,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均有下降。
盡管基本面有所改善,但S前鋒仍面臨不小的發展障礙。第一個障礙來自實際控制人北京首創集團,早在7年前,北京首創集團就想推動旗下首創證券的重組借殼及股改事宜,但至今仍無下文;另一個障礙自上市公司自身,目前其體量過小,旗下房地產業務局限在四川和重慶,分別由四川首匯房地產公司和重慶昊華置業參與開發運作。
對于S前鋒未來的發展戰略,公司董秘鄧紅光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最新的年報均有表述,以此為準。根據2013年年報內容,S前鋒方面表示,為謀求長足發展,公司必須順應市場變化,積極優化戰略規劃,在市場定位、開發模式、銷售模式上做足功夫,形成特色,力爭做到小而專、小而優,以提高市場適應能力和利潤率。
此外,S前鋒方面透露,公司旗下的四川首匯將進一步拓展新的項目,同時解決重慶昊華西彭項目的土地環評問題等經營計劃。“提高管控能力,嚴格控制成本,加快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投入資金從何而來?S前鋒方面透露,預計今年的資金需求超過4億元,將通過自有資金、銀行信貸解決融資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