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9-12 15:25:05
長角苗少女(nv)楊富麗的嬸嬸正在(zai)幫她(ta)盤發(fa)。新華社記(ji)者 石新榮攝
新華社貴陽9月(yue)12日(ri)電(dian)(曹榮萍、石(shi)新榮)從1993年被外國記(ji)者發(fa)(fa)現(xian),到(dao)1997年中挪(nuo)合建(jian)亞洲第一(yi)座生態博物館(guan)——梭戛生態博物館(guan),再到(dao)如今(jin)綠(lv)樹環(huan)繞(rao)、曲徑通幽,曾經與世隔絕的中國西部崇(chong)山峻(jun)嶺中的長角苗(miao)緩(huan)緩(huan)打開寨門,將民族(zu)文化一(yi)步(bu)步(bu)發(fa)(fa)揚傳承。

梭戛生(sheng)態博物館(guan)一角。新(xin)華社記(ji)者 石新(xin)榮(rong)攝(she)
位(wei)于貴州六枝特區和織金縣交界(jie)地帶,隴戛寨生活著一支古樸而(er)(er)神秘的(de)苗(miao)族分支——長(chang)角苗(miao)族,現僅(jin)存5000余人。長(chang)角苗(miao)依山而(er)(er)居,日出而(er)(er)作(zuo)、日落而(er)(er)息,數百年來“養在深閨”,過著自給自足的(de)生活。
直到(dao)1993年,法國《費加羅(luo)雜志》周刊的(de)記者經過3天徒(tu)步跋涉進入長角苗領域,其獨特(te)之美才得以(yi)展現在世人面前。
當(dang)地婦女用一支(zhi)木制長角以及母親掉(diao)落的頭(tou)發拌之以黑麻(ma)毛(mao)線束(shu)成巨大發髻,裝束(shu)極為奇特(te),故被稱為“長角苗”。
梭戛(jia)生態(tai)博(bo)物館里現存最珍貴的(de)一個發(fa)髻積累(lei)了(le)五輩人(ren)的(de)頭發(fa),重達6公斤。女(nv)人(ren)們先用一根長約(yue)2尺左(zuo)右的(de)牛(niu)角狀木板將頭發(fa)盤在腦(nao)后,再在木角上把假發(fa)盤成巨大的(de)“∞”字形。頭飾高約(yue)15公分(fen),兩頭垂(chui)于耳下到兩肩上方。

三個身著盛裝的長角苗(miao)少女笑容燦爛。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rong)攝
據(ju)梭(suo)戛生態博物館館長羅剛介紹,很久以前,長角苗(miao)婦女(nv)平日(ri)(ri)里勞作也要(yao)盤牛角發髻。現在,她(ta)們只在重大節日(ri)(ri)才盤頭,平日(ri)(ri)里簡單用橡皮筋扎(zha)好。”
此外,長(chang)角苗雖然生活(huo)方式(shi)簡單(dan),但婚嫁喪葬等習(xi)俗卻特別(bie)(bie)隆重繁復,還有別(bie)(bie)具(ju)風格(ge)的音樂舞(wu)蹈和(he)精美的刺繡及服(fu)飾(shi)藝術。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xi)望作品出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wo)們要(yao)求(qiu)撤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ji)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