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7 00:36:35
普益財富最新研究數據顯示,6月最后一周,銀行到期理財產品共1592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普遍上升,昨日記者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都在6%以上。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隨著央行出面“辟謠”,近日市場資金面稍有寬松,Shibor曲線逐漸回落。不過,月末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帶來新一輪沖擊。
此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報告稱,6月底最后10天將有1.5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到期。
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普遍上升。昨日(6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普益財富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都在6%以上。
6月底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究竟有多少?普益財富最新研究數據顯示,6月最后一周,銀行到期理財產品一共1592款。
關于這些理財產品的總規模,某商業銀行首席理財師認為“有個1萬億元就不錯了”。理財專家徐建明也認為“1.5萬億元高了一點”。
1592款產品到期/
央行在近日召開的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上指出,銀行貸款結構存在不合理問題,6月份前10天,全國銀行新增貸款中70%以上是票據,這不僅不可持續,還有潛在風險。銀行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的政策,沒有落到實處。
普益財富最新研究數據顯示,6月最后一周,銀行到期理財產品一共1592款,排名靠前的銀行是:建設銀行191款,興業銀行107款,招商銀行106款,廣發銀行96款,華夏銀行88款,工商銀行85款,光大銀行60款,中國銀行57款,中信銀行50款,平安銀行44款,浦發銀行43款,民生銀行42款。
另外,今年一季度信貸類產品發行量為63款,較前一季度大增43款。票據資產類產品發行量為121款,遠遠高出前一季度的51款。
這1592款產品到期的理財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規模呢?
徐建明表示,盡管有些銀行為了沖業績,在這個點到期的理財產品可能多一些,但不會太多,但總規模不會達到1.5萬億元。
上述首席理財師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統計只能統計到理財產品的發行結果,而不能統計到實際募集的資金數據。監管部門會有這個數據,因為銀行要上報真正募到的資金數目。一般來說,按照發行規模疊加統計,1.5萬億元要打個七折,有個1萬億元就不錯了。
專家:兌付無風險/
普益財富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都在6%以上。其中,最高的是泉州銀行在6月24日~25日發行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預期收益率為7%。
上述理財師表示,“現在規模比較大的股份銀行發的理財產品比較多,城商行還是不行,因為它受區域限制。”
如此高的預期收益率,是否會造成兌付風險?
徐建明表示,現在做得比較激進、表外資金比較大的是股份制銀行,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因為上半年就開始資金緊張,有些銀行最容易發行短期產品以解燃眉之急,然后等著央行放松資金。沒想到央行一度不松口。
“哪有那么緊張呀!沒有錢就去拆,只不過成本高一點,總有拆來的,產品到期接著發就可以了。”上述首席理財師則表示,銀行間本來就有市場,前幾天不是正常現象,資金比往年稍微緊一點,但理財產品的兌付沒有風險,股份行沒有風險,城商行也不會違約,違約監管部門會管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