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低估消費,高估投資,中國需找經濟增長新動力”

2014-03-20 00:45:4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生 周程程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生 周程程發自北京

“所謂中國經濟失衡,所謂投資過多,消費過低的問題,在我看來是一個錯誤的判斷。”

這是3月18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在分析全國 “兩會”后經濟形勢時所表達的觀點。

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1、2月的經濟數據顯示,投資、消費、出口等數據都不及預期,一季度經濟存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業內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目前存在消費不足、投資過度的問題,應該更多地刺激消費,抑制投資。

不過,蔡洪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的增長,要依靠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改革教育體制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消費被低估?

在消費與投資的認識上,中國近些年被認為存在消費不足、投資過度的問題。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投資占GDP的比重是47%,而發達國家不到20%。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3年中國消費占GDP的比重已達到50%,但與發達國家80%以上的占比依然還有很大差距。

在蔡洪濱看來,投資過多,消費不足是一個錯誤判斷。這源于中國GDP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與其他國家存在差異,導致中國的消費占GDP的比重至少被低估了10%,而投資占GDP的比重被高估了10%。蔡洪濱稱,如果按國際同口徑計算,中國房屋消費至少低估相當于5%的GDP。

除了住房消費外,蔡洪濱認為,服務部門的消費也被低估了。例如,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很多服務消費沒有被統計成消費,而是被統計成運營成本。并且,私營企業中間普遍存在為了避稅,而把企業家的個人消費,包括車、司機諸如此類當做了企業的支出成本。

投資被高估?

與此同時,蔡洪濱認為,中國的投資被嚴重高估,中國在投資的統計中存在大量的重復計算。

從GDP計算來看,2013年全國31個省的GDP總和約為63.07萬億元,而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全國GDP則為56.88萬億元,31個省份GDP總和已超過全國總量6.19萬億元。

蔡洪濱表示,重復部分基本不是以消費形式出現,而主要是被重復計算成投資。此外,折舊被低估,價格縮減指數被低估,也導致投資被高估。

即使不考慮統計計算問題,在蔡洪濱看來,歷史上其他國家,日本、韓國早期經濟增長的時候,其投資占GDP比重也是40%左右。“我們投資比例沒有什么不正常的。”

既然如此,為何業界仍然對于投資還是抱有眾多疑慮?

對此,蔡洪濱認為,主要是各界對城鎮化中涉及的投資似乎顯得更為謹慎,“消費過低,投資過高”的誤區使人們把“4萬億”刺激政策放大到對所有投資效果的評價。“中國投資問題不是數量問題和比重問題,而是一個質量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我國過去的缺點是高投資率和低投資效率并存,如果既有高投資率又有高投資效率,那么就應該充分發揮這一有利因素。

平衡消費與投資比重

在蔡洪濱看來,在消費占GDP比重被低估,投資比重被高估的情況下,如果更仔細研究中國統計數據背后的因素,中國總體GDP可能是被低估的。他認為,低估部分主要是收入和消費。如果將這個因素加進去,就會發現錯判更加嚴重。

蔡洪濱解釋說,經常有人拿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服務業太低,要求拼命發展服務業。但是數據背后存在的不可比性,往往人們忽略,其實服務業里面包括很多項,例如房屋消費、醫療消費、教育消費與其他各式各樣的服務業。

“對中國經濟失衡的錯誤認識,還會導致一系列的錯誤觀念。”蔡洪濱說,比如建立消費社會,抑制儲蓄;鼓勵服務業,抑制制造業;刺激消費,抑制投資。而且,人為地刺激消費,其風險比過度投資更大,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的原因都是過度消費。

此外,對于投資也并不能全盤否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李長安表示,對于中國這么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投資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方面,依然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李長安認為,如果片面地強調刺激消費需求,夸大投資驅動模式的負面作用,極有可能陷入發展動力不足的困境,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也難以保證。

“刺激消費、抑制投資的所謂再平衡不會使中國經濟回到正確的軌道”。蔡洪濱稱,找到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才是關鍵所在,而這要回歸到經濟增長的本質:即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是技術進步和制度改進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生產要素的質量改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胡健實習生周程程發自北京 “所謂中國經濟失衡,所謂投資過多,消費過低的問題,在我看來是一個錯誤的判斷。” 這是3月18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在分析全國“兩會”后經濟形勢時所表達的觀點。 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1、2月的經濟數據顯示,投資、消費、出口等數據都不及預期,一季度經濟存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業內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目前存在消費不足、投資過度的問題,應該更多地刺激消費,抑制投資。 不過,蔡洪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的增長,要依靠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改革教育體制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消費被低估? 在消費與投資的認識上,中國近些年被認為存在消費不足、投資過度的問題。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投資占GDP的比重是47%,而發達國家不到20%。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3年中國消費占GDP的比重已達到50%,但與發達國家80%以上的占比依然還有很大差距。 在蔡洪濱看來,投資過多,消費不足是一個錯誤判斷。這源于中國GDP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與其他國家存在差異,導致中國的消費占GDP的比重至少被低估了10%,而投資占GDP的比重被高估了10%。蔡洪濱稱,如果按國際同口徑計算,中國房屋消費至少低估相當于5%的GDP。 除了住房消費外,蔡洪濱認為,服務部門的消費也被低估了。例如,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很多服務消費沒有被統計成消費,而是被統計成運營成本。并且,私營企業中間普遍存在為了避稅,而把企業家的個人消費,包括車、司機諸如此類當做了企業的支出成本。 投資被高估? 與此同時,蔡洪濱認為,中國的投資被嚴重高估,中國在投資的統計中存在大量的重復計算。 從GDP計算來看,2013年全國31個省的GDP總和約為63.07萬億元,而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全國GDP則為56.88萬億元,31個省份GDP總和已超過全國總量6.19萬億元。 蔡洪濱表示,重復部分基本不是以消費形式出現,而主要是被重復計算成投資。此外,折舊被低估,價格縮減指數被低估,也導致投資被高估。 即使不考慮統計計算問題,在蔡洪濱看來,歷史上其他國家,日本、韓國早期經濟增長的時候,其投資占GDP比重也是40%左右。“我們投資比例沒有什么不正常的。” 既然如此,為何業界仍然對于投資還是抱有眾多疑慮? 對此,蔡洪濱認為,主要是各界對城鎮化中涉及的投資似乎顯得更為謹慎,“消費過低,投資過高”的誤區使人們把“4萬億”刺激政策放大到對所有投資效果的評價。“中國投資問題不是數量問題和比重問題,而是一個質量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我國過去的缺點是高投資率和低投資效率并存,如果既有高投資率又有高投資效率,那么就應該充分發揮這一有利因素。 平衡消費與投資比重 在蔡洪濱看來,在消費占GDP比重被低估,投資比重被高估的情況下,如果更仔細研究中國統計數據背后的因素,中國總體GDP可能是被低估的。他認為,低估部分主要是收入和消費。如果將這個因素加進去,就會發現錯判更加嚴重。 蔡洪濱解釋說,經常有人拿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服務業太低,要求拼命發展服務業。但是數據背后存在的不可比性,往往人們忽略,其實服務業里面包括很多項,例如房屋消費、醫療消費、教育消費與其他各式各樣的服務業。 “對中國經濟失衡的錯誤認識,還會導致一系列的錯誤觀念。”蔡洪濱說,比如建立消費社會,抑制儲蓄;鼓勵服務業,抑制制造業;刺激消費,抑制投資。而且,人為地刺激消費,其風險比過度投資更大,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的原因都是過度消費。 此外,對于投資也并不能全盤否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李長安表示,對于中國這么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投資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方面,依然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李長安認為,如果片面地強調刺激消費需求,夸大投資驅動模式的負面作用,極有可能陷入發展動力不足的困境,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也難以保證。 “刺激消費、抑制投資的所謂再平衡不會使中國經濟回到正確的軌道”。蔡洪濱稱,找到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才是關鍵所在,而這要回歸到經濟增長的本質:即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是技術進步和制度改進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生產要素的質量改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