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永達轉戰豪華車 經銷商集團擴張加快盈利放緩

2013-08-22 01:17:0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各大經銷商集團在日漸青睞豪華車品牌的同時,對合資品牌的經營態度正發生轉變。

位于上海羅山路的東風日產永達經銷店已經經營了11個年頭,如今這里正在清庫。“再過兩個月我們就不賣車了,不過售后服務還會延續到明年。”該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未來這里將經營林肯品牌。

去年末,中國永達汽車服務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永達汽車,03669,HK)關閉了旗下的東風本田經銷店,轉而樹起了捷豹和路虎的LOGO。

對于為何頻頻調整經營,永達汽車有關人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時表示,“具體事宜在半年報發布之后可以進行說明”。

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永達汽車的網點已覆蓋中國11個省及31個城市,經銷網點106家。其中豪華及超豪華車品牌網點數為52家,同時,去年新增的超過20家授權網點幾乎都是豪華車品牌。

業界有觀點指出,由于中國豪華車市場前兩年表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豪華品牌“筑巢”,也吸引了包括永達在內的諸多經銷商集團經營轉型并加速擴張。

高利潤吸引永達轉型高端/

近年來,英菲尼迪、捷豹路虎、謳歌等豪華品牌紛紛宣布國產消息,并掀起新一輪的產能擴充計劃。與此同時,率先國產的 “ABB”(奧迪、寶馬、奔馳)也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

“這些未來的銷量無疑將依托于更多的經銷網絡。”民族證券分析師曹鶴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德系三大豪華車品牌為例,奔馳將在未來兩年內,以每年不少于50家的速度拓展網點;奧迪2015年的網點目標為450家;已擁有約380家網點的寶馬,仍為其“三年100萬輛”的目標加速擴張。

除了迎合豪華車品牌的擴張雄心外,經銷商也寄望其對營收和利潤的提升。今年上半年,永達汽車旗下的捷豹路虎、奧迪、賓利等豪華及超豪華車品牌4S店接連開業。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永達汽車豪華與超豪華品牌共計銷售15315輛,銷售收入為71億元,占乘用車銷售收入90.9億元的78%;毛利潤為3.9億元,占據乘用車毛利潤的82%。相較而言,銷量規模與前者基本持平的中高端品牌,同期銷售收入和毛利潤分別為19.8億元和0.85億元,占比分別為22%和18%。豪華車的盈利能力明顯強于中高端品牌。

“對于經銷商集團而言,肯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清退一些合資品牌在所難免。”永達汽車旗下的一家豪華品牌經銷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集團內部每年都會有各經銷店的業績排名,名落孫山肯定面臨淘汰。”

據他介紹,目前永達汽車的經銷商數量中,“寶馬品牌占了30%以上,捷豹路虎和奧迪約為15%。”

豪華車市場增速放緩/

“永達轉型高端是車市競爭的結果,但是豪華車市場也并不會總是樂觀。”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分析師張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僧多粥少”的現象日益凸顯,豪華車高速發展的狀況必將發生逆轉。

此前業內預測,到2015年,豪華車市場的樂觀預期規模為250萬輛。目前,僅寶馬、奔馳、奧迪、英菲尼迪這四家的設計產能就達到了170萬~180萬輛,這還不包括沃爾沃、謳歌等國產的豪華品牌。

數據顯示,去年還保持20%以上增速的豪華車市場,今年上半年增速僅為6.2%,低于國內乘用車市場的增長。

“此外,其他一些非市場因素也可能對豪華車市場產生影響。”曹鶴表示,比如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國家對大排量汽車消費的限制等。

他還指出,近期有關 “進口車暴利”的爭議問題也將豪華車市場推向不可控的風險,“倘若國家真的出臺相關抑價政策,對于主營豪華品牌的經銷商來說打擊巨大。”

對于連續上馬一系列豪華車品牌項目,上述永達汽車經銷商人士也感到擔憂,“我們店的利潤逐年降低,今年上半年的利潤率已經滑落至個位數,更糟糕的是,現在庫存幾乎占壓了所有現金流。”他還表示,“作為入網近十年的經銷商,我們的經營狀況都難言理想,更不用說新進入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調查了華南、西南、華東等多個城市的豪華車品牌經銷商,發現除了捷豹路虎等個別品牌供不應求外,多數豪華車品牌利潤縮水幾乎成為普遍現象。

經銷商趨利瘋狂擴張/

與永達汽車發展路徑相似,寶信汽車 (01293,HK)、中升控股(00881,HK)、正通汽車(01728,HK)等港股上市經銷商集團也都在近年加快了旗下高端品牌的“織網”速度。

于2011年底上市的寶信汽車,其經銷商網絡數量由當年的33家激增至2012年的75家,同比增長127%,其中豪華及超豪華品牌經銷商數量增加至60家,同比增長161%;主要經營奔馳、雷克薩斯及奧迪等品牌的中升控股,經銷商數量也由2009年的47家增長至2012年的160家;正通汽車2012年的86家經銷網點中,豪華及超豪華品牌經銷商數量達到70家。

與網點擴張同期而至的是,人力成本、場地租金等巨額資金投入正在吞噬企業利潤。

根據各大公司的財報顯示,2011年,上述幾家經銷商集團的財務費用占到主營業務的比例平均為1%,2012年這一比例達到3%,其中中升控股高達87.9%。

凈利潤方面,除了正通汽車外,中升控股、永達汽車均在2012年出現下滑。其中,中升控股2012年凈利潤下滑幅度較高,同比下滑47.0%至7.50億元;永達汽車凈利潤下滑6.9%至4.70億元。

張欣認為,“快速擴張必將折損盈利。隨著豪華車品牌投資回報時間逐漸拉長,如何在規模與效益之間找到平衡點,也是考驗。”

一位上海地區寶馬經銷商人士向記者介紹,“豪華車建店成本至少在5000萬元以上,算上后期運營成本,破億也很正常,以前一個豪華車經銷店的盈利時間約為3年,但按照目前狀況,這在一二線城市根本不可能實現。”

在經銷商“圈地擴張”的同時,資本市場的波動已經先行一步。自去年以來,上述三家經銷商集團都相繼遭到了主要股東減持。

張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上市經銷商集團而言,雖然融資渠道相較于普通經銷商更寬,但如何保證企業持續盈利,維持資本市場的信心才是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純粹的擴張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尚難預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