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01:17: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曾經志在打造“中國底特律”的廣州,日前悄然下調了其2015年整車產能計劃和總產值目標。
日前,廣州市發布《關于加快我市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稱,“2015年,廣州市汽車工業整車生產能力超過300萬輛,汽車工業總產值超4500億元”。這一新的目標計劃較其2012年發布的目標——整車生產能力超過450萬輛、汽車工業總產值超6000億元“縮水”三成。
對此,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認為:“廣州市下調汽車產業產能目標,主要是因為當地汽車產業過于倚重日系企業。在日系車目前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廣州市的汽車產業也必然受到較大影響。”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廣州市下調產能目標,實際上是回歸理性的一個表現,也對其他盲目上馬汽車項目的城市潑了一盆冷水。”同時鐘師認為,相對于廣州市汽車產業目前的銷售規模和增長速度,即使300萬輛的產能規模也顯得有些“冒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廣汽豐田、廣汽豐田、廣汽乘用車都已公布2015年中期產能規劃目標,與目前的市場情況相比,都顯得有些“龐大”。
五車企規劃產能已近300萬輛/
在廣州市宣布打造花都、南沙、黃埔、增城四大汽車產業基地時,有媒體評論稱,廣州未來將成為“中國底特律”。2004年起,汽車與石化、電子信息成為廣州市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十年來廣州市的汽車產能穩步攀升。
2012年6月30日,廣州突然宣布自第二天起實施“限購”政策。在一片對廣州車市前景的質疑聲中,廣州市依然在限購政策實施的第三天后,高調公布了其“十二五”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450萬輛的目標。按照這一規劃,到2015年,廣州市汽車整車產能將從2011年的150萬輛增加到450萬輛,汽車工業總產值超要過6500億元,比2011年翻一番。
時隔一年,廣州市重新調整了上述目標計劃。近日發布的 《意見》指出,到2015年廣州市汽車工業整車生產能力超過300萬輛,工業總產值超4500億元,汽車及零部件出口規模超25億美元。
300萬輛的產能,不僅意味著較此前產能目標削減了三成,也意味廣州市在未來兩年或不再引入整車生產項目。因為目前列入廣州各大汽車公司規劃的產能,已經接近300萬輛產能“上限”。
從廣汽集團來看,隨著廣汽本田今年5月增城第三工廠奠基,2015年廣汽本田的產能將由現在的48萬輛增加到72萬輛;根據廣汽豐田的擴產項目,其產能在2015年將增加至60萬輛,新增產能在廣州南沙;東風日產的花都工廠已經具備60萬輛產能,最大產能可達80萬輛。此外,從自主品牌板塊來看,廣汽乘用車的40萬輛產能也已列入規劃。
同時,布局華南的北汽集團增城工廠30萬輛整車項目已經開工。
以上五家在廣州的汽車公司,2015年整車綜合產能將達到282萬輛。再加上廣汽集團旗下商用車板塊廣州日野和廣汽客車現有產能,廣州市現有以及已經獲批的產能已經接近300萬輛。
產能過剩倒逼產業轉型/
此前,由于汽車工業產業鏈長,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因此很多城市高調宣布要建“中國的底特律”。
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所在地上海市,已經確定了2015年600萬輛的產能目標 (含外地投資企業)。一汽集團總部所在地長春市,也已確定2015年整車生產能力突破300萬輛的目標。同樣,東風集團總部所在地武漢,預期2015年將實現整車150萬輛的產能規模,汽車工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北京市未公布“十二五”整車產能目標,但是目前整車產能已經大約為270萬輛。
此外,一些新的汽車工業基地也紛紛涌現。隨著西部大開發推進,新疆、甘肅等西北地區也開始吸引大型汽車集團到本地投資,并計劃依托大型汽車集團的產能,建立汽車產業園區,吸引更多整車項目投資。
更多的百萬輛級產能汽車城不斷涌現,但從去年開始我國汽車產業已經步入微增長階段。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曾預測,今年我國車市的增幅應該在10%左右,這一增長幅度被視為我國車市回歸理性增長的開始。
正因如此,有媒體報道稱,發改委、工信部正牽頭調研制定化解產能過剩總體方案。“面對汽車產能過剩問題,引導汽車過剩產能輸出成為最佳方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
可以預見,汽車工業也面臨著轉型問題。對此,上述《意見》指出,未來廣州市要加大對零部件產業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汽車出口規模擴大。
日系車低迷拖累廣州汽車業/
分析認為,廣州市之所以調整其汽車產業的規劃,與日系車在華發展大勢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從2011年日本地震到2012年遭遇市場波動,日系車在華銷量不斷遭遇重創。這對于從合資初期就倚重日系汽車企業的廣州汽車工業來說,深受影響。
從2011年開始,廣州汽車制造業總產值不斷出現波動,并顯現下滑趨勢,直至今年3月依然沒有改變。來自廣州市經貿委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3月,廣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00.83億元,同比增長11%;相比之下,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完成總產值卻同比下降13.8%。
盡管今年以來日系車銷售出現回升跡象,但仍處于市場恢復階段,對廣州的日系車企業來說同樣如此。以廣汽集團旗下合資企業為例,今年1~7月廣汽本田產銷量分別為22.05萬輛和20.91萬輛,分別同比增長-0.67%和4.23%;廣汽豐田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6.74萬輛和16.8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2%和7.36%。
鐘師表示:“目前廣州市規劃的300萬輛產能的利用率,也有待觀察。”
根據廣汽本田的規劃,今年該企業的銷售目標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增長20%,達到37萬輛,如果未來兩年廣汽本田均能夠實現20%的高增長,2015年銷量也才53萬輛,相對于72萬輛的產能,產能利用率也僅為73%。
廣汽豐田高層曾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銷售目標為27.5萬輛。如果未來兩年廣汽豐田能夠繼續維持30%的高幅增長,其2015年銷量將有望達到46萬輛,和60萬輛的產能規劃依然有不小差距。
從今年三季度開始,廣汽乘用車開始發力,并確定了同比去年翻番的8萬輛銷售目標,如果要保證2015年40萬輛產能具有較高的利用率,那意味著未來兩年該企業都要保持翻番式增長,這一目標在業內人士看來挑戰巨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