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01:21: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近期有海外媒體報道稱,標致雪鐵龍集團(以下簡稱PSA)最近放棄了將俄羅斯合資工廠 (盧加工廠)70%的股份出售給東風汽車公司(簡稱東風汽車)的計劃,作為出售股份的替代計劃,PSA可能在俄羅斯為東風生產汽車。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巨大的債務危機下,PSA對于現金流的渴望相當急迫。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東風汽車相關負責人不愿就任何與標致雪鐵龍的談判置評,僅表示俄羅斯市場對公司具有重要意義。截至記者發稿,PSA亞太區相關人士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PSA亟待援助
對于此前東風將收購PSA30%股份的傳聞,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張欣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東風僅僅成為一個投資者,而不具有控股權,意義不大;但一旦PSA控制權易主,又必將觸動法國政府的神經。
事實上,在近兩年PSA的自救過程中,從尋求貸款支持、與通用結盟,到關閉廠房進行工業調整,法國政府的身影頻繁閃現。
然而,對于PSA而言,其目前的條件已經容不得再耗費更多時間。PSA近日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銷售額為277億歐元,同比下降3.8%;凈虧損達4.3億歐元。該財報預計,今年歐洲汽車市場將繼續萎縮5%。
分析認為,雖然PSA在此前的一系列調整措施下,虧損有所收窄,但對于歐洲整體未現樂觀的大環境下,PSA還需要找尋新的盈利支撐。
目前,中國市場正扮演著這一角色。今年前5個月,PSA在華銷售的乘用車已首次超過歐洲市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此前,標致雪鐵龍集團全球董事會主席菲利普·瓦蘭曾表示,“中國市場是PSA實現2015年歐洲以外銷量突破50%的重要保障,關系到PSA的復蘇計劃。”
在此背景下,PSA在華合作伙伴東風汽車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將雙方關系加深,并讓雙方都有利可圖是合作的前提;假如東風能獲取自己發展所需的相關技術,雙方合作將更為順暢。”神龍汽車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倘若在股權上難以深化合作,急需資金支持的PSA很可能會選擇在其他方面向東風妥協。”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認為,外媒報道的“代工計劃”有可能是PSA與東風推進合作的序曲。
東風意在深耕俄羅斯市場
“作為近年來成長較快的新興市場之一,俄羅斯已經成為眾多車企發力的重點。”此前有業內分析人士預測,今年俄羅斯市場的新車銷量或將同比增長15%達到300萬輛,超出全球經濟危機前的銷量水平。
LMCAutomotive亞太區汽車市場研究總監曾志凌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俄羅斯市場,車型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車型,因此當地的中國自主品牌表現反而好于合資品牌。
據蓋世汽車網整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俄羅斯整體市場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吉利、長城、奇瑞、力帆等中國自主品牌在俄銷量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吉利對俄出口銷量同比增幅高達87%。與此同時,大眾、日產、福特、豐田等品牌均同比下跌。
正在乘用車出口方面進行整合工作的東風汽車,也已經顯現出了對俄羅斯市場發展的高度關注。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是我們的戰略性的市場,今后在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方面,也都將由自己做,我們要真正走進去。”
此外,俄羅斯的相關政策也給中國車企實現本土化提供了機會。根據俄羅斯政府出臺的“工業組裝”政策(166號法案),凡是滿足“工業組裝”要求并與俄羅斯政府管理部門簽訂“工業組裝”協議的海外汽車廠商,可以享受低至0~3%的零部件進口關稅;正常的整車進口關稅乘用車為25%,商用車為10%~15%。
“假如這一合作計劃達成,東風汽車可以借力PSA的海外市場資源;作為回饋,東風汽車也或將給PSA提供新的支持。”張志勇表示。
“這一計劃在理論上可以實現,但現實中仍然具有困難。”張欣認為,相較于商用車,東風乘用車目前在海外市場起步更晚,因此知名度更低,未來銷量難以預計,“通常情況都是銷售決定生產,只有當銷量達到一定規模之后,才會考慮是否進行本地化生產。”
然而這一銷量在何時能達到本土化條件,尚具有不確定性。“雖然PSA在俄羅斯有現成的資源,但東風是否能真正借力,尚難預測。”曾志凌表示。東風風神目前的H30、S30等車型,是基于PSA旗下雪鐵龍產品平臺打造,因此與雪鐵龍品牌車型本身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能否共贏發展尚不能明確。
分析認為,如果東風要快速拓展海外市場的銷量,除了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外,關鍵一步還是在網絡建設上。如何盤整PSA與自身的資源,這對于東風而言,仍是個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