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1-02 09:36:34
展望2014年,在全社會融資成本很難顯著下行的背景下,資金面偏緊的格局將持續,再加上IPO發行所帶來的天量供應壓力,不排除滬指階段性擊穿1849點中期底的可能。
期貨品種超過50個
回顧2013年,焦煤、動力煤、石油瀝青、鐵礦石等8個期貨新品種相繼上市,國債期貨時隔18年重回資本市場,6個期貨品種推出“夜盤”交易,仿真期權交易密集開展,期貨公司涌現并購增資熱,期市全年成交量、成交額雙創歷史新高,這一系列新品種、新業務、新步伐的推出將引領2014年期貨市場的新氣象。
2014年,在監管層的推動下,期貨市場仍將延續新品上市熱潮,期貨品種總數有望從2013年的40個升至50個以上,進一步豐富國內期貨市場品種體系。
農產品期貨方面,鑒于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晚秈稻所有審批程序都已經完成,晚秈稻期貨可能是2014年最先登場的期貨新品種;生豬期貨方面,證監會表示將在條件具備、時機成熟時尋機批準上市;2013年3月證監會官員確認正在研究土豆期貨;大商所也表示在研究肉雞期貨。金屬期貨方面,目前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在全力沖刺鐵合金期貨的兩個品種,將有望在2014年年初通過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審核;上海期貨交易所已經展開對熱軋板卷期貨的研究和合約制定工作,熱軋板卷期貨有望于2014年一季度上線交易。能源期貨方面,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第一個交易品種原油期貨,有望于2014年三四月份正式推出交易。
此外,商品指數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也在推進中。據悉,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在穩步推進鐵礦石指數期貨的研究。此外,中金所擬推出除滬深300股指期貨期權、鄭商所擬推出白糖期貨期權、大商所擬推出豆粕期貨期權、上期所擬推出銅期貨期權和黃金期貨期權,四家期貨交易所已經全部開展期權仿真交易。期權有望在2014年上市,這無疑將成為金融衍生品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行業創新也同樣值得期待。據悉,以原油期貨為突破口,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基本思路和總體規劃正在積極穩妥推進,擴大期貨保稅交割試點、加快境外期貨經紀業務試點步伐、擬定外資參股期貨公司相關政策規定、引入境外投資者等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步實施。可以預見,品種及業務類型的多元化將推動期貨行業與其他金融行業在更多方面尋求更為深入的合作,并在不斷的融合中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期貨行業的升華。
債券違約首單落地
從2011年“云投事件”在城投債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到現如今投資者對集合票據發行人同捷科技償債危機“充耳不聞”,近年來,債券信用風險事件爆發頻次不斷上升,其對市場的“影響力”卻不如從前。
對于這一現象,一種解釋是,隨著風險事件的多發,市場對于違約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心態趨于成熟。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有海龍、賽維、新中基等“兜底”先例,市場越發認為“零違約”現狀難改,類似事件仍會“有驚無險”。事實上,自“云投事件”開始,業內年復一年地預言債券違約元年將至,但至今“違約”一事仍然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伊人來”的狀態。
不過,2013年信用債降級潮涌、集合債頻現違約代償,顯示債市打破“零違約”僅差“臨門一腳”。2014年,債券市場或將為首單違約的落地創造“條件”。
2014年企業信用類債券將迎來一個還本付息的高峰。2009年是中國信用債市場的第一個擴容高峰,并且當年發行的5年期債券較多,導致2014年將成為第一個長期債券償債高峰。同時伴隨信用債存量的增加,2014年付息規模也將創歷史新高。
而與此同時,2014年經濟增速或將小幅放緩,宏觀經濟環境限制企業盈利改善,內生性現金流入有限,使得債券本息兌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再融資解決,債券發行人整體再融資壓力將進一步提升。此外,預計2014年貨幣政策預計將保持中性偏緊格局,利率中樞仍舊易上難下,在債券收益率經歷大幅上行后,企業“借新還舊”的成本將明顯上升。
進一步看,2014年到期低評級債券發行人多出于城投或低評級行業,基本面情況不佳,債券如果不能及時滾動,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總體看,信用債發行人2014年內外部現金流壓力都會增大,信用風險不容小覷。
應該說,債券市場無違約不成熟。盡管債券違約可能在短期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但從長遠來講,對建立市場化的定價估值體系、完善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和充實評級違約率數據庫均有積極意義,有利于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