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3-25 16:44:10
近期A股呈現主板弱勢整理、創業板滯漲的格局。我們前期分析,4月份是年報披露結束期、一季度悲觀經濟數據和一季報的落地期,還是傳統的盈利預期調降期,也可能是新股發行制度微調后第二輪IPO的啟動期;同時還是各項政策逐漸落地期,也可能是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具體方案和房地產“雙向調控”舉措的明朗期。因此,我們繼續認為A股整體局勢要云開霧散,起碼要等到4月份之后,3-4月份仍將處于結構性調整階段。
基于“優勢產業藍籌股跌出并購價值、新興產業股漲出泡沫風險”的高度分裂格局已不可持續。我們認為,這輪結構性調整之后的A股可能會出現“藍籌股搭臺,國資改革唱戲”的新局面,在經濟疲弱難振的背景下,國資改革或將成為后階段持續輪炒的新主題。我們認為,由于國資企業的行業定位、經營性質、各方利益訴求、操作難度等各有不同,決定了本輪全方位鋪開的國資改革不可能有統一的、標準化的改革模板,更可能是多樣化的“一企一策”,這意味著國企改革主題下的行情更可能是“炒一個、扔一個、換一個”的個股獨立性行情,對市場活躍性有余,對指數協同力不足。
根據統計,在上市公司中有央企和地方國資企業共約1015家,盡管國企改革的具體方案可能是“一企一策”,但在盤活存量和推行混合所有制的原則下,根據國資企業的行業屬性、企業性質、競爭力地位的不同,仍可以探析出國資改革的幾種類型和大致方向。第一種類型是,凡是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民生基礎型行業、重要資源性與政策壁壘性行業與企業、地方支柱性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骨干型企業等,國資可能仍會保持絕對控股權,持股比例最低可減到51%,超持部分根據行業的重要性可部分引入民資和外資實行混合所有制。同時,非主營業務資產可能剝離后向民資開放;第二種類型是,對于相對競爭性行業和需要保持話語權的企業,國資可能圍繞其中優勢企業的核心業務進行“合并同類項”的資產整合,同時持股比例可以減低到20-35%,超持部分一方面可以引入民資和外資實行混合所有制,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對價引入外部優質資產,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第三種類型是,對于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的充分競爭性行業,或者喪失競爭力的企業,國資可能只是少部分參股乃至全部退出。
在股市層面上,公司所處行業屬性不同、行業內的位置不同,“國資改革”主題帶來的行情活力也各有不同。對于第一種“壟斷性行業與國資控制型企業”,其驅動力主要來自于改革紅利的顯現,即通過混合所有制后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增強、經營效率提升來增添行情活力;對于“相對競爭性行業與掌握話語權企業”,行情的驅動力既通過混合所有后改革紅利的顯現來驅動,也通過主營業務整合帶來的資產優化來驅動;對于第三種“充分競爭性行業與國資退出型企業”,行情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于國資退出形成的殼資源轉讓,或者國資“騰籠換鳥”來顯現。
從以上三種類型的行情驅動力來看,對股價影響最大的無疑是第三種類型企業的“騰籠換鳥”式改革,但此類公司能否“騰籠換鳥”?何時“騰籠換鳥”?會換什么“鳥”等不確定性較大,在實際操作層面較難把握、投資風險也相對最大。第二種類型的公司由于存在改革紅利和資產整合雙重驅動力,或是國資改革投資主題的主戰場。第一種類型的公司需要等待改革紅利顯現后公司盈利取得增長來驅動,對行情的影響力相對較弱,但影響的持續時間較長。因此,在后期的行情結構中可能擔當為第三和第二種類型公司演繹國資改革主題性行情進行“搭臺”的功能。
很顯然,國資改革方案可能的“一企一策”,以及不同的行業屬性,決定了在同樣的國資改革主題下,投資標的選擇的不同,相應的投資策略也不盡相同。國資改革對股市要形成系統性的驅動力,還需國資改革整體進入下半場,即各種類型的國資企業通過改革使經營績效得到明顯提升、改革紅利開始系統性展現的時候。因此,目前股市中的國資改革主題還處于題材輪炒期,題材投機客或會迎來新一輪的饕餮大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