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8-26 17:02:13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26日印發2012年西部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和2013年工作安排。
(二)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繼續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優勢產區糧食、棉花、油料、糖料、桑蠶等農作物生產,支持生豬、奶牛、肉羊等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鼓勵發展林產業、沙產業。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公共服務。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條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發展,推動支農項目與農民合作組織對接,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繼續實施“西果東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等工程。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守耕地紅線,建立健全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和項目布局。合理安排火電項目,發展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抓好在建的重點水電項目建設,進一步推進重點流域梯級電站前期工作。優化風電、太陽能發電布局,研究哈密風電基地項目規劃和哈密、寧夏風電外送技術方案,深入研究酒泉基地風電與黃河上游水電協調運行。加強礦區總體規劃管理,合理安排新建、改擴建煤礦項目,鼓勵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煤炭、煤層氣、頁巖氣勘探開發與綜合利用。穩步推進大型煉油、煤制燃料和生物燃料項目建設。支持重大能源裝備技術改造和國家能源研發中心(實驗室)建設。加強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加快礦產資源接續基地建設。實施鄂爾多斯盆地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專項規劃,積極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加強土地和礦業權市場建設,改善礦業勘探開發投資環境,加強與周邊國家礦業合作。
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國家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中安排中西部地區專題,支持優勢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民族醫藥產業發展。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加強政策引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和重大科技工程,積極支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產業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部署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研發任務,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產權交易和科技金融發展。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優勢企業牽頭實施國家技術創新項目。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落實老工業城市調整改造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扶持政策,加快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促進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市場體系建設與商貿流通業發展,推動完成一批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方面的試點項目,加快居民服務業、人力資源服務業、展覽業等發展。促進文化傳媒產業發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支持傳統媒體發展新媒體新業務,推動西部地區出版業“走出去”。加快培育、打造一批知名旅游產品和品牌。
(三)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研究提出 2013 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重點工程,做好在建項目進展情況跟蹤及協調推進工作。繼續加強交通建設。抓好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成渝客專、貴廣鐵路、云桂鐵路等在建重大項目,積極推進區際間聯系通道、路網開發性新線以及既有線擴能改造前期工作。加快國家高速公路剩余路段、瓶頸路段建設,加大國省干線公路改擴建投資力度,繼續扶持農村公路發展,重點支持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和口岸、紅色旅游公路及公路運輸客貨運站場等建設。加強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繼續實施長江三峽庫尾航道整治、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岷江梯級開發等工程。加快重慶港等內河港口規模化、專業化建設。完善機場網絡布局,加強機場設施建設,擴大民航服務覆蓋面,增強民航運輸保障能力。有序推進重點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完善電網主網架,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
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渭河、四川五江一河等江河治理項目和四川小井溝、亭子口等重點工程建設,力爭盡早開工引漢濟渭、夾巖水利樞紐等工程,在慎重研究、科學決策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西江大藤峽、黃河古賢、滇中引水等重點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進水資源配置、農村飲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山洪災害、農村水電等工程及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農村電信普遍服務。加快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和信息下鄉活動,支持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安全。實施西部農村地區郵政普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繼續推進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工作和“村郵戶箱”工程。
(四)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完善生態文明試點示范政策,修訂生態文明評價指標和考核辦法。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施《西部地區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規劃綱要》。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統籌安排新的退耕還林任務。繼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繼續開展生物物種資源試點調查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
加大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力度。深入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防治、城市群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等重點環保工程。加快推進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加快城鎮供水、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開展存量垃圾治理、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深入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百個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業建設。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重點地區和企業的節能考核評價,推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預算管理制度,穩步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大力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重點節能工程。支持西部地區城市創建節水型城市。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積極開展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和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加快農村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開展西部山區美麗家園綜合試點。加大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的保護力度。積極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試點工作。
(五)穩步提高社會事業水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繼續實施支持學前教育發展重大項目,做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尾工作。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深入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普通高中改造計劃、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調整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和專業布局,加強基礎能力和特色優勢專業建設。全面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2—2020 年)》,推進西部地區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完善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繼續向西部高等教育資源短缺地區傾斜。深入開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口支援西部工作。繼續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重點師資培養項目,進一步擴大西部地區免費師范生招生規模。繼續開展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科普
惠農興村行動專項、科技惠民計劃和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示范推廣,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能力。中央補助地方科技基礎條件專項資金適當向西部地區傾斜。繼續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和公務員對口培訓等工作。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引智項目。
積極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急救、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加快全科醫生培養和臨床基地建設。繼續組織開展技術支援幫扶工作,實施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東西部地區醫院省際對口支援等項目。做好人口計生服務,提高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創建水平,實現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覆蓋。
推進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強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就業信息全國聯網。繼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就業。穩步推進通過職業教育實現就業脫貧試點和西部地區農民創業促進工程試點工作。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水平和中央財政補助標準。加快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整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制度,繼續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等建設,進一步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農村危房及各類棚戶區改造,全面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任務。加強救災應急體系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實施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全面完成青海玉樹災后恢復重建。加強社區工作者培訓。
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建立健全基層文化單位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深入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
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繼續做好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和綠色電腦進西部工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大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扶持力度。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積極推進煤炭資源稅費改革。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科學論證前提下,積極推進未利用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深化土地審批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規范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草原確權承包工作。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探索實行農民用水定額內優惠、超定額累進的水價制度。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穩步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和小城鎮分散型污水處理試點。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的政策。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穩步擴大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將條件比較成熟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納入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擴大試點范圍。促進企業開展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探索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區域間互動合作,推動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實施新修訂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積極引導外商向西部地區有序轉移和增加投資。規范和促進開發區發展。推動沿邊地區加快開發開放,積極建設東興、瑞麗、滿洲里等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通過開展興邊富民行動,支持邊境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支持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在條件具備的地區開展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點。提高對外貿易質量和效益,提升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支持西部地區發展會展業。
(七)科學開展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科學重建要求,突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創新體制機制,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認真做好《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實施工作。
文章鏈接 //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26/160116565272.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