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zheng)文

日本地震鏡鑒:一棟大樓的防震“攻略”

2013-06-28 01:19:34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文:莫邦富

日本,外(wai)國使館聚集的東(dong)京港區(qu)。

在去中國(guo)大使館的途中,人們會經過一(yi)個由(you)重疊的高(gao)層建筑所(suo)組成的區域,那就是聞名(ming)遐(xia)邇(er)的六(liu)本木新城。

自2003年(nian)正(zheng)式(shi)開(kai)業以來,經過10多年(nian)的發展,六本木新城(cheng)已經成為當(dang)地的地標性(xing)建筑綜合體。

這里有(you)(you)高(gao)層辦公大(da)樓、高(gao)層住宅、包(bao)括精品店、主題餐廳(ting)等在內的眾多商(shang)業設施,還(huan)有(you)(you)由(you)庭園、美(mei)術館、戶(hu)外劇(ju)場(chang)等組成的文化(hua)設施、高(gao)級酒店、豪華影院和電視(shi)廣播中心、公共設施等。

藝術家們的歌(ge)聲、情侶們的倩影(ying)、商(shang)務人員匆匆來往的腳(jiao)步、孩子們無(wu)憂(you)無(wu)慮的笑臉,組成了(le)這里每(mei)天(tian)不會間歇的主奏樂(le)。

六本木新城過硬的防震(zhen)標準

六本(ben)木新城(cheng)由(you)建筑(zhu)上(shang)海環(huan)球(qiu)金(jin)融(rong)中心的(de)森大樓公司(si)主(zhu)導開發,總建筑(zhu)面積達78萬平方米,歷經17年完成建設,是迄今為止日(ri)本(ben)規模(mo)最為宏大的(de)一個(ge)城(cheng)市再開發項目。

在這個超大型(xing)的復(fu)合性城市區域空間,每(mei)天約有2萬人(ren)(ren)在這里工作,平均每(mei)天出入(ru)人(ren)(ren)數高達10萬人(ren)(ren)。

身處地震多(duo)發國日(ri)本,這樣一(yi)個(ge)集商貿、辦公、娛樂、居住于一(yi)身的繁華項目(mu)如何(he)減少地震等自然(ran)災害帶來(lai)的影響呢?

帶(dai)著這樣的問題,筆(bi)者(zhe)訪問了位于(yu)六本木新城主(zhu)建筑(zhu)里的森(sen)大樓公司(si)(si)。森(sen)大樓公司(si)(si)有(you)“防災明(ming)星”之(zhi)稱的佐野眾一等人接待(dai)了我。

佐(zuo)野在(zai)(zai)公(gong)司震災對(dui)策事務局任(ren)職(zhi)長達(da)10年之(zhi)久,所(suo)以(yi)極其熟悉公(gong)司開(kai)發和管理的包括(kuo)六本木新城在(zai)(zai)內(nei)的近(jin)30棟大廈(其中近(jin)10棟是供居住用的超高(gao)層公(gong)寓大廈)。

佐野(ye)表(biao)示(shi),1981年日本設定了建(jian)筑(zhu)基(ji)準法中的新(xin)耐(nai)震(zhen)基(ji)準,此后修建(jian)的建(jian)筑(zhu)物(wu)(wu)有著更可靠的耐(nai)震(zhen)性。在(zai)這些(xie)建(jian)筑(zhu)物(wu)(wu)里遇上地震(zhen)時,不應該(gai)往外逃,而是應該(gai)躲(duo)避在(zai)里面(mian),這樣才是最安全的。

在森大樓(lou)公司(si)開(kai)發的(de)項(xiang)目中,1993年后建造的(de)13棟大廈甚至超過(guo)了新耐震基準所設定的(de)標準,在這些大廈里碰上地震基本(ben)不用擔(dan)心(xin)。

此(ci)外,森大(da)樓公司(si)還對1981年前修建的(de)大(da)樓全(quan)部進行(xing)了(le)耐(nai)震(zhen)(zhen)改建工程,提高了(le)耐(nai)震(zhen)(zhen)性,所以如今這些大(da)樓全(quan)部租出,沒(mei)有空房。

“做(zuo)好硬(ying)件防(fang)震(zhen),這是最基本(ben)的。”佐野強調,“但是,光靠硬(ying)件來(lai)防(fang)震(zhen),那還(huan)是遠(yuan)遠(yuan)不夠的。”佐野一(yi)轉話題,談起了防(fang)震(zhen)救災措施的重要性。

他先說(shuo)了幾個(ge)(ge)數(shu)字(zi):“一(yi)年有(you)8760小(xiao)時,一(yi)個(ge)(ge)人的(de)工作(zuo)時間大概在1800~2000小(xiao)時。在工作(zuo)時間之(zhi)外遇到地(di)震的(de)可能性要(yao)遠(yuan)(yuan)遠(yuan)(yuan)大得(de)多,所以,防震救災的(de)一(yi)個(ge)(ge)重要(yao)著(zhu)眼點就要(yao)放在工作(zuo)時間之(zhi)外。”

自建防震(zhen)救災常(chang)規(gui)部(bu)隊(dui)

森大樓公司要求200名科長級(ji)以上干部必須(xu)輪流參加(jia)防(fang)震值班(ban)。還安排了200名員工居住在公司附(fu)近,由他(ta)們組成(cheng)公司的防(fang)震救災(zai)常規部隊。

擔當防震救災(zai)常規部隊的(de)員工一般比(bi)較年(nian)輕,居住公司宿舍可以減輕他們的(de)房(fang)租壓力,但他們要擔負起防震救災(zai)的(de)重任。

公司宿舍(she)可以居住(zhu)10年。換言之,擔當防震救災的員(yuan)工10年不變,人員(yuan)固定,平時的訓練(lian)成果就容易鞏固,而且(qie)每人的任(ren)務固定,不至于發生災害時手忙腳(jiao)亂。

接下來(lai),佐野強調了(le)另(ling)一個數字的重要性:可供72小時使(shi)用(yong)的備品儲存。他(ta)還(huan)強調了(le)3個關鍵詞(ci):“自助、互助、公助”。這(zhe)3個關鍵詞(ci)的含義是(shi):自我救(jiu)助、互相(xiang)救(jiu)助、公家救(jiu)助。

日本規定,政府主導的救(jiu)助工作(zuo)在災害發(fa)生72小時后必須開始,反過(guo)來說,震(zhen)災發(fa)生后的最初(chu)72小時即前(qian)3天(tian)主要(yao)依靠(kao)自救(jiu)。

有(you)關數據統計,地震中成(cheng)功獲救(jiu)(jiu)(jiu)者70%緣于自救(jiu)(jiu)(jiu),20%仰賴互(hu)救(jiu)(jiu)(jiu),而(er)政府的救(jiu)(jiu)(jiu)助只占10%。所以,不應過度依賴政府救(jiu)(jiu)(jiu)助,而(er)要首(shou)先重視自救(jiu)(jiu)(jiu)。

令人嘆服的物資儲備

日(ri)本救災物資儲備的充分程度反映(ying)了(le)對自救和(he)互(hu)救的充分重視。

拿六本木新城來(lai)說,救災物資(zi)儲備(bei)(bei)(bei)倉(cang)庫就有(you)5處(chu),都靠近車道附近,便(bian)于搬運(yun)。緊急(ji)用(yong)食品、飲用(yong)水(shui)等(deng)物資(zi)都按員工人數乘以3天所需量來(lai)儲備(bei)(bei)(bei),還要(yao)多備(bei)(bei)(bei)10%,以便(bian)供應地震(zhen)發生后無法回家(jia)的路(lu)人等(deng)需求。在倉(cang)庫里,我(wo)看到這(zhe)些(xie)救災物資(zi)上(shang)分別(bie)標明哪些(xie)供員工使用(yong),哪些(xie)供路(lu)人使用(yong),可(ke)見平(ping)時的準備(bei)(bei)(bei)工作做得(de)十分細致。

救(jiu)災(zai)物資儲(chu)備分急(ji)救(jiu)藥品(pin)、救(jiu)助(zhu)用器材、緊急(ji)用品(pin)、緊急(ji)用食(shi)品(pin)和緊急(ji)外攜(xie)文(wen)件。救(jiu)災(zai)物資儲(chu)備品(pin)之細(xi)、儲(chu)備量之大(da),令(ling)人嘆服(fu)。比如,光食(shi)品(pin)就有20萬份(fen)(其中(zhong)六本(ben)木(mu)新城儲(chu)備10萬份(fen))。佐(zuo)野遞給我的資料(liao)上寫著,這個儲(chu)備量在日(ri)本(ben)民間公司中(zhong)為第一。

除(chu)了物資上的準備,每年全體員工(gong)必(bi)須參加徒(tu)步(bu)訓(xun)練演習。佐野告訴我:“防(fang)震救(jiu)(jiu)災常規部(bu)隊(dui)的員工(gong)每個月(yue)都要參加防(fang)災訓(xun)練演習。只有做(zuo)好了這一切,自我救(jiu)(jiu)助和(he)互相(xiang)救(jiu)(jiu)助才不會成為一句(ju)空話。”

作者為旅日華人(ren)作家、經濟評論(lun)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yan)禁(jin)轉載或(huo)鏡像,違(wei)者(zhe)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zuo)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men)要求撤下您的作(zuo)(zuo)品。

歡(huan)迎關(guan)注每日經濟新(xin)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