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國證券報 2014-01-07 11:40:46
有報道稱,由工信(xin)部牽頭制(zhi)定的組(zu)建稀(xi)土大(da)集(ji)團(tuan)(tuan)方案近期獲國務(wu)院批復同意(yi),方案將敲定稀(xi)土大(da)集(ji)團(tuan)(tuan)“1+5”格局(ju),包(bao)括(kuo)包(bao)鋼稀(xi)土組(zu)建成立(li)北方稀(xi)土集(ji)團(tuan)(tuan),兩大(da)央企五礦和(he)中鋁(lv)以及贛州稀(xi)土、廣晟有色(se)、廈門鎢業三(san)家地方企業各自組(zu)建稀(xi)土集(ji)團(tuan)(tuan)。
本報記者 鐘志敏
有報道稱,由工信(xin)(xin)部牽(qian)頭制(zhi)定的組(zu)建(jian)稀(xi)(xi)(xi)(xi)土(tu)(tu)大(da)集(ji)(ji)團(tuan)(tuan)方(fang)案近期獲(huo)國(guo)務院批復同意,方(fang)案將敲定稀(xi)(xi)(xi)(xi)土(tu)(tu)大(da)集(ji)(ji)團(tuan)(tuan)“1+5”格局,包括包鋼(gang)稀(xi)(xi)(xi)(xi)土(tu)(tu)組(zu)建(jian)成立北方(fang)稀(xi)(xi)(xi)(xi)土(tu)(tu)集(ji)(ji)團(tuan)(tuan),兩大(da)央(yang)企(qi)五(wu)礦和中鋁(lv)以及贛(gan)州稀(xi)(xi)(xi)(xi)土(tu)(tu)、廣晟有色、廈門鎢業(ye)三家(jia)地方(fang)企(qi)業(ye)各自組(zu)建(jian)稀(xi)(xi)(xi)(xi)土(tu)(tu)集(ji)(ji)團(tuan)(tuan)。中國(guo)證券(quan)報記者從一(yi)家(jia)大(da)型(xing)稀(xi)(xi)(xi)(xi)土(tu)(tu)企(qi)業(ye)高管處核(he)實(shi)了該消息(xi),但其表(biao)示目前還沒(mei)有得(de)到工信(xin)(xin)部的正式批復。有分(fen)析師(shi)表(biao)示,稀(xi)(xi)(xi)(xi)土(tu)(tu)集(ji)(ji)團(tuan)(tuan)組(zu)建(jian)名(ming)單雖然已經確定,但整合過程仍(reng)然十分(fen)艱(jian)難。
行業加速整合
近年來,中國稀土資源整合的迫切性日益顯現。
2011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即“1+3”格局。此后,各地加快了稀土資源整合步伐,包鋼稀土“獨霸”北方。就南方來說,五礦在湖南有稀土礦;中鋁在廣西整合稀土資源;廣晟有色是廣東省稀土整合主體,且進入了云南;贛州稀土集團是江西稀土整合平臺;福建形成以廈鎢為核心的稀土集團;江銅集團則進入了四川稀土領域。
在各省已形成整合主體的背景下,工信部最后拿出了稀土大集團“1+5”的方案。據報道,稀土大集團整合后,下一步稀土行業一系列政策,包括生產配額、指令性計劃、新增采礦證等,總體會向稀土大集團傾斜。這意味著,國內稀土原礦和冶煉分離等上游資源和生產指標,將進一步向大集團集中,稀土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其中,稀土上游資源最受關注。雖然各地已形成了各自的整合主體,但全國仍有許多資源有待整合,且還有新增稀土資源的機會。我國已較長時間未新批稀土采礦證,部分舊的采礦證稀土資源已經枯竭,未來一部分持舊證企業可能被淘汰。
除了在整合和發展方面獲得政策支持的利好外,納入稀土大集團范疇的六家大型稀土集團,還要承擔起整合本區域內稀土企業和優化資源的任務,包括整合區域內較為散亂的冶煉分離企業等,同時也要按照產業政策要求進行產能縮減和環境治理。
整合過程艱難
稀土行業非常小,國內稀土企業的全部產值也不過千億元左右,但是稀土的重要地位卻不容忽視。多年來,因稀土企業進入門檻低、投資比較小、工藝相對簡單,加上較高利益的誘惑,以及地方部門的保護,存在著嚴重的超量開采、私挖亂采現象,市場一直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可謂亂象叢生。近年來,國家開展稀土企業的環保專項檢查,推出稀土準入制度,推行專用發票舉措,開展稀土行業整治專項行動等,但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稀土亂象問題。
上述企業高管表示,組建大的稀土集團,應該是稀土行業的重大利好。從稀土礦的源頭來講,可以堵住上游的私挖盜采;從企業的整體規劃來講,可以消除大量的非法和多余產能;從技術進步來講,可以集中人力加快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降低能耗物耗,解決環保等突出問題;從產品角度來講,可以加快向下游產品的延伸;從市場方面來講,可以解決惡性競爭問題,保持市場相對穩定,避免這些年來的“忽高忽低”的無序狀態。
一位稀土分析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稀土集團組建名單雖然已經確定,但是整合過程仍然十分艱難。比如,現在各方都在爭奪四川的稀土資源,但是四川境內有上市公司盛和資源,還有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外來企業要進行整合難度可想而知。
即使是在區域內整合,也不是一帆風順。以包鋼稀土為例,自傳出稀土行業整合之后,公司就以北方稀土龍頭企業的身份,扛著北方稀土整合的大旗,但事實上,整合過程仍是十分艱難。方案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推遲承諾的整合完成時間,這一點從公司的公告中便可得知。
2012年12月28日,包鋼稀土與12家內蒙古上游稀土企業簽訂了《稀土上游企業整合重組框架協議》。上述公告直至2103年1月3日,才有最新的進展,但重組的企業數量已由12家變為9家,其余3家究竟為何沒有簽署正式協議,尚未可知。
關于稀土大集團組建名單正式確認對稀土市場的影響,上述分析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前有關稀土大集團組建的名單業內早有預期,此次大集團組建名單公布,只是為了正名,因此對稀土價格影響較弱。
而(er)對于市場一(yi)直預期(qi)的(de)稀(xi)(xi)土(tu)收(shou)儲,上述分析師表示,2013年12月底國(guo)家收(shou)儲局曾(ceng)在北京(jing)召開(kai)會議部署稀(xi)(xi)土(tu)收(shou)儲,但(dan)由于國(guo)儲局的(de)報(bao)價太(tai)低,沒有(you)企業愿意(yi)做,導致流標。目前,稀(xi)(xi)土(tu)收(shou)儲仍(reng)(reng)沒有(you)時間表。“即(ji)使稀(xi)(xi)土(tu)收(shou)儲正式推出,對稀(xi)(xi)土(tu)價格(ge)的(de)刺激也是(shi)有(you)限的(de),在下游需求(qiu)遲遲不(bu)能打(da)開(kai)的(de)背景(jing)下,今年稀(xi)(xi)土(tu)市場仍(reng)(reng)然(ran)不(bu)樂觀。”
文章鏈接 //business.sohu.com/20140107/n393065118.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們要求(qiu)撤下您(nin)的作(zuo)品。
歡迎(ying)關注(zhu)每日經濟(ji)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