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7 01:00:43
在未來近一年半的時間內,吉利汽車沒有戰略新車推出,如何度過“新品冷凍期”,是最現實的挑戰。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經過兩年沉淀,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孫曉東從幕后走到臺前。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以奇瑞、吉利、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業,均進行了深度調整。奇瑞和比亞迪完成調整之后,將重心均放在技術方面。
孫曉東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吉利現在考慮的是戰略性的問題,包括產品戰略、品牌戰略和渠道戰略。”
在未來近一年半的時間內,吉利汽車沒有戰略新車推出,經過此前多品牌、多產品嘗試后,吉利試圖徹底轉型,如何度過“新品冷凍期”,是最現實的挑戰。
重新評估市場定位
10月12日起,吉利推出GX7“海岸之旅”活動。
吉利GX7海岸之旅是孫曉東就任以來首次大規模市場活動,也是吉利汽車戰略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海岸之旅同期進行的是吉利汽車《中國小微企業生存與發展調查》,據悉這次調研的結果將影響吉利品牌的重新定位,為吉利脫離低端市場向更高的方向發展確定路徑。
這次探尋對于吉利品牌而言,背后的深意是,通過闡述用戶群體的形象,潛移默化地形成品牌精神,為新品牌戰略推出作鋪墊。
自2011年開始,自主品牌企業紛紛進入銷量冰河期和調整醞釀期。此后,高端化成為眾多自主品牌車企的共同選擇。
實際上,在此過程中,吉利汽車成為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吉利帝豪EC7成為目前吉利旗下最為主銷的車型,1~9月EC7銷量共計13.06萬輛,占吉利汽車總銷量的34.75%。
顯然,吉利希望在EC7之后,再塑造一款主銷車型,全球鷹GX7成為不二選擇。今年1~9月,GX7銷量共計3.36萬輛,雖然同比提升98.3%,占吉利汽車總銷量的8.9%,但與孫曉東的期望相距甚遠。
孫曉東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吉利GX7的用戶群體正是小微企業主。他希望通過這個活動為這些新興企業家提供討論創業得失、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讓小微企業大有可為。
新車投放進入“斷檔期”
2011年9月,孫曉東從PSA(標志雪鐵龍)亞洲產品規劃和市場戰略總監的職位轉戰吉利,任主管戰略規劃副總裁。此后兩年,吉利渠道發生了明顯變化。
孫曉東到任后的第一把火便燒向銷售渠道。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說做市場是從定義產品的概念開始,那么對市場第一線了解最多的人,對產品設計的開發過程能把握得更好。
今年,吉利汽車按照區域成立了五個銷售事業部,分管區域市場。孫曉東告訴記者,進行事業部調整的初衷,也是希望管理市場的人,能夠站在市場的最前端,能夠讓整個機構扁平化,并且“讓這些能夠聽到市場炮聲的人”來做決定。
今年年中,孫曉東在營銷會上向經銷商明確表示,吉利未來將聚集4個車型平臺,新車將陸續在2015年投放市場。這意味著,從今年下半年到2015年前的一年多時間里,吉利新車投放將處于“斷檔”狀態。“其實,只是全新平臺的產品不會有投放,年度改款新車的計劃并沒有停止。”
吉利母品牌位置凸顯
本次海岸之旅,以“吉利GX7”命名,刻意回避了全球鷹品牌。對此,孫曉東解釋為,為了凸顯吉利品牌。
實際上,“一個吉利”品牌戰略已經逐步推進,全球鷹、帝豪、英倫被弱化。媒體此前披露的消息稱,孫曉東已著手制訂了吉利未來五年品牌發展規劃。根據該計劃,回歸“一個吉利”,將以吉利品牌作為公司母品牌,而其他三大品牌,則作為產品序列,目標是五年以后吉利母品牌直接與通用、大眾、豐田等國際品牌對接。
從目前來看,吉利4年前開始推行的多品牌戰略,但只成就了帝豪一個品牌,而后者也只在EC7一款產品上獲得了成功。分析認為,如何調整已經陷入僵局的多品牌戰略,是孫曉東為首的吉利現任銷售高管團隊難以回避的棘手難題。
對運營多品牌戰略導致的一系列“內耗”問題,孫曉東同樣有著清醒的認識。在年中的營銷大會上,孫曉東指出,多品牌戰略加劇了吉利自身內耗。他說:“我們現在產品存在的問題第一是內部競爭很不合理,基本上是相互競爭,品牌跟品牌之間競爭,產品跟產品之間競爭,所以我們一大半的精力是在自己打自己中消耗的。”
預期到明年年初,吉利將推出全新品牌戰略。此后,在渠道、品牌挑戰完成之后,吉利可能進入新一輪產品爆發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