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5 01:38:0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賀文婷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賀文婷 發自廣州
日前,美即控股(01633,HK)公布的去年中期業績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6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8.9億港元,同比增長8.5%;實現凈利潤為2732萬港元,同比大幅下滑約78.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美即控股業績報告發現,公司凈利大幅下滑的原因,一是營收增長明顯放緩;二是營銷費用居高不下,銷售及分銷支出達5.5億港元,同比增長19.8%。
有業內人士表示,美即控股業績出現滯長主要是面膜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化妝品企業覺得面膜好賣都去湊熱鬧,肯定會擠掉美即的市場份額。同時面膜市場又是個技術門檻較低的行業,同質化加劇競爭。
競爭加劇阻礙美即業績增長
記者查詢美即控股近年業績發現,這還是其近年首次出現凈利大幅下滑的情況。作為面膜明星股的美即控股自2010年9月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以來,多項核心財務指標均十分亮眼,去年下半年更是以51億元賣身歐萊雅,超過了歐萊雅2012年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的四成。
化妝品營銷專家姚永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美即近年一直占據面膜細分市場的第一位。以去年17億港元的銷售額來說,市場份額第二位的面膜品牌跟美即相比,懸殊至少好幾倍。
尼爾森的調查顯示,面膜在線上和線下的銷售增長都很強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面膜線下渠道的總銷售額達50億元,同比增長32%。在美即成功之后,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看好面膜這個細分品類。
化妝品行業人士李傳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企業存在這樣一個情況,一個產品暢銷后,大家都蜂擁而上,面膜也是。“專業的企業可能會用一個新的研發產品做支撐,去避開市場可能存在的飽和效應,但中國化妝品企業很規范且專業地去做一個產品的很少,這樣就容易激起大家投機取巧,去面膜市場湊個熱鬧。”
財務數據顯示,2010財年至2012財年,美即分別實現銷售收入9.57億港元、13.5億港元和16.9億港元,同比分別增長51.7%、41%、25.3%。而從去年中期業績來看,美即的庫存量在過去半個財年里大幅上漲至1.3億港元,環比增長343%。
或推高端面膜
值得注意的是,美即以往的高銷售額很大程度上依靠巨額營銷費用來支撐,去年下半年美即仍然沒有放棄這種增長模式。中期業績顯示,美即的銷售及分銷支出高達5.5億港元,同比增長19.8%。
美即方面稱,未來公司仍將采取加大品牌建設及市場推廣的策略。財報顯示,2012財年美即經銷商數量增加了102家達到363家,終端門店凈增加3668家達13852家。
海通國際報告曾指出,考慮到面膜市場的增長潛力以及競爭格局趨于激烈,預計美即未來大力度的線上線下營銷推廣將持續,這也需要更大的支出。而加大營銷力度能帶來多少實質性收入仍不確定。
事實上,美即近年的凈利潤增幅在放緩。2010年至2012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35%、27%和1.3%。
姚永斌指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即又推出了一款新品。“它主要走高端路線,應該就是為了彌補利潤這塊。”
據記者了解,2013年底有不少媒體報道,美即將推出一款專門針對品牌專營店渠道的全新面膜品牌,號稱“土豪金面膜”。不過記者查詢各大線上銷售渠道,均沒有發現這款面膜的蹤影,僅在電商網站上發現了同品牌的水乳護膚套裝,定價為199元,從定價來看,只能說是中低端。
對于美即推高端面膜,李傳玉表示,基礎性化妝品被定義為高端通常是因為品牌的高端,那是因為品牌造成的消費感覺。美即在主要做面膜單品且定位大眾化品牌的情況下,很難說單獨做一個高端面膜。
李傳玉表示,基礎化妝品要提升定位,一是靠新的科技支撐;二是靠營銷拉高,即靠廣告狂轟亂炸定位成“高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