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建筑成本同比增兩成 新城地產上海多項目反遭投訴

2013-07-16 01:00:58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顧晟昱 發自上海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顧晟昱 發自上海

6月22日,新城公館百余業主在小區門口抗議小區車庫積水、物業服務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此前,新城地產在上海的另外兩個項目——新城金郡、新城碧翠也曾被媒體曝光各種質量缺陷。在外界看來,新城地產問題多多。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根據新城發展控股2012年年報,該公司去年交房的新城碧翠、新城公館等是新城控股近年來建筑投入最高的一批樓盤,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較前一年大幅提高了兩成。為什么一面在增加投入,另一面卻屢遭業主對樓盤品質的指責呢?為何花了錢,滿意度不升反降?品牌形象反受損害?

新城地產委屈嗎?

成本投入增兩成 樓盤質量反被屢次曝光/

根據新城發展控股2012年年報披露的數據,當年度該集團投入在物業的建筑成本,由上一年的3200多元/平方米,增至4000元/平方米。這一投入水平,已經比肩某些三四線城市樓盤的銷售單價了。

然而,新城旗下的樓盤質量并未因為高昂的成本投入而有所提升。多起業主的集體投訴,令其樓盤的質量和物業管理方面的問題被屢次曝光。

2012年交付業主的上海新城公館、新城碧翠兩個樓盤,就曾陷入過這樣的困境。

新城公館業主李木林(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了事情的由來。

2011年底,李木林以約2.1萬元的單價購置了位于南翔新城公館的一套精裝修新房。一年之后,他搬進了新房。可是沒住多久,李木林便發現開發商遺留了一系列問題,反映情況后又遲遲得不到解決,同時,物業服務也未達到購房時的承諾。

最早被業主們詬病的是小區地下車庫的積水問題。據李木林介紹,除了車輛打滑,更有小孩在車庫不慎滑倒。對于造成積水的原因,李木林說,開發商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不過據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業主分析,這可能與車庫內外溫差大,導致大量冷凝水涌出有關。

在搜狐焦點網論壇上,也有新城公館業主反映,交房時出現過墻紙、地板、柜門發霉現象。讓業主更為惱火的是,年初就向開發商和物業多次反映問題之后,卻遲遲得不到解決,于是便有了文章開頭這一幕。

根據網易房產的報道,同樣于去年年底交房的新城碧翠也存在交房后10天才開通煤氣,以及因趕工而出現的種種質量問題。

還有于2012年下半年交房的新城金郡,曾被《中國房地產金融》報道稱存在“墻體開裂”等質量問題。

這些樓盤的質量問題、物業管理問題集中爆發,新城地產難免給購房者留下非常負面的印象。同時,讓人疑惑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新城地產在投入增加后,仍然出現那么多質量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此曾聯系新城地產投資者關系部,但截至發稿時,對方未作回應。

著名地產專家蔡為民認為,新城地產的質量問題頻發,可能與其管控不合理有關。

不過,以“新城地產+質量”為關鍵詞,在百度搜索新城地產的有關資料,記者發現新城地產從項目管理到精裝修都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和管理體系。在過去數年中,該公司也曾多次表態,要提高房屋質量。

為何大規模的質量問題仍然未能杜絕?

上海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王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房地產行業存在的質量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趕工造成的。此前,網易房產的報道也稱,新城地產項目的質量問題與趕工有關。根據上述報道,新城碧翠因為竣工后漏裝新風系統,還在交房后封閉施工3個月。

根源:開發商不懂如何創造價值/

除了房屋質量存在諸多瑕疵外,物業管理水平也是新城地產屢被指責的端由。

新城地產業主們對于小區高昂的物業費與其服務不匹配頗為不滿。據了解,新城公館的物業費為南翔地區最貴,達到每月每平方米4.3元,但業主卻認為,其承諾的部分物業服務內容缺位。

購房之初,新城公館曾承諾業主會有24小時管家和泛會所服務,即每棟樓會有專人負責收發快遞等24小時便民服務,樓房底層將開設兒童活動、運動休閑、老人棋牌等活動區。但李木林表示,因為種種原因,小區里10棟樓最多的時候也只有五六個管家,泛會所數量也僅有幾個。

李木林認為,在物業管理方面,與萬科等公司相比,新城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比如,非小區居民進出,小區保安應該進行登記和詢問,入口處也應該安排閘機刷卡進入,但這些一開始并未做到位,在業主一再建議之后,才得以施行。

一位從事審計的業主還對新城公館的物業開支進行分析,指出其中部分費用過高,可進行削減。因此,業主提出限制更改景觀照明、噴泉等的開放時間,并減少24小時管家服務的人數,以此降低物業費。李木林指出,他們正與開發商商議,將物業費調低至3.8元/平方米。

業內人士認為,新城地產的一系列質量和物業管理問題,表面上看似乎和公司的管理機制有關,實際上卻反映了新城地產不善于把握業主的需求。

蔡為民認為,在現在的市場上,購房者不會在乎開發商投入的成本高不高,花費貴不貴,更為在意的是其最終的產品能否令業主滿意。

對于新城的業主來說,他們也許并不關注交房時間是早還是晚,更關注的是收房后盡量難免質量瑕疵;他們并不關注噴泉是否隨時在噴水,24小時管家服務人數多不多,而關注的是物業管理性價比高不高,交了物業費,是否能得到便捷舒適的物業服務。

正因為業主和開發商的不同價值觀念的差異,造成了開發商在建筑投入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反而無法“討好”業主,仍然不能有效地為業主創造居住價值,最終導致了新城地產的品牌聲譽受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