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1:19:29
文:楊可瞻 蓬勃
始自1929年(nian)的(de)(de)經(jing)濟危(wei)(wei)機(ji),股票市場(chang)的(de)(de)大(da)崩潰(kui)導(dao)致了持續4年(nian)的(de)(de)大(da)蕭條(tiao),這次經(jing)濟危(wei)(wei)機(ji)很快從美國蔓延到(dao)其他(ta)工業國家,各(ge)國為維護本國利益,加(jia)強了貿易(yi)保護的(de)(de)措(cuo)施(shi)和手段,進一(yi)步惡化了世(shi)界經(jing)濟形勢。
經濟危機中,各國以(yi)關(guan)稅形式強化了經濟的(de)民族主義,1929年至1933年期間的(de) “大蕭條”隨后引發世界政局大變(bian)動(dong)和世界思潮(chao)的(de)轉(zhuan)向,激(ji)起(qi)了浪漫極權(quan)主義政治運動(dong)(如德國納(na)粹)的(de)興起(qi),包括(kuo)獨(du)裁者(zhe)的(de)崛起(qi)(如希特勒、墨索(suo)里尼)和極權(quan)統治的(de)盛(sheng)行。
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之下,貿易摩擦(ca)逐步轉化成軍事對(dui)抗,最終(zhong)導致(zhi)第二(er)次(ci)世界大戰爆(bao)發。
主要經濟體崩潰
1929年爆發的經(jing)濟危機(ji),給世(shi)界(jie)經(jing)濟帶來了災難性(xing)的影響,短短時間內,世(shi)界(jie)各大經(jing)濟體(ti)都經(jing)歷了經(jing)濟結構(gou)分(fen)崩離析的浩劫(jie)。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ji)一直持續了10年之(zhi)久,波及(ji)日本、美洲乃至全歐洲。
1929年10月(yue)24日,美國華爾街(jie)股票市場的(de)崩盤,為這場殘酷的(de)經(jing)濟(ji)災難(nan)拉開(kai)了序幕。
從1929年10月24日(ri)到11月13日(ri)短短的(de)(de)(de)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mei)元的(de)(de)(de)財富消(xiao)失,但美(mei)國(guo)股票市場崩潰不過是(shi)一場災(zai)難深重的(de)(de)(de)經濟危機爆發的(de)(de)(de)火山口。隨著股票市場的(de)(de)(de)崩潰,美(mei)國(guo)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xing)的(de)(de)(de)災(zai)難之中,可怕的(de)(de)(de)連鎖反(fan)應很快發生(sheng):瘋狂擠(ji)兌、銀行倒閉、工(gong)廠關(guan)門、工(gong)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zu)織的(de)(de)(de)抵(di)抗(kang)、國(guo)家處于內戰邊緣。
到1932年,美(mei)國(guo)工(gong)業生產(chan)總值降(jiang)低(di)了(le)45%,人均收(shou)入減少了(le)40%,1300萬(wan)人失業,200萬(wan)人無家可歸。
同時,這場世(shi)界經濟(ji)(ji)危機(ji)(ji)亦對以德國(guo)為代(dai)表(biao)的(de)歐洲經濟(ji)(ji)體打(da)擊沉重。危機(ji)(ji)高峰時的(de)1932年一年中,德國(guo)工業產量比(bi)1929年下降將近(jin)一半。危機(ji)(ji)期間(jian),德國(guo)失業者用廢舊物品搭成住房(fang),而政府實(shi)行征(zheng)收新稅、削減工資、削減救濟(ji)(ji)金(jin)和養老金(jin)等政策,力圖把危機(ji)(ji)轉嫁到普通民眾的(de)肩上,致(zhi)使(shi)社會矛(mao)盾(dun)激化(hua)。
在經(jing)濟(ji)危機(ji)襲(xi)擊下(xia),法西斯黨的(de)影響(xiang)迅速擴大,最終使(shi)希(xi)特勒(le)上臺,并將德國(guo)帶(dai)向(xiang)一(yi)條(tiao)戰爭不歸路。
日(ri)本(ben)雖然是(shi)一戰(zhan)(zhan)的(de)(de)戰(zhan)(zhan)勝國(guo),但工業(ye)能力很弱(ruo),戰(zhan)(zhan)爭結束(shu)時,日(ri)本(ben)經濟(ji)依賴美(mei)國(guo)工業(ye)的(de)(de)大量訂(ding)單,但隨著歐美(mei)經濟(ji)的(de)(de)逐漸復蘇(su),日(ri)貨節節敗退,最終逃脫不了經濟(ji)危機的(de)(de)魔咒。1923年9月(yue)的(de)(de)關東大地震(zhen),使(shi)得(de)本(ben)來已很脆弱(ruo)的(de)(de)日(ri)本(ben)經濟(ji)雪上加霜。
在所(suo)有國(guo)家(jia)中(zhong),經濟(ji)衰(shuai)退的后果是(shi)大(da)規模(mo)失業(ye):美(mei)國(guo)1370萬人,德(de)國(guo)560萬人,英國(guo)280萬人;而民眾(zhong)由于失業(ye)和(he)生活(huo)水(shui)平的下降,對本國(guo)政府強烈不(bu)滿,示威、游行和(he)罷工斗爭不(bu)斷(duan),階級矛盾空前尖(jian)銳;法西斯分子也(ye)乘機(ji)興風作浪(lang),促使社會更加(jia)(jia)動(dong)蕩不(bu)安。從整體看,經濟(ji)危機(ji)加(jia)(jia)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貿易戰引發沖突
面對經(jing)濟危機,主要(yao)資本主義國家不以世界(jie)經(jing)濟的(de)整(zheng)體(ti)安全為(wei)首要(yao)目(mu)標,而是以維護本國利(li)益(yi),改(gai)善本國經(jing)濟形(xing)勢為(wei)出發點,采取(qu)了(le)自保式的(de)經(jing)濟策略,加(jia)強(qiang)了(le)貿易保護的(de)措施和手段。
一(yi)方面設置關稅壁壘以限(xian)制進(jin)口,而另一(yi)方面又加緊(jin)在(zai)國(guo)(guo)際市場上爭奪。這些措施,進(jin)一(yi)步惡(e)化了世界經(jing)濟形勢(shi),使國(guo)(guo)家之間的(de)矛盾日(ri)趨尖(jian)銳;各國(guo)(guo)為(wei)盡快擺脫(tuo)困境,還進(jin)一(yi)步加強對殖民(min)地和半殖民(min)地的(de)掠奪,激起當地人民(min)的(de)反抗(kang),民(min)族解放運動持續高(gao)漲,國(guo)(guo)際關系日(ri)趨緊(jin)張,世界局勢(shi)危(wei)機(ji)四伏。
在經濟危機中(zhong),國家(jia)(jia)間對(dui)市場的(de)(de)(de)爭奪(duo),使各國分裂對(dui)立(li)程度加深,出現了以單(dan)一(yi)國家(jia)(jia)為核心的(de)(de)(de)集團(tuan)化對(dui)抗。在金(jin)融領域,英(ying)、美(mei)、日等(deng)國紛紛在貿易戰中(zhong)通過(guo)降價(jia),用“廉價(jia)”商品對(dui)別(bie)國進行“傾銷(xiao)”。彼此金(jin)融聯系(xi)密切(qie)的(de)(de)(de)國家(jia)(jia),也如法炮制地組成諸如英(ying)鎊、美(mei)元集團(tuan)、日元集團(tuan)等(deng)相互(hu)對(dui)立(li)、封閉的(de)(de)(de)貨幣集團(tuan)。類似做(zuo)法,擴大了經濟沖突,導致國家(jia)(jia)集團(tuan)對(dui)抗局面的(de)(de)(de)形成,為二戰的(de)(de)(de)爆發埋下了導火索。
戰爭成為突破口
經濟(ji)危(wei)機帶來的(de)(de)世界格局的(de)(de)變(bian)(bian)化以及大(da)國集團間的(de)(de)沖突,最(zui)終引(yin)爆了(le)第(di)二(er)次世界大(da)戰(zhan)。經濟(ji)戰(zhan)爭(zheng)(zheng)隨即轉變(bian)(bian)為(wei)軍事戰(zhan)爭(zheng)(zheng),人們在為(wei)戰(zhan)爭(zheng)(zheng)的(de)(de)殘(can)酷而痛哭時候,卻不得(de)不承認——也許,戰(zhan)爭(zheng)(zheng)是(shi)解(jie)決國際(ji)國內問題(ti)的(de)(de)突破口,是(shi)讓脆弱的(de)(de)經濟(ji)走向復蘇的(de)(de)殘(can)酷解(jie)決方式(shi)。
二戰的爆發(fa),首先解決了戰前由于經濟(ji)危機(ji)而帶來(lai)的失業問題。由于戰爭和(he)軍事需求(qiu)的推動,許多本已停業的工廠陸續開工,失業工人紛紛重回崗位。
二(er)戰使許多科學技(ji)術應用于軍事形態,成(cheng)為戰爭的工具,揭開了人類(lei)歷史上第三次科技(ji)革(ge)命,成(cheng)為第三次科技(ji)革(ge)命的助產婆。
涉及(ji)信(xin)息技術(shu)(shu)、新能源技術(shu)(shu)、新材(cai)料技術(shu)(shu)、生(sheng)物技術(shu)(shu)、空間技術(shu)(shu)和海洋(yang)技術(shu)(shu)等諸多(duo)領域的(de)第三次科技革(ge)命,不僅推動了社會生(sheng)產(chan)力的(de)空前發展,也推動了新的(de)世界經濟格(ge)局的(de)形成。
由此美國(guo)經濟(ji)(ji)在(zai)戰(zhan)后獲得了飛速發展,二戰(zhan)后,美國(guo)一躍成為世界上經濟(ji)(ji)實力最(zui)強大的國(guo)家(jia)之一,使美國(guo)經濟(ji)(ji)最(zui)終擺(bai)脫了經濟(ji)(ji)危機的影響,而第三次科技(ji)革命,也(ye)最(zui)先在(zai)美國(guo)拉開了序(xu)幕。
作者均(jun)為海外研究(jiu)室研究(jiu)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mei)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bi)究。
讀(du)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pin)出(chu)現在(zai)本(ben)站,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下(xia)您的作(zuo)品(pin)。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