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3-17 21:26:33
我們前期分析提示,去年12月份以來A股走弱的實質原因是新年以來經濟處于顯性滑降狀態,2月份PMI在“三連降”后為50.2%。3月份作為全年的開工旺季,能否保住枯榮線著實讓人牽掛。正處于春節假期消費旺季的2月份CPI為2%,不僅顯著低于市場預期,且創過去12個月來的新低,顯示經濟活力處于顯性收縮狀態,其有利的因素是為后期可能的降準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經濟增速目標仍為7.5%,今年“保7.5%”的壓力要較去年大得多。因此,我們預期在一季度較弱的經濟數據披露前后,或有穩經濟舉措出臺,如降準、增加必要的投資等。年內或呈邊穩經濟邊促改革的政策組合,結合國資改革、自貿區擴圍等改革紅利的逐步釋放,這種政策組合略好于前兩年。不過,這種積極因素或要一季度數據落地后才能形成否極泰來的效應。
我們對2-4月份的A股形勢曾經判斷為“2月反彈、3月焦灼、4月定勢”。進入3月份,A股出現了“優質藍籌跌出并購價值欲振難興、新興產業股漲出泡沫瀕臨破裂”的局面,這意味著原先那種新老產業高度分裂的行情結構已不可持續,這就需要行情結構序列再整合、投資贏利模式再修正。因此,目前行情狀況已經進入“漲得多跌得多,漲得少跌得少”的結構性調整階段。我們年初分析提示,2014年主板市場的行情已具有“風險驅動型”特征,即制約行情的風險因素如果低于預期,則能獲得“風險落地,行情漲升”的機會。因此,A股要產生新機會、跌進并購價值的優質藍籌股要有修復性上漲,風險釋放之后的創業板若要卷土重來,都要等4月份諸多風險因素落地。3-4月份正值年報集中披露期、較弱的一季度經濟數據和一季報披露期、傳統的盈利預期調降期、第二輪新股發行啟動期,也是創業板的風險釋放期,正是整合行情、釋放風險、梳理機會的階段。同時,還是各項政策的落地期,其中,銀行年報揭示的風險敞口、撥備計劃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創新計劃,以及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具體方案、房地產“雙向調控”的具體舉措、國資改革的實質性進展等,對4月以后的A股行情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起到“定勢”的作用。
因此,3-4月份的A股應該處于結構性調整、投資主題再梳理的階段。在新興產業股投資主題泡沫化且已經開始風險釋放之后,A股投資重心正在向傳統優勢產業遷移,部分優勢制造業的性價比已非常突出,如一線地產股、汽車、家電、石油化工、航空運輸,銀行股也已有反彈的機會。盡管在經濟結構轉型大背景下,我們預期“二八現象”仍難以出現,也繼續看淡上游原材料和資源品行業,但這不妨礙部分優勢產業形成主題性機會。其邏輯在于:1、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今年保7.5%的著力點仍會在經濟規模性行業,尤其是既有經濟規模又與民生經濟密切相關的行業;2、未來較長時期內,對經濟、對股市有著重要影響的政策主題是“盤活存量”的國資改革,而國資主導的企業絕大多數處于傳統行業,國資改革的展開與深入使得長期沉寂的傳統行業股也有了主題驅動的機會;3、我們近期分析提示,部分優勢產業的龍頭型企業在長時間下跌后已具有顯著的并購價值,已經跌出了“性價比”優勢;4、互聯網、智能技術、節能環保已經成為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的明確方向,即消費類行業向互聯網經濟升級轉型、設備與裝備等制造型行業向智能化升級轉型、原材料與基礎制造業向節能環保升級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并且,這種產業升級方向對各類企業經營已經形成“不進則亡”的倒逼機制,可以預期,后期傳統產業類公司產業升級的主題也會風起云涌。
基于部分優勢產業龍頭型企業已跌出并購價值,結合后期政策著力的方向與市場投資主題遷移的方向,我們判斷,未來幾個月的A股主板或將逐步進入新牛市周期的前夜。3-4月份或處在“黎明前的黑暗”階段,A股整體處于一個結構調整期、投資主題遷移期、新主題孕育期、規模性資金配置策略調整期,期間風險與機會混雜,在此投資主題更替的階段可能會產生大量錯殺股。在4月末各項悲觀數據和風險因素落地的時候,或是重要投資機會涌現的時機。投資策略上,3-4月份應側重于“梳理、挖掘、發現”,等待和關注“新牛市周期前夜”重要投資機會的形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