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8-21 09:29:40
張茉楠:全球步入后量化寬松的金融震蕩期
2013年對全球經濟、金融而言真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在全球仍處于貨幣寬松的大背景下,美國很可能將成為第一個收緊貨幣的主要國家。這將推動全球真實利率大幅走高,預示著全球低利率環境將告終,在新興經濟體普遍增長乏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境況下,系統性風險不可不防。
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尾部風險正逐步顯現。本周一,20種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全線下跌,其中印度盧比兌美元下跌2.4%至63.2:1,創歷史新低,而印尼盾也跌至四年以來最低水平,亞洲以及新興市場匯市、股市全線下跌,新興市場債券收益率大幅走高,金融市場再次陷入了集體性恐慌。而市場的恐慌最主要的觸發點,來自于本周外匯市場關注的焦點——等待美聯儲最近一次決策會談紀要的出爐。
現在看來,2013年對全球經濟、金融而言真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在全球仍處于貨幣寬松的大背景下,美國很可能將成為第一個收緊貨幣的主要國家。盡管本周會議未必馬上啟動退出計劃,盡管對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到底是不是該退出、該何時推出,美國各方至今仍在爭議,甚至美聯儲內部意見也相左,不過,從本質上看,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已完成歷史使命,提前退場已成必然。據湯森路透和彭博社的調查,大部分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可能從下月開始縮減購買資產計劃的規模。隨著美聯儲政策逐步收緊,并于2014年結束量化寬松,以及中國啟動“去杠桿化”進程,全球正逐步走向后貨幣寬松時代。
對于美聯儲貨幣政策可能提前轉向,市場早已經迅速做出了反應。6月20日,美聯儲宣布已經推行五年之久的QE退出路線圖,美國國債利率應聲上升,大宗商品和金銀則下跌,新興市場股市大跌。而恰恰就在同日,受到中美流動性同步收緊的影響,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間隔夜回購利率最高達到30%,貨幣市場緊張程度進一步加深。
美聯儲明確QE政策退出時間表,對確認貨幣政策拐點意義重大。2008年由美國雷曼兄弟高速倒閉引發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把全球推向了低利率或零利率時代。為了降低償債負擔,發達國家普遍采取了長期零利率或量化寬松的方式,極盡所能維持著脆弱的債務循環。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追蹤的1929年以來的14輪經濟周期中,本輪復蘇是最緩慢的,但信貸反彈卻是最快的。目前全球央行的資產規模約為18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兩倍。發達國家央行也通過壓低官方基準利率引導市場實際利率走低。
為應對次貸危機,自2007年8月起,美聯儲先后10次大規模降息,聯邦利率從5.25%一路降至0%至0.25%的目標區間,12次降低貼現率累計575個基點至0.5%。然而,價格工具難以解決“流動性陷阱”問題,也無法扭轉資產負債表的衰退之勢,美聯儲接著又啟動數量工具,通過四次量化寬松政策(含扭轉操作在內),總共推出了約3.5萬億美元的購債規模,占美國GDP總量的22%左右。超級量化寬松對美國私人部門和金融部門的去杠桿取得了顯著效果,特別是隨著華爾街股市的上漲和房地產(行情 專區)業的復蘇,美國家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加速改善,財富效應和資產型儲蓄上升在持續提振消費。從去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產出漸漸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制造業生產效率提高、以及貿易收支改善。盡管就業市場復蘇仍比較緩慢,但結構性失業并非貨幣政策所能解決,量化寬松政策已基本完成了歷史使命,貨幣政策從非常規回歸常規勢在必行。
隨著美聯儲基本明確了量化寬松政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并不斷傳遞政策轉向的重要信號,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已至14個月以來的新高。近日,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分別達到了2.89%和3.90%,其中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高于去年三季度以來1.6%的水平,為16個月以來的新高,七年期國債收益率則更創下了25個月以來的新高。
美國債券利率上升,預示著全球融資成本的上升以及全球資產的重新配置,這勢必改變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使包括新興經濟體股市、黃金等貴金屬、金融資產、非美貨幣等在內廣義資產價格出現大幅調整。近一時期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資金加速逃離新興市場股市,其實就是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引發全球劇烈動蕩的結果。彭博社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已有接近950億美元流入了美國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而新興發展中國家的ETF則流出了84億美元,這種流出近一個月還有加速之勢。
然而,美國利率上行不僅帶來對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的沖擊,對美國經濟自身沖擊也有所顯現,最直接的就是美國債券融資市場。自4月底以來,美國投資級債券的平均收益率上升了50個基點。與此同時,垃圾債的發行量開始大幅減少,上周發行額只有16億美元,這與去年美國垃圾債市場火爆場面形成鮮明的反差。
利率上升導致全球長期內的尾部風險大幅增加。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計,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在未來五年中升至高于5%的水平。由于全球利率是以美國利率為基準的體系,美國真實利率上行,意味著全球低利率環境很可能會在幾年內告終。
此外,從全球范圍看,推動全球真實利率水平走高的,還有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因素,特別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的啟動內需戰略將遏制全球儲蓄的增長,這種局面將推動全球真實利率大幅走高,而這也預示著未來全球總體將進入金融動蕩期,全球長期內的尾部風險將大幅上升。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1994年至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其爆發的內因,都是美國貨幣政策調整引發全球資本流動格局的變動以及資產的重新配置。而今,在新興經濟普遍增長乏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境況下,這種系統性風險仍不可不防。
中信證券:QE退出致亞太股市大跌 A股未來抗跌
網消息 8月20日,亞太股市普遍受到重挫,截止到14:08分,日經225指數跌幅2.63%,泰國 SET指數跌幅2.77%,韓國 、印度指數跌幅普遍超過1%。受外圍股市影響,A股在下午開盤后也出現一波跌幅為15點左右的跳水。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兼大宗商品組組長毛長青在接受網連線時表示,亞太股市的下跌和周四美聯儲議息會議QE退出的預期有關,未來A股受影響最小。
毛長青表示,美國的經濟復蘇前景已經確立,根據他們研究團隊的預測,美國將會在兩個月內退出QE.
而此前,毛長青表示,一旦美聯儲確定退出QE,將會導致大宗商品的大幅下跌。因此今天白銀期貨市場也出現一波較大幅度的跳水。
毛長青表示,如果美國退出QE,表示強勢美元的回歸,將會導致熱錢從新興市場重新回流美國,因此新興市場股市未來將會以下跌為主。
此次美聯儲退出QE,是否會發生像上世紀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毛長青認為,亞洲金融危機重新發生的可能性極小,因為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很大提高,但美聯儲QE的退出將會導致新興市場的金融動蕩。
至于未來A股的走勢,毛長青認為會在新興市場國家中表現的最好,“盡管QE對于A股會有沖擊,但未來影響A股的主要因素是國內穩增長的政策和經濟發展前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