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天津出臺國資改革22條 上市平臺成重點集團標配

上海證券報 2014-03-25 16:23:51

⊙記者趙一蕙○編輯吳正懿

滬版國資改革“20條”引發市場追捧之后,天津的國資改革方案亦“滾燙出爐”,24日,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實施意見》,敲定了2014年至2017年天津國資改革的路線圖,其中明確,到2017年底,重點集團至少擁有1家上市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產證券化率達到40%。

戰略布局因地制宜

天津國資改革方案共有22條,分六大部分。內容為:一是以市場為導向,加大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二是加快重組整合步伐,完善國有資本運營主體;三是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四是加快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優勢企業;五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國有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六是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

與滬版國資方案類似,天津國資改革方案也對諸多重要命題做出闡述,方案明確,到2017年底,90%的國有資本聚積到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本布局聚積到40個行業左右。比較而言,除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外,天津國資整合向“現代物流”集中的提法值得關注。

集團間業務重構

此輪天津國資改革的另一主線是大集團間的重組調整。方案指出,加大集團層面資源整合和重組。按照產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的原則,通過合并、劃轉、并購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重組整合。到2017年底,集團調整到35家左右,形成10家以上品牌優、效益好、行業領先的大企業集團。

在“加快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方面,體現為推動企業上市以及已上市企業的運作。一方面,是利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企業上市。包括以下幾種具體途徑:一是比照上市的要求,推動上市后備企業規范組建股份公司,合理設置股本規模和股權比例;二是積極推動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采取首發、借殼、分拆等方式,實現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境外資本市場上市。三是整合集團內外部優質資產,通過增發配股、資產置換、收購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實現核心業務資產整體上市,打造發展前景好、資產質量優、盈利水平高的上市公司。四是推進整合資產質量較差、主營業務不突出、盈利能力不佳的上市公司,加大資產、業務重組和債務處置力度,提升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方案明確,到2017年底,重點集團至少擁有1家上市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產證券化率達到40%。

國資板塊打開空間

上證報記者初步梳理發現,在天津板塊的現有39家上市公司中,天津國資系統的公司有16家。隨著證券化的推動及集團之間的資產整合,相關上市公司應該會有直接的“感受”。

整體來說,天津市管企業集團對應多個平臺的情況不如上海國資普遍。較集中的幾個案例是,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旗下擁有中環股份、天津普林;泰達投資控股旗下有濱海能源、泰達股份、津濱發展3家上市公司。此外,醫藥工業平臺中,力生制藥、中新藥業、天藥股份雖然大股東不同,但都屬天津渤海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除上述集團及其上市公司外,其他集團大部分都只對應一個平臺。如天津建設集團旗下的天津松江、天津房地產開發經營集團下屬的天房發展、天津液壓機械集團下的百利電氣等等;另外,諸多集團未有對應上市平臺。而工業板塊中有上市平臺的集團企業占比較高,而其他業務的上市平臺相對較少,例如,在商貿物流板塊中,除了天津勸業華聯集團擁有津勸業這一上市平臺外,其他多家集團還未擁有對應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以往國資整合思路看,對于大集團來說,通過“合并同類項”等方式,可以使不少業務相近或同一產業鏈的集團實現整合,從而間接滿足重點集團做大做強,同時“尋找到平臺”的要求。另一方面,現有上市資源之間的調配也是一種選擇。總體來說,在推動整體上市、提升資產證券化的背景下,天津上市公司將迎來一輪大發展。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記者趙一蕙○編輯吳正懿 滬版國資改革“20條”引發市場追捧之后,天津的國資改革方案亦“滾燙出爐”,24日,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實施意見》,敲定了2014年至2017年天津國資改革的路線圖,其中明確,到2017年底,重點集團至少擁有1家上市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產證券化率達到40%。 戰略布局因地制宜 天津國資改革方案共有22條,分六大部分。內容為:一是以市場為導向,加大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二是加快重組整合步伐,完善國有資本運營主體;三是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四是加快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優勢企業;五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國有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六是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 與滬版國資方案類似,天津國資改革方案也對諸多重要命題做出闡述,方案明確,到2017年底,90%的國有資本聚積到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本布局聚積到40個行業左右。比較而言,除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外,天津國資整合向“現代物流”集中的提法值得關注。 集團間業務重構 此輪天津國資改革的另一主線是大集團間的重組調整。方案指出,加大集團層面資源整合和重組。按照產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的原則,通過合并、劃轉、并購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重組整合。到2017年底,集團調整到35家左右,形成10家以上品牌優、效益好、行業領先的大企業集團。 在“加快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方面,體現為推動企業上市以及已上市企業的運作。一方面,是利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企業上市。包括以下幾種具體途徑:一是比照上市的要求,推動上市后備企業規范組建股份公司,合理設置股本規模和股權比例;二是積極推動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采取首發、借殼、分拆等方式,實現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境外資本市場上市。三是整合集團內外部優質資產,通過增發配股、資產置換、收購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實現核心業務資產整體上市,打造發展前景好、資產質量優、盈利水平高的上市公司。四是推進整合資產質量較差、主營業務不突出、盈利能力不佳的上市公司,加大資產、業務重組和債務處置力度,提升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方案明確,到2017年底,重點集團至少擁有1家上市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產證券化率達到40%。 國資板塊打開空間 上證報記者初步梳理發現,在天津板塊的現有39家上市公司中,天津國資系統的公司有16家。隨著證券化的推動及集團之間的資產整合,相關上市公司應該會有直接的“感受”。 整體來說,天津市管企業集團對應多個平臺的情況不如上海國資普遍。較集中的幾個案例是,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旗下擁有中環股份、天津普林;泰達投資控股旗下有濱海能源、泰達股份、津濱發展3家上市公司。此外,醫藥工業平臺中,力生制藥、中新藥業、天藥股份雖然大股東不同,但都屬天津渤海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除上述集團及其上市公司外,其他集團大部分都只對應一個平臺。如天津建設集團旗下的天津松江、天津房地產開發經營集團下屬的天房發展、天津液壓機械集團下的百利電氣等等;另外,諸多集團未有對應上市平臺。而工業板塊中有上市平臺的集團企業占比較高,而其他業務的上市平臺相對較少,例如,在商貿物流板塊中,除了天津勸業華聯集團擁有津勸業這一上市平臺外,其他多家集團還未擁有對應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以往國資整合思路看,對于大集團來說,通過“合并同類項”等方式,可以使不少業務相近或同一產業鏈的集團實現整合,從而間接滿足重點集團做大做強,同時“尋找到平臺”的要求。另一方面,現有上市資源之間的調配也是一種選擇。總體來說,在推動整體上市、提升資產證券化的背景下,天津上市公司將迎來一輪大發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