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01:00:2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我國新空氣質量標準實施以來,首份城市空氣年度“體檢報告”出爐。
昨日(3月25日),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發布了74城市2013年度空氣質量狀況,74城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60.5%。其中,京津冀區域的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7.5%,比74城平均達標比例低23個百分點。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區域城市PM2.5超標倍數在0.14~3.6倍之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京津冀區域PM2.5超標大家都感覺到了,其中汽車尾氣對PM2.5的貢獻很大,因此超標幾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京津冀區域空氣最差
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空氣“體檢報告”顯示,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60.5%,PM2.5年均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邢臺、石家莊、邯鄲、唐山、保定、濟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鄭州。
京津冀區域共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7.5%,有10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低于50%,首要污染物為PM2.5。該區域所有城市PM2.5和PM10年平均濃度均超標,PM2.5年平均濃度為106微克/立方米。
從空氣質量較差的前10位城市來看,京津冀地區占有7個席位,該區域的大氣環境問題突出。
此外,長三角區域共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64.2%,PM2.5年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區域共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76.3%,PM2.5年均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京津冀區域城市PM2.5超標倍數在0.14~3.6倍之間。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與達標目標尚有較大差距,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達標有相當的難度,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達標具有較大希望。
能源排放“貢獻”40%污染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74個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三區”城市,具有人口密集、產業密集、消費密集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特點,如2012年河北省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為5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占全國面積的8%,消費了全國43%的煤炭,生產了55%的鋼鐵、40%的水泥、52%的汽柴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粉塵排放量占全國的30%,單位面積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據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造成2013年城市環境空氣污染嚴重的原因還包括: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緩慢,發展模式依然粗放;城市化加快帶來空氣污染壓力;不利的氣象條件誘發重污染發生等。
周宏春認為,從城市PM2.5的貢獻來看,能源排放占40%左右,汽車排放大概是20%多。
此外,上述負責人還介紹了環保部在2014年空氣質量監測方面的工作重點。他表示,環保部將推動第三階段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能力建設,力爭早日完成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新標準監測能力全覆蓋。實施第三階段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城市要積極落實地方配套資金,開展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設備安裝、調試和試運行。同時,全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要啟動污染源解析研究工作。
在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方面,上述負責人表示,將選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開展回頭看 “飛行檢查”和“交叉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數據質量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存在行政干預、數據造假等嚴重問題的單位約談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