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3 01:31:5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智
每經記者 李智
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和其他違規行為相比,IPO造假無疑當屬 “首惡”。因為它不僅破壞了市場的“三公”原則,更讓普通投資者損失慘重。此前,《每日經濟新聞》曾在深入、細致、專業的實地調查基礎上,刊登重磅文章質疑新大地、天能科技兩家公司涉嫌造假上市,在資本市場上振聾發聵。上周末,證監會公開通報了這兩家公司的造假事實;并對南京證券、民生證券等保薦機構給予了嚴懲。
證監會披露造假始末/
5月31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對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新大地)、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天能科技)及其相關保薦機構,在公司申請IPO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的查處情況。
證監會透露,2012年5月新大地IPO申請獲創業板發審會通過。在媒體提出質疑后,新大地及其保薦機構南京證券于7月向證監會提交終止發行上市申請。同年8月,證監會對新大地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
經調查,新大地通過資金循環、虛構銷售業務、虛構固定資產等手段,在2009~2011年年報中虛假記載,三年間分別虛增利潤金額280萬元、305.82萬元、2042.36萬元,分別占當年利潤總額的16.53%、11.52%、48.52%。
同時,證監會還通報了天能科技的違規行為。在2011年3月31日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后,遭遇媒體質疑,遂于2012年4月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同年9月,證監會對天能科技涉嫌違法違規立案稽查。
證監會調查發現,天能科技通過偽造作為入賬憑據的工程結算書和虛構銷售回款等,在應縣道路亮化工程等三個項目的財務賬冊中有虛假記載,虛增財務報告收入8564萬元,虛增利潤合計3815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53.18%。銷售回款中,近1.2億元均來源于董事長秦海濱控制的四家公司,轉款事宜具體由董事長助理劉俊奕策劃、董事會秘書曾堅強參與組織實施。同時,證監會對上述兩家公司及相關負責人予以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天能科技、新大地及其各自保薦機構民生證券、南京證券被證監會認定為違法違規,均源于 《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3月20日《天能科技:預披露新政第一股陽光下的造假黑幕》、2012年6月28日《新大地涉嫌造假上市 創業板首例》這兩篇經過深入實地調查后登載的、獨家的監督報道。
保薦機構同遭“連坐”嚴懲/
除了新大地和天能科技外,為兩家公司IPO“保駕護航”的保薦機構也難逃干系。證監會表示,身為保薦機構的南京證券在新大地IPO項目工作中,未執行充分適當的盡職調查工作程序,沒有保持足夠的職業謹慎,未對相關事項真實性進行審慎核查,出具了含有虛假記載的發行保薦書及核查報告等文件,違反了《證券法》等法律法規。
根據相關法規,證監會擬對南京證券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實施公開譴責的監管措施,對保薦代表人胡冰和廖建華給予警告,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并分別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同時,新大地審計機構大華以及法律服務機構大成也被給予了相應處罰。
另外,證監會也指出民生證券在天能科技IPO項目工作中,違反《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證監會擬決定對民生證券給予警告,沒收民生證券從事該業務的收入100萬元,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對保薦代表人鄧德兵、劉小群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同時分別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同時審計機構大信所和法律服務機構君澤君也受到處罰。
證監會表示,上述對兩起案件的處理中,南京證券、民生證券均被給予警告處罰。根據《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保薦機構被處以警告處罰,將對其增加新的業務種類、設立或收購證券經營機構、發行股票或債券等產生重要負面影響;也將對其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導致其繳納更多的投資者保護基金。保薦機構將會為其違法違規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發言人還提及了秦寶牧業。2013年5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發了《秦寶牧業吹破牛皮 全產業鏈造假IPO首例》。本報記者奔赴陜西西安、楊凌示范區及寶雞周邊地區,在前后長達20余天的實地調研中,通過與知情人士、業內人士及養牛技術人員的深入交流,以及對秦寶牧業10個基地村的養牛大戶等逐一走訪后發現,秦寶牧業在繁育、飼養、屠宰、加工、銷售等各主要業務環節中,涉嫌“全產業鏈造假”。無獨有偶,秦寶牧業的保薦機構,正是因天能科技受罰的民生證券。
一位大型券商的投行高層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證監會嚴懲造假上市企業及違規保薦機構,他“舉雙手叫好”。這位人士稱,正是因為一小撮無良企業和保薦機構的違規行為,給整個行業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只有加大處罰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最終將違規者驅逐,才能更好地保障普通投資者的利益。
新聞鏈接
準大盤股退出國泰君安躋身IPO候選
從今年初開始,證監會發起了被譽為“史上最嚴”的IPO財務核查風暴,在第一輪“自查”階段于3月31日基本結束后,第二輪即“抽查”階段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而面對證監會的不斷重罰,以及核查行動的不斷推進,大批企業最終選擇 “放棄IPO”。
據證監會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滬深兩市共有IPO在審企業666家,其中創業板226家;IPO被終止審查達269家,其中創業板134家。需要指出的是,包括中國建材、永煤集團、中海信托等一批“準”大盤股,意外地退出了IPO的等候隊伍。
在選擇“放手”的上述公司中,身為央企的中國建材無疑最受矚目。雖然公司此前的審核狀態已是“中止審查”,但業內各方大多認為公司只要按時提交自查報告,那么成功IPO“問題不大”。而從此前來看,向中國建材這樣從H股回歸A股的央企,鮮有失敗的案例。
有意外退出的,就有意外加入者。在最近披露的IPO審核進度名單中,國泰君安證券突然出現在滬市擬上市名單中,審核狀態為“初審中”。資料顯示,2007年國泰君安即公開提出上市計劃,2008年首次進入上市輔導期,但“一參一控”問題,成為其上市“攔路虎”,而后國泰君安兩大股東中央匯金投資和上海國際集團達成了股權互換加期權回兌的協議。而有媒體稱,國泰君安證券可能不必按序 “排班站隊”,不排除被特批上市。
證監會擬對民生證券給予警告,沒收其業務收入100萬元,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對保薦代表人鄧德兵、劉小群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終身被證券市場禁入。
證監會擬對南京證券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實施公開譴責,對保薦代表人胡冰和廖建華給予警告,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終身被證券市場禁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