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環保部:地方政府干預環評將被“約談”

2013-12-11 01:27:4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10日),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為充分發揮環評制度在優化經濟發展、改善環境質量、預防污染和生態破壞方面的作用,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先后發布三項改革文件。

這三項文件包括:《環境保護部公告2013年第73號》(以下簡稱《公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關于切實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分別從審批權、環境信息公開和環評監管三方面著手,從項目建設源頭上加強環境保護。

而對于地方政府干預項目環評、不兌現環評承諾的,環保部要求上一級環保部門要約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督促進行整改,問題嚴重的應采取區域限批。

對此,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戰略室主任、副研究員俞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加強源頭污染源頭控制,是環保部想要積極推動的工作,也正在向前推動。

25項審批權下放/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提高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效能,推進簡政放權,根據《公告》內容,環保部下放環評審批權限的建設項目共25項。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次下放環評審批權限的主要是基礎設施類和環境影響較小的項目,如分布式燃氣發電、城市快速軌道交通、擴建民用機場、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這些項目的環評審批權限下放后,將有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縮短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

雖然環保部在整體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下,逐步放開審批權,但是,對于一些高排放、高耗能等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依然沒有下放審批權的跡象。

這位負責人稱,環保部將繼續嚴格跨區域流域、環境影響重大、敏感復雜建設項目的環評管理,保留這些項目的環評審批權限。這些項目既包括“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的燃煤火電、鋼鐵、電解鋁項目,存在較大環境風險的核與輻射項目,對生態影響突出的水電、有色礦山開發、千噸級以上通航建筑物內河航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內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旅游開發和資源保護項目等,也包括涉及重金屬排放的新建和擴建銅、鉛、鋅冶煉項目,以及鉻鹽、氰化物生產等項目。

據了解,目前環保部正在研究修訂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合理調整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和登記表編制范圍,簡化、減少部分環評審批項目,并將對環境影響小、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審批方式進行調整。

仍將強化環評監管/

實際上,環保部在下放部分項目環評審批權限的同時還配套印發了《指南》和《通知》,旨在加大環評政府信息公開、強化環評事中事后監管。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指南》從四個方面加大了環評信息公開力度:一是公開環評報告書(表)全本;二是公開政府承諾文件;三是公開批準和不予批準環評文件的全文;四是公開環評機構和從業人員誠信信息。要求省級環保部門公開對環評機構的年度考核結果,鼓勵公眾對環評機構違規行為進行舉報、對環保部門資質管理進行監督。

他還表示,當前在建設項目環評日常管理中,“未批先建”、擅自變更、弄虛作假等環評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嚴重危害了環評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和有效性。《通知》吸取了近年來環評監管的有效措施,全面提出了加大環評監管的具體要求和措施。

《通知》包括環評受理、審批、“三同時”、驗收全過程,涉及環評準入、環評審批要點、公眾參與、資質管理、從業行為、建設過程和事后監管等多方面。

其中,對突出環評違法行為,《通知》提出了處罰措施,對環評從業機構和人員弄虛作假的行為“零容忍”,一經發現立即吊銷資質。

加大環評審批改革和職能轉變的監督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堅決遏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建設項目,其中,電力、石化、化工、焦炭、造紙、有色冶煉、礦山開發等可能造成較大環境影響或涉及環境敏感區的建設項目,原則上審批權限保持不變,不得層層下放。

對于地方政府干預項目環評、不兌現環評承諾的,上一級環保部門要約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督促進行整改,問題嚴重的應采取區域限批。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的《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強化約束性指標考核,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選人用人不能簡單以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論英雄。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環保部首次密集發布改革文件,完善環評制度正當其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