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1:19:37
文:李澤民
兩年(nian)前(qian)的(de)(de)一(yi)天(tian)下午,來自印度的(de)(de)3位拾荒者(zhe),裹著襤褸的(de)(de)衣(yi)服(fu),手(shou)舉著一(yi)塊(kuai)“NOTIMETOWASTE”的(de)(de)紙牌,靜(jing)靜(jing)站立(li)在天(tian)津梅(mei)江會展中(zhong)心的(de)(de)大廳內。
這是那年秋天聯合國氣候大(da)會的(de)一瞥,在一周時間內,兩百多個國家以溫吞的(de)口水,意欲給這個藍色(se)星球的(de)未(wei)來把脈。
如今,時間過(guo)去了兩(liang)年(nian),原有的減排問題、資(zi)金支持(chi)等議題,依舊是“浮云遮目”的模糊狀(zhuang)。
拾荒者用(yong)無聲的示(shi)意傳遞出的緊張感,沒有人(ren)過多地在(zai)意,于是每(mei)次(ci)氣(qi)候大會的數百場會議(yi)里頭,冗長的程式化言論充斥著邊(bian)角,無味得讓人(ren)哈欠(qian)連連。
“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回到(dao)1992年5月(yue),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yuan)會(hui)就氣(qi)候變化問題達成公約,在一個月(yue)后的(de)巴西里(li)約熱內盧,世界上首(shou)個控制溫室氣(qi)體排(pai)放的(de)公約就此(ci)通過。
這是一個具有法律(lv)約(yue)束力的(de)公約(yue),旨在(zai)控制大氣(qi)(qi)中(zhong)二氧化碳、甲(jia)烷和其(qi)他造成“溫室效應(ying)(ying)”氣(qi)(qi)體的(de)排放,國(guo)際社(she)會(hui)應(ying)(ying)對全(quan)球氣(qi)(qi)候變(bian)化的(de)漫長旅途(tu)由此開始。
1995年(nian),這一公(gong)約的(de)締約方(fang)大(da)會首次在德國柏(bo)林舉行。兩(liang)年(nian)之后,149個國家(jia)和地區(qu)通過了《京(jing)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jia)溫(wen)室氣(qi)體(ti)排放作出了量化目標。
作為世界上(shang)最(zui)大(da)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并不接受這個目標(biao)。它(ta)在2000年于海牙召開的氣候大(da)會(hui)(hui)上(shang)提(ti)出(chu)要大(da)幅折(zhe)扣(kou)它(ta)的減排目標(biao),會(hui)(hui)議由(you)此陷入僵局。
隨后的(de)每年,盡(jin)管氣(qi)候大會仍舊在不(bu)同國家(jia)進行(xing),但是(shi)隨著各(ge)國討(tao)論的(de)深入,以(yi)(yi)美(mei)國為首的(de)傘形集團、基礎四國、77國集團以(yi)(yi)及小海島(dao)國家(jia)的(de)分歧和博弈日趨激烈。
在不休的(de)爭議中(zhong),時間滑入20世紀的(de)最(zui)后一年。被喻為“拯(zheng)救人(ren)類最(zui)后一次機會”的(de)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百(bai)余個(ge)國家的(de)領導出席會議。
在這次(ci)會(hui)議上,時任聯合國氣候(hou)變(bian)化框(kuang)架公約的(de)秘書(shu)長埃博爾喊(han)出(chu)了“目前我們沒有(you)時間可以(yi)浪費”的(de)聲音,一年后(hou)這句話(hua)被印度的(de)拾荒者(zhe)再度表達(da)。
時(shi)年,金融(rong)危機爆(bao)發,埃(ai)博爾面對全球各(ge)地的氣候官員(yuan),說(shuo)出了一句(ju)如此玩味的話(hua):金融(rong)危機是(shi)透支消費的結果(guo),氣候危機則是(shi)透支地球資源的結果(guo)。
如果知曉那(nei)些如珍珠般散(san)落在大洋中間(jian)島國的命運(yun),人們可能(neng)會(hui)(hui)更(geng)理解這位秘書長所說的“時間(jian)緊迫”,以及三位拾(shi)荒者在會(hui)(hui)場期間(jian)的舉牌示意。
在過(guo)去的十多年里,位(wei)于(yu)南太平洋的國(guo)家圖瓦盧(lu),其(qi)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按(an)照這(zhe)個數字推算,再過(guo)50年,這(zhe)個美(mei)麗的島(dao)國(guo)將大部分被淹(yan)沒海中。
就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的那一年,這(zhe)個(ge)國家(jia)的居民(min)說,希望全球(qiu)的70億人口向他們(men)道(dao)歉(qian),被(bei)珊(shan)瑚(hu)托起(qi)的這(zhe)個(ge)國家(jia),成為全球(qiu)溫室(shi)氣體排放的不幸(xing)者(zhe)。
圖瓦(wa)盧的環境部長也(ye)參加(jia)了(le)這次會議,他有些(xie)無奈(nai)地問,“美國在(zai)很(hen)多場合都是老板,可我想說的是,當我們有一天消失了(le),你將會當誰的老板。”
一場望不到頭的戰役
圖瓦盧的境遇只是(shi)一個樣(yang)本,毋庸置疑,其他(ta)的小島國(guo),在若干年(nian)后也會受到(dao)海水上漲的威脅,顯然時間確(que)實“浪費不起”。
但是(shi)另一方面(mian),讓小島國聯盟等(deng)氣候(hou)談判方憂心忡(chong)忡(chong)的(de)是(shi),哥本哈根(gen)之(zhi)后的(de)三年多來,他們在氣候(hou)大會上與傘形國家(jia)的(de)氣候(hou)“糾(jiu)葛”似乎更加深層化。
有著一臉(lian)大(da)胡子(zi)的(de)(de)美(mei)國談判代表潘興,依舊(jiu)重復著他桀驁(ao)的(de)(de)說辭,極力推脫減排(pai)的(de)(de)責任(ren),這個傘形國家的(de)(de)重要(yao)構成者(zhe),成為歷次氣候大(da)會的(de)(de)眾矢之的(de)(de)。
小(xiao)島(dao)國聯(lian)盟(meng)希望發達國家在2020年減排45%,可潘興在哥本哈(ha)根說,美(mei)國在2005年的基礎上(shang)減排17%,這一目標只相當于在1990年的基礎上(shang)減了4%。
從坎昆會(hui)議(yi)、德班會(hui)議(yi)到(dao)去年的多哈(ha)會(hui)議(yi),各(ge)國減排目標(biao)都在持續的口水中(zhong)沒(mei)法統(tong)一,京都議(yi)定(ding)書存廢的爭議(yi)四(si)起,綠色氣(qi)候資金落實遙遙無期。
當下的(de)每次氣候(hou)談判(pan),都沒有了(le)哥本哈根那樣(yang)的(de)影響力,人們的(de)關注(zhu)在(zai)淡化,就(jiu)連氣候(hou)談判(pan)官員都顯(xian)得疲沓有余,為地球把脈的(de)設想(xiang)有流產(chan)可能。
在(zai)去年底,有人用了(le)“非常糟糕”四個字評(ping)價發(fa)達國家在(zai)多哈會議上的表現,曾經被認為是氣候(hou)領袖的歐(ou)盟,現在(zai)內(nei)部也是分歧重(zhong)重(zhong),態(tai)度(du)軟弱。
而早已逃離(li)京都議定書的(de)(de)日(ri)本,不但拒絕提高減排(pai)力度,同時(shi)還阻撓(nao)氣(qi)候資金、綠色技(ji)術轉讓(rang)等談(tan)判的(de)(de)進(jin)展(zhan),一如(ru)既往游離(li)在氣(qi)候談(tan)判的(de)(de)積極陣營(ying)外。
如果氣候談判會議的(de)這(zhe)種機制還要(yao)堅持,那么注定這(zhe)是(shi)一場暫時(shi)還望不到頭的(de)戰役,關乎星球的(de)這(zhe)種“鼓噪”還將持續,盡管失(shi)望彌(mi)散在會場中(zhong)央。
由此可見,各(ge)國對于埃博爾所說“透支地(di)球資源”仍持(chi)不同的(de)態度,而那(nei)些小島(dao)國聯(lian)盟岌(ji)岌(ji)可危(wei)的(de)處境,沒有多(duo)少(shao)人會特別在乎和(he)關心。
回到20年(nian)前(qian),12歲(sui)的(de)(de)加拿大女(nv)孩鈴木自己籌(chou)錢前(qian)往里約熱(re)內盧,在聯合國氣(qi)候大會上發表了五分鐘演講,她說:你們所做(zuo)的(de)(de)事(shi)情,讓我(wo)(wo)(wo)在夜晚哭泣。我(wo)(wo)(wo)的(de)(de)生命(ming)里,看得(de)見蝴蝶和雨(yu)林,但我(wo)(wo)(wo)不知道我(wo)(wo)(wo)的(de)(de)孩子在未來是否看得(de)到。
作(zuo)者為宏觀新(xin)聞部(bu)副主任(ren)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zhan),可(ke)聯系我們要(yao)求(qiu)撤下您的(de)作(zuo)品。
歡(huan)迎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