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瞄準微面升級需求 五菱品牌規劃乘用車路線圖

2013-07-11 01:04:21

由微面升級帶來的市場需求,成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五菱品牌進軍乘用車市場的直接推動力。據了解,到今年年底,五菱品牌微車保有量或將突破1000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希望成為微面乘用車升級需求最大的受益者。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在微客市場攬下近六成市場份額后,上汽通用五菱加快了五菱品牌進攻乘用車市場的步伐。

據悉,作為五菱宏光的升級車型,五菱宏光S將在今年8月上市,該車在滿足微客用戶升級需求的背景下,將競爭范圍擴大至8萬~10萬元的轎車市場。

作為五菱品牌的最高級別車型,五菱宏光上市之后的市場表現超乎預期。今年前5月,五菱宏光共計銷售188312輛,同比增長55.5%。“這證明很多消費者在微客的基礎上是有升級需求的,尤其是乘用化需求。”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總經理楊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這種由微面升級帶來的市場需求,成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五菱品牌進軍乘用車市場的直接推動力。據了解,到今年年底,五菱品牌微車保有量或將突破1000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希望成為微面乘用車升級需求最大的受益者。

千萬輛升級機會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數據顯示,整體微車市場已告別了去年0.3%的微增長態勢,開始下滑。今年6月,微車銷售125633輛,同比下降6.7%;前6月,微車累計銷售902611輛,同比下滑6.7%。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宏光車型卻呈現出大幅增長態勢。今年前5月,五菱宏光共計銷售188312輛,同比增長55.5%,成為上汽通用五菱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2012年全年,五菱宏光單一品牌銷量突破了30萬輛。據上汽通用五菱預計,五菱宏光系列產品今年銷量或將突破40萬輛。與如今銷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其上市之初,這款車的年銷售目標僅為10萬輛。

或許正是五菱宏光模棱兩可的市場定位,給了其更多施展空間。資料顯示,五菱宏光是一款介于微型商用車和家用MPV之間的緊湊型商務車,同時也是五菱品牌售價最高的產品。

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總經理楊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五菱宏光瞄準的是更注重家用功能的潛在用戶。“通過客戶回訪發現,購買五菱之光和五菱宏光的是兩類完全不同的客戶,五菱之光用戶中70%用來拉貨,30%用來載人。對比之下,五菱宏光的用戶大部分看重的是其乘用車功能。”

據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乘用車市場與網絡總監梁曉冬估計,到今年年底,五菱品牌微車保有量或將突破1000萬輛,其中,近400萬輛來自五菱之光。潛在用戶的升級需求及乘用化需求帶動的銷量增長不容小覷。而在五菱宏光之前,已有60%的之光用戶升級為了更高級別的榮光用戶。

切入家轎市場

在五菱宏光取得超乎預期的市場表現后,上汽通用五菱決定將五菱宏光所代表的家用7座MPV概念進一步挖掘,并由此更深層次地介入乘用車市場。

事實上,在產品設計上,五菱宏光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乘用車特質。楊杰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例說:“傳統微型面包車為了支持空間最大化,所以發動機必須是中置的,這樣它的隔熱不太好。而五菱宏光是前置后驅,這樣能提高舒適性”。但即便成本提升,五菱宏光所覆蓋的價格區間也仍舊停留在4萬~6萬元區間,對于更高價位區間的消費人群,五菱仍然難以觸及。

據悉,作為五菱宏光的升級版車型,五菱宏光S即將在今年8月上市。新車在外觀、內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升級,并且在動力系統方面換裝了源自于通用汽車的1.5LDVVT發動機,與寶駿630轎車相同,后續還將匹配自動擋變速箱。

楊杰對此表示,“對于客戶來講,他關注的不光是發動機,而是汽車整體性能的提升。我們希望把這個層級設定得更清楚,同時給客戶一個清晰的選擇。”

據了解,在五菱宏光新款車型上市后,其售價將有所提升。楊杰表示,五菱宏光S的針對范圍將會擴大到8萬~10萬元的家轎市場。在其上市之后,將與老款車型實行同堂銷售,以滿足不同層面的消費需求。

“微車擁有數以千萬計的用戶群體,他們其實對五菱品牌更熟悉,所以五菱推出的產品,他們也會更熟悉。”楊杰表示,在品牌影響力及市場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日后五菱品牌將會從一個微車品牌變成一個汽車品牌。在五菱宏光S之后,不排除還將推出其他針對乘用車市場的車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