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01:06:49
每經(jing)編輯|每經(jing)記者 胡健(jian) 發自北京
我請人力資(zi)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有(you)關方面反(fan)復測算(suan),都認為要保證新增就(jiu)業(ye)1000萬人、城鎮登(deng)記失業(ye)率在4%左右(you),需要7.2%的(de)經濟增長。 ——李(li)克強
而且我們測算,到2020年實(shi)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年均增長速度只要(yao)7%就夠了(le)。這樣,有(you)利于各方面用(yong)更多(duo)的(de)精(jing)力來調整結構,消化過剩產能(neng),加強(qiang)節能(neng)環(huan)(huan)保(bao),提高質量,保(bao)護環(huan)(huan)境,留(liu)出可持續發展空(kong)間。 ——李(li)克強(qiang)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zi)北京
日前,國(guo)務院總理李克(ke)強在中(zhong)國(guo)工會第十(shi)六次全國(guo)代表(biao)大會上所作的(de)經(jing)濟形勢報告,清晰(xi)地回答(da)了外(wai)界圍繞中(zhong)國(guo)GDP增速(su)區(qu)間的(de)爭論。
他明確表示(shi),我們(men)關注GDP,其實關注的(de)是就業(ye)。過去,我國(guo)GDP每增長(chang)1個(ge)百分點(dian),就會拉(la)動(dong)大(da)(da)約100萬(wan)人就業(ye)。經(jing)過這幾年經(jing)濟結(jie)構的(de)調(diao)整,尤其是隨著服務業(ye)的(de)加快發展(zhan),目前大(da)(da)概GDP增長(chang)1個(ge)百分點(dian),能夠拉(la)動(dong)130萬(wan)、甚至150萬(wan)人就業(ye)。
一位經濟學家告訴(su) 《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我國以經濟建(jian)設(she)為中心,對增長(chang)仍然是看重的,但是可以清晰地(di)感覺到(dao),高層開(kai)始更(geng)加關注增長(chang)背(bei)后的邏輯(ji),而不是增長(chang)的數字(zi),對就業的看重便是一例。
7.2%背后(hou)的邏輯/
李克(ke)強說,“我請(qing)人(ren)(ren)力資源和(he)社會保(bao)障部和(he)有關(guan)方面反復(fu)測(ce)算,都認(ren)為(wei)要(yao)保(bao)證新增就業(ye)1000萬(wan)人(ren)(ren)、城(cheng)鎮登記失業(ye)率在4%左右,需要(yao)7.2%的經濟增長。我們之所以要(yao)穩增長,說到(dao)底就是為(wei)了保(bao)就業(ye)。”
這一組數據如(ru)何(he)理解?中國社(she)科院(yuan)學(xue)部(bu)委員(yuan)、人口與(yu)勞動經濟研究(jiu)所所長蔡昉指(zhi)出,只要(yao)實際增長率(lv)不低于潛在(zai)增長率(lv),生產要(yao)素的(de)利用(yong)率(lv)就是充分(fen)的(de),因而也能夠實現充分(fen)就業,不會出現周期性失業現象。
2010年,中國(guo)15-59歲勞動年齡人(ren)口的(de)增長(chang)達到峰(feng)值,2011年和2012年這(zhe)個年齡段的(de)人(ren)口出現了(le)負增長(chang),相應(ying)的(de)人(ren)口撫養比(bi)開始上(shang)升(sheng),這(zhe)意味著人(ren)口紅利開始消失,推動經濟(ji)高速增長(chang)的(de)因素(su)相應(ying)減弱(ruo),必然導致(zhi)潛在增長(chang)率下降。
據此所進行的(de)估算(suan)表明(ming),潛(qian)在增長率將(jiang)由(you) “十一五”時期的(de)平(ping)均10.5%下降到“十二五”時期的(de)7.2%,這恰恰是(shi)總理報告(gao)中的(de)“新紅線”。
蔡昉還表示,由于(yu)潛(qian)在(zai)(zai)增長率(lv)(lv)的(de)下降是逐年(nian)發生的(de),我們(men)所(suo)估算的(de)2012年(nian)潛(qian)在(zai)(zai)增長率(lv)(lv)是7.5%,而這(zhe)一年(nian)7.8%的(de)實(shi)際增長率(lv)(lv)仍然(ran)高于(yu)潛(qian)在(zai)(zai)增長率(lv)(lv),因此沒有出現高失業率(lv)(lv)現象。
李克強指出,要穩增長、保就業,我們有(you)兩種選擇(ze)。一種選擇(ze)是(shi)(shi)擴大財(cai)政赤字,增加貨(huo)幣供應(ying)量(liang)。通過打赤字、發票子來帶(dai)動投(tou)資(zi),這(zhe)樣做,雖然當年可能能見效(xiao),但需(xu)要財(cai)政、貨(huo)幣政策有(you)相應(ying)的(de)運作空間(jian),更重要的(de)是(shi)(shi)這(zhe)種短(duan)期(qi)刺激(ji)政策難以(yi)持續。
李克強說,我們的(de)廣義貨(huo)幣供應量(liang)M2的(de)余額3月末(mo)超(chao)過了100萬億元,已經是(shi)GDP的(de)兩倍了。換句話說,就是(shi)“池(chi)子”里的(de)貨(huo)幣已經很多了,再多發(fa)票子就有可能導(dao)致通貨(huo)膨脹。
上(shang)述(shu)經濟(ji)學家也表示(shi),我國投資(zi)回報率(lv)降低也意(yi)味著就業(ye)拉動(dong)能力的降低,基礎設施投資(zi)和(he)流(liu)動(dong)性的支(zhi)撐都(dou)建立在(zai)真實(shi)需求基礎上(shang),伴隨經濟(ji)潛在(zai)增長(chang)率(lv)降低,實(shi)際需求也處(chu)在(zai)下降通道,片面(mian)擴大供給只能催(cui)生泡沫,隨后還會引(yin)發大面(mian)積(ji)失業(ye)。
服務(wu)業(ye)發展潛力(li)巨大/
今年我國應(ying)屆畢業(ye)生創下歷史新高,達(da)到699萬人(ren),這只是就業(ye)壓力(li)的一個(ge)側面。
中國(guo)人(ren)事科(ke)學研究院(yuan)院(yuan)長吳江(jiang)告訴《每(mei)日經濟(ji)新聞》記(ji)者,國(guo)內所(suo)能(neng)提供(gong)崗位的缺口很大。今后一個時期每(mei)年新增就業人(ren)數將超(chao)過2400萬人(ren),但目(mu)前(qian)每(mei)年只(zhi)能(neng)提供(gong)1200萬個左右就業崗位。
據新(xin)近發布的(de)人力資(zi)源藍皮(pi)書測算,“十二五”期間(jian)應屆畢(bi)業生年均規模將(jiang)達到700萬人。我國農村每年需要轉移就業的(de)大約800萬~900萬人。受全(quan)球金融危機(ji),經濟增速放緩的(de)影響,當前勞動力用工需求有所下降。調查顯(xian)示(shi),2013年招聘大學生的(de)就業崗位(wei)明顯(xian)減(jian)少。
如何穩(wen)增長、保就業(ye)?李(li)克強給(gei)出了答案,總的來(lai)看便是在堅持不(bu)擴大赤字,既不(bu)放松也不(bu)收緊銀根的基礎上,創新宏(hong)觀調控思路和方式(shi),根據形勢變化,采(cai)取有(you)效的、有(you)針對性的措施。“我(wo)剛才講的穩(wen)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ye),那么(me)我(wo)們引導市場(chang)預(yu)期(qi),確定這個合(he)理區間,就是增長的下限7.5%左右。”李(li)克強說。
在(zai)經濟結構(gou)調整的(de)基礎上,GDP每增長(chang)一(yi)個(ge)百分點,帶動(dong)的(de)就業人數也(ye)由100萬(wan)上升(sheng)至130萬(wan)甚至150萬(wan),在(zai)這個(ge)過程中,服務業的(de)作用至關(guan)重要。
中國勞(lao)動(dong)學會副會長蘇海南(nan)表示,第三產業(ye)(ye)對GDP的拉動(dong)作用(yong)不是很(hen)大,但其就業(ye)(ye)彈性系(xi)數(shu)遠高于第二產業(ye)(ye),吸納(na)勞(lao)動(dong)力的能力和數(shu)量均比第二產業(ye)(ye)大得多。
不過,2012年我(wo)國(guo)服務(wu)(wu)業(ye)的(de)增加值(zhi)僅僅占(zhan)GDP的(de)44.6%,就(jiu)業(ye)比重(zhong)只(zhi)占(zhan)整個比重(zhong)的(de)36%。這不僅大大低(di)于發達國(guo)家的(de)服務(wu)(wu)業(ye)和就(jiu)業(ye)在GDP和總(zong)就(jiu)業(ye)當(dang)中(zhong)的(de)比重(zhong),而且(qie)低(di)于同類發展中(zhong)國(guo)家大約10個百分點。
李克強(qiang)表示,我國人(ren)均(jun)GDP現在(zai)6000多美元,服務業(ye)發展的(de)潛力還是很大(da)的(de),要采取措施(shi)加(jia)以推動,特(te)別(bie)是要破除障礙,吸收社會資本進入。
促進就業的另一個推手是(shi)改革。在蔡(cai)昉看來,解(jie)決就業問題,萬眾期待的改革紅利(li)將發揮更(geng)大的作用。
我國(guo)在2011年(nian)到2020年(nian)間,勞動(dong)(dong)力總量會(hui)減少,潛在增(zeng)(zeng)長率(lv)(lv)水平(ping)將會(hui)繼續下降。蔡昉說(shuo),但如(ru)果(guo)通過改革讓勞動(dong)(dong)參與率(lv)(lv)更高(gao),讓更多的人進入到勞動(dong)(dong)力市(shi)場,只要每年(nian)的勞動(dong)(dong)參與率(lv)(lv)提高(gao)一個百(bai)分點(dian),潛在增(zeng)(zeng)長率(lv)(lv)就可(ke)以增(zeng)(zeng)加0.88%,這是相當可(ke)觀的。
“農(nong)民(min)工(gong)因為(wei)戶(hu)籍制度的(de)約束很難轉移出去,因此他們退出勞(lao)動力市(shi)場太(tai)早,太(tai)頻繁(fan)。”蔡昉說,需要(yao)戶(hu)籍制度改革,農(nong)民(min)工(gong)的(de)市(shi)民(min)化可以增加(jia)農(nong)民(min)工(gong)的(de)勞(lao)動力供給,提高勞(lao)動參與率。
李(li)克強在(zai)5月(yue)底就曾透露,為推(tui)進人(ren)的(de)城鎮化,在(zai)研究推(tui)進差別化的(de)戶籍政策。在(zai)上(shang)述經(jing)濟(ji)形勢報告中他也明確:在(zai)(經(jing)濟(ji)運行)合理區間(jian)內(nei),我(wo)們還(huan)是(shi)盡(jin)可能(neng)地釋放改革的(de)最大紅利(li),著力(li)去(qu)推(tui)進改革,著力(li)去(qu)推(tui)進結構(gou)調整,激發市(shi)場活力(li)來培育經(jing)濟(ji)增長的(de)內(nei)生動力(l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ri)經濟新聞》報(bao)社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可(ke)聯系(xi)我們要求撤下您的(de)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