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1 01:34:16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每經實習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昨日(5月30日),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正式開業,首批掛牌展示的企業總數達到1200家,遠遠超出預期的300家,業務品種達成九類25項,引入戰略合作機構71家。
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基于龐大的市場需求而設立,其股東多由證券公司和創投機構組成,加之交易中心與深交所對接,有利于那些成長性好、盈利能力強的掛牌企業未來進軍A股市場。
據了解,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8個股東分別為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安信證券、深圳證券信息公司、深圳市創新投、深圳市遠致投資、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以及深圳市前海開發投資控股公司。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很多企業在早期沒有得到場外市場的支持,企業是為了上市才改制,并且規范自己的財務治理。深交所2010年新上市的321家新上市公司當中,70%以上改制都不到三年。上市后很容易不適應,給市場健康發展埋下隱患。如果企業上市初期就有成熟的投資者對他們形成制約,引導企業提升會計基礎和治理水平,有助于提升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培育屬于自己的忠實客戶群。”
場外資本市場系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獨有模式定位。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董事長胡繼之表示,該中心與交易所市場本質區別在于,融資活動的私募與公募之別、發行對象小眾與大眾之分和金融支付的非標準和標準之差,他認為該模式前景巨大。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財務門檻基本確定為:最近12個月凈利潤累計不少于300萬元;最近12個月營業收入累計不少于2000萬元,且增長率不少于30%;最近12個月凈資產不少于1000萬元;最近12個股營業收入不少于500萬元;最近12個月銀行貸款100萬元以上,或投資機構股權投資100萬元以上。
對此,郭萬達認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明顯需要有良好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因此他認為,該中心對微型企業及天使投資項目融資作用不大,這兩類企業要么條件難以達標,要么價值難以發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