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發改委:加強對西部政策措施預研和重大項目儲備

新華網 2013-08-26 17:02:13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26日印發2012年西部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和2013年工作安排。

(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工業化進程扎實推進。完成一批重要礦區勘查開發專項規劃編制,青藏高原等地區獲得重要 找礦新發現。啟動建設甘肅金川等 19 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批復一批煤炭礦區總體規劃,新核準煤礦項目的年生產能力達到 2660 萬噸。石油天然氣產量占全國產量比重進一步提高,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初具規模,重慶等省(市)煤礦瓦斯抽采量均超過 3 億立方米,新疆伊犁煤制天然氣、內蒙古 10 萬噸甜高粱秸稈燃料乙醇等重大項目獲得核準,寧夏煤炭間接液化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核準火電項目 1205 萬千瓦,向家壩等大型水電站投產發電,觀音巖等一批大中型水電項目開工建設。核準哈密東南部、酒泉風電基地二期等百萬千瓦級風電項目,批復實施吐魯番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推進寧夏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重慶鋼鐵節能減排環保搬遷等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國家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等重大產業專項繼續加大對

西部地區支持力度。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6.5 億元,支持西部地區 100 多個項目建設。西部地區的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有序推進,25 個地級市和省會城市的 9 個老工業區列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0 年)》。中央財政安排西部地區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 40.8 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轉型項目21 個。

特色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穩步發展。中央投入 180 多億元,專項用于支持西部地區加強糧棉油、畜產品生產能力建設以及農業機械化推廣。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和種業基地建設等惠農工程穩步實施,以黃土高原蘋果、新疆棉花和水果、桂滇甘蔗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初步形成。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城市共同配送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西果東送”農產品(6.95, 0.04, 0.58%)現代流通等試點項目有序推進。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知識產權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開發力度繼續加大,到西部地區旅游人數達到 1923.5 萬人次,比上年增加 18.1%;旅游外匯收入達到84.4 億美元,比上年增加 20.6%。

(四)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22項,投資總規模5778億元。設立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補助資金,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對外聯系通道、區域開發性鐵路建設,新建鐵路投產里程1793公里,增建鐵路復線投產里程1428公里。西部地區“八縱八橫”骨架公路建設加快,公路建設補助標準顯著提高,新增公路通車里程3.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35公里,農村公路3.2萬公里。民航航線網絡和機場布局進一步優化,新建遵義機場,遷建昆明機場,改擴建成都、西安等機場,民用運輸機場數達到91個。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等高等級航道和航運樞紐及港口建設項目取得新進展。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有序推進。一批重點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和投產運營,大中

型水庫及城市水源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江河治理、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等工程和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全面推進。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54萬千瓦,重

慶、廣西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程試點取得明顯成效。藏中電網、新疆750千伏主網架、西南水電外送、新疆和內蒙古風電外送、農4網改造升級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西氣東輸三

線、中衛—貴陽管線等重點輸氣項目開工建設。補建2229個鄉鎮郵政局所。92%的20戶以上自然村通電話,67%的行政村通寬帶。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得到及時保障,批準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412件、面積310.5萬畝。

(五)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安排中央林業投資440.2 億元,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濕地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安排基本口糧田建設 770 萬畝、戶用沼氣 17 萬口、生態移民 17 萬人,特色種植業 1183 萬畝,補植補造 480 萬畝。安排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 139 億元。退牧還草工程安排圍欄建設 6606 萬畝,退化草原補播 2191 萬畝,人工飼草地建設 83 萬畝,舍飼圈棚建設 6.5萬戶。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裝機 19 萬千瓦,解決 16.8萬戶農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問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6553.2 平方公里,實施坡改梯 68.8 萬畝。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中央財政安排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 371 億元。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市(縣)示范工程試點,批復內蒙古烏蘭察布等 13 個市(州、盟)和重慶巫山縣等 74 個縣(市、區、旗、團)為生態文明工程示范試點市縣,批復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繼續實施重點流域污染

治理、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尾礦庫閉庫治理等環保工程。繼續支持重點節能工程和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鄂爾多斯等城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試 點、“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啟動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穩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新建古日格斯臺等 12 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青格達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六)教育科技人才事業得到加強。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地位。學前教育投入進一步加大,重點支持利用農村閑置校舍改擴建幼兒園和在農村中小學增設附屬幼兒園,積極支持民辦幼兒園和城市集體企事業單位開辦幼兒園。中央安排資金 590 多億元,全面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項目。民族地區普通高中建設不斷加強。中職教育示范校建設加快實施,東西部地區職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和對口支援工作扎實推進。新設立 32 所普通高校,東部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比上年增加 2 萬人。中西部地區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啟動實施。對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受援范圍進一步擴大。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和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向西部地區傾斜,繼續實施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免費師范生招生規模進一步增加。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穩步實施。累計新建改擴建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 6.4 萬套。

科技支撐能力繼續增強。相關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新建新疆荒漠與綠洲生態等國家重點試驗室以及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累計支持西部地區建6設 70 多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西部行動計劃”、“院地合作西部專項工程”、“西部行動高技術項目計劃”等取得新進展。云南玉溪等 4

個省級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烏魯木齊獲批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重慶、成都、蘭州、西安成為首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科普惠農興村行動專項、科技惠民計劃試點、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行動等深入開展。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專利的全年申請受理 20.6 萬件,同比增長 34.2%。

人才開發扎實推進。組織實施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少數民族高層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和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等工程,“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春暉計劃”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深入開展黨政領導干部雙向交流,安排一批西部地區干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掛職鍛煉。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人才培訓計劃、東部城市對口支援西部地區人才培訓計劃、西部地區管理人才創新培訓工程等工作繼續推進。舉辦公務員對口培訓班 31 期,培訓 2200 余人。組織高級專家和留學回國人員赴西部基層一線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活動。引智規模進一步增大,聘請外國專家 6681 人次,資助專業人才出國(境)培訓 2991 人次。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完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全面完成。

(七)社會事業薄弱環節進一步改善。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春風行動”、“雨露計劃”等就業服務項目深入實施。在126 個縣(市、區)開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繼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就業,“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項目有序推進,招募畢業生 15 萬人。開展通過職業教育實現就業和脫貧試點,指導西部地區落實職業培訓有關政策,做好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在 67 個縣(市、區)開展農民創業促進工程試點,農民創業環境逐步改善。繼續實施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支持就業困難人員創業再就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較上年分別增長 7.8%、27.4%、6.3%、10.9%、10.1%。實現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3700 多萬城鄉老年居民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研究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轉移接續辦法。社會保障卡實際持卡人數達到 7234 萬人。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初步實現市級統籌,新農合參合率達到 97.7%,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 240 元。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中央財政下達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補助資金 770 億元,較上年增加 80 億元;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城市增加到31 個,新增貸款 238.8 億元。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 220 萬套,農村危房改造竣工 218.9 萬戶。社會福利事業投入明顯增加,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初步建立,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進一步加強。

責編 陳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