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5 01:29:51
每經(jing)編輯|每經(jing)記者 張(zhang)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zhe) 張威 發自北京
面對互聯(lian)(lian)網金(jin)融的挑戰,銀行在逐步引入互聯(lian)(lian)網基因(yin)的同時,一些傳(chuan)統業務也正在謀變。
今年以來,各大銀行紛紛推出自己(ji)的“未來銀行”,主(zhu)要針對銀行傳統的柜臺服(fu)務推出的創新和(he)提升,通(tong)過遠程機器為客戶辦理(li)借記卡(ka)、理(li)財等服(fu)務。
就在(zai)北京銀(yin)行(xing)(xing)宣布推出(chu)“直銷(xiao)銀(yin)行(xing)(xing)”不(bu)久,光大(da)銀(yin)行(xing)(xing)近日(ri)推出(chu)了光大(da)銀(yin)行(xing)(xing)智能銀(yin)行(xing)(xing)展(zhan)示中心。據《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了解(jie)到(dao),雖然上述兩家銀(yin)行(xing)(xing)推出(chu)的業務名(ming)稱不(bu)同,但在(zai)業務模式(shi)上大(da)同小(xiao)異,通過布置多臺服(fu)務設(she)備,為客戶遠程服(fu)務。
除了上述兩家銀(yin)行(xing),農(nong)業銀(yin)行(xing)相關人士(shi)也向(xiang)記者(zhe)介紹,農(nong)行(xing)今年11月底會(hui)(hui)在北京建國(guo)門辦一(yi)家“智慧銀(yin)行(xing)”。正如東方證券銀(yin)行(xing)業分(fen)析師金麟(lin)所說,隨著互聯(lian)網金融不斷發展,未來銀(yin)行(xing)渠道會(hui)(hui)越發多元化,傳統的(de)物(wu)理網點也會(hui)(hui)不斷提(ti)升和拓展。
依托遠程服務/
日(ri)前,《每日(ri)經濟新(xin)聞》記者(zhe)實地走訪(fang)了位于武漢的光大(da)銀(yin)行(xing)智能銀(yin)行(xing)中心,該中心主要有序廳(ting)(ting)、自助(zhu)銀(yin)行(xing)廳(ting)(ting)、移動金融廳(ting)(ting)、營(ying)業(ye)(ye)網點廳(ting)(ting)、辦公體(ti)驗廳(ting)(ting)、家庭體(ti)驗廳(ting)(ting)、3G坐席展(zhan)示廳(ting)(ting)、社區銀(yin)行(xing)廳(ting)(ting)及演播廳(ting)(ting)等9個(ge)展(zhan)廳(ting)(ting),主要通(tong)過空間搭配和真實的業(ye)(ye)務(wu)場景體(ti)驗為客戶(hu)營(ying)造了一(yi)個(ge)全景式智能銀(yin)行(xing)。
據了解,該(gai)智能銀(yin)行中心(xin)主要(yao)通過(guo)遠(yuan)(yuan)程技術,為(wei)客(ke)戶完(wan)成之前必須在柜(ju)臺(tai)才能完(wan)成的(de)業(ye)務(wu)。在展示中心(xin)有一(yi)臺(tai)VTM的(de)社區銀(yin)行,通過(guo)這臺(tai)機(ji)器的(de)遠(yuan)(yuan)程人工音頻服(fu)務(wu),能夠為(wei)客(ke)戶提(ti)供(gong)包括視頻發(fa)卡、現場存(cun)取(qu)、基金及理財產品(pin)購買等一(yi)系列常見高頻業(ye)務(wu)服(fu)務(wu)。
光(guang)大銀行(xing)相關人(ren)士向 《每(mei)日(ri)經濟新聞(wen)》記者介紹,銀監會要求,首次辦卡、買(mai)理財(cai)產品必須要到柜臺(tai)進(jin)行(xing)面(mian)簽,而VTM的(de)音頻服務某(mou)種意義相當于(yu)柜臺(tai)的(de)面(mian)簽服務。
另外,北(bei)京銀行(xing)的(de) “直銷(xiao)(xiao)銀行(xing)”與光大銀行(xing)的(de)“智(zhi)能銀行(xing)”展示(shi)中心有些類似。北(bei)京銀行(xing)在國內首先(xian)推出的(de)“直銷(xiao)(xiao)銀行(xing)”主(zhu)要(yao)也是通過(guo)機器遠程(cheng)為(wei)客戶完成開戶簽約、資金服務(wu)、投資理財(cai)和生活(huo)繳費服務(wu)。
據了解(jie),光大銀行(xing)(xing)和北京銀行(xing)(xing)的(de)“未來銀行(xing)(xing)”都是采用(yong)的(de)線(xian)上電子渠道和線(xian)下物理網點相融合互(hu)通的(de)服務模式。
此(ci)外,記者(zhe)近日在北京展覽館(guan)的(de)金博會(hui)上注意到,農業(ye)銀(yin)行(xing)當天電子(zi)銀(yin)行(xing)部主要參展的(de)是(shi)(shi)“智慧銀(yin)行(xing)”。農業(ye)銀(yin)行(xing)展會(hui)相關人士向記者(zhe)介紹(shao)的(de)便是(shi)(shi)現場的(de)VTM機(ji),可以通過VTM遠程(cheng)辦理借記卡申請(qing)、信用卡申請(qing)、借記卡存(cun)取款、轉(zhuan)賬等業(ye)務。
客戶接(jie)受程度存疑(yi)問/
據了解,可以遠程辦(ban)理(li)業務的“未(wei)來銀(yin)(yin)(yin)行”最主要的特(te)點是方(fang)便、快捷,24小時(shi)可以辦(ban)理(li)業務。而(er)記者在光(guang)大銀(yin)(yin)(yin)行的智(zhi)能銀(yin)(yin)(yin)行和(he)北京銀(yin)(yin)(yin)行的直銷(xiao)銀(yin)(yin)(yin)行都體驗到,辦(ban)理(li)一(yi)張借記卡的時(shi)間僅為5分鐘左右(you)。
然而,在開(kai)發新技術的(de)過程中(zhong)總是會面臨一個回避不開(kai)的(de)問題:運營成(cheng)本。據光大銀(yin)行(xing)電子(zi)銀(yin)行(xing)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zhe)表示(shi),目前光大銀(yin)行(xing)的(de)雙(shuang)(shuang)屏(ping)機有(you)(you)些(xie)是全新買入,有(you)(you)些(xie)則(ze)是原有(you)(you)改裝(zhuang),目前全國幾萬(wan)臺(tai)ATM如果(guo)全部換成(cheng)雙(shuang)(shuang)屏(ping),費用比較高(gao),而改進的(de)費用則(ze)相對低一些(xie)。
某銀行電子銀行部人士告(gao)訴記者(zhe),VTM機器成本很(hen)(hen)高,最新版(ban)全新一(yi)臺要(yao)在40萬(wan)元以上,少的也(ye)(ye)要(yao)20萬(wan)元以上;同時,VTM運營成本也(ye)(ye)很(hen)(hen)高,其中移動、聯通(tong)的專線費用一(yi)臺機器一(yi)年也(ye)(ye)要(yao)幾十萬(wan)元。
上述電子銀行(xing)部人(ren)(ren)(ren)士(shi)告(gao)訴記(ji)者,目前所有銀行(xing)都在研(yan)究(jiu)銀行(xing)傳(chuan)統業務的(de)創新和(he)突(tu)破,但是“未來銀行(xing)”的(de)客戶接受(shou)度還是一個未知(zhi)數,因為目前很多人(ren)(ren)(ren)還是比(bi)較信任柜臺,特別一些中(zhong)老年人(ren)(ren)(ren),心理上對(dui)機器的(de)認可度仍比(bi)較低。
同時,記者(zhe)了解(jie)到,目前(qian)幾家銀行(xing)針對各(ge)自(zi)推(tui)出的“未來銀行(xing)”并(bing)沒有詳細的推(tui)廣(guang)方案,都還在進(jin)一步研究中。
未來銀行(xing)渠(qu)道將多元(yuan)化/
對此(ci),金麟接受《每(mei)日(ri)經(jing)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qian)互聯(lian)網金融做(zuo)得比(bi)較好,銀(yin)(yin)(yin)行渠道(dao)未(wei)來也會(hui)(hui)朝著多(duo)元(yuan)化方向發展(zhan)。目前(qian)手機(ji)銀(yin)(yin)(yin)行是電子化渠道(dao)的一種,新技術會(hui)(hui)被作(zuo)為渠道(dao)使(shi)用(yong);同時,傳統的物理網點過去形態(tai)比(bi)較單一,未(wei)來也會(hui)(hui)有所拓(tuo)展(zhan),如社區(qu)銀(yin)(yin)(yin)行,現在已(yi)有銀(yin)(yin)(yin)行推出。線上互聯(lian)網業務未(wei)來還(huan)會(hui)(hui)有其他更多(duo)平臺,如遠程銀(yin)(yin)(yin)行、遠程理財,ITM、直銷銀(yin)(yin)(yin)行等(deng)都會(hui)(hui)有所拓(tuo)展(zhan)。
此前,金麟在(zai)(zai)一份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報(bao)告中指出(chu),至少在(zai)(zai)虛擬現實(shi)系(xi)統得(de)以推廣之前,服務體(ti)驗是(shi)無法網絡(luo)化(hua)的。報(bao)告引述互聯網的起源地美國的數(shu)據稱,雖然(ran)銀行業機構總(zong)數(shu)從20世紀(ji)80年代開(kai)始(shi)逐年下降,但分支機構的數(shu)量卻始(shi)終保持穩定增長(chang),次貸危(wei)機也未(wei)能改變這一趨勢。
不過,對于目(mu)前“未來銀(yin)行”的(de)發展(zhan)模式(shi),金(jin)麟認為,“這(zhe)是(shi)一(yi)個(ge)方向的(de)嘗試,但目(mu)前能夠替代柜臺(tai)人(ren)工的(de)作用非常有限”。這(zhe)是(shi)服(fu)務的(de)遠程(cheng)化初步嘗試,未來是(shi)否會很大(da)的(de)發展(zhan)空間主要(yao)取決(jue)于技術(shu)前提(ti),如(ru)果僅(jin)僅(jin)依賴現(xian)在的(de)技術(shu)方案(an)很難構成太大(da)影響,市場占(zhan)比也會很小,如(ru)果未來模式(shi)在技術(shu)上(shang)提(ti)升,從量變到質(zhi)變,有可能引(yin)起渠道革命。
“目(mu)前(qian)的一些遠程(cheng)服務在技術上都沒有解決(jue)一個前(qian)提是:銀行網(wang)點提供的各種(zhong)服務都是基于人(ren)與人(ren)溝通(tong)交流(liu),而這種(zhong)人(ren)性交流(liu)、溝通(tong),在目(mu)前(qian)狀態下很難用遠程(cheng)服務代替,未(wei)來可能會有所改(gai)變。”金麟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mei)日經(jing)濟新(xin)聞(wen)》報社授權,嚴(yan)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te)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