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5-11 10:32:35
這一輪進入中國的熱錢與以往大舉挺進股市、樓市不同,現在沒有明顯跡象更沒有確切證據表明,這一輪熱錢進入了中國的股市、樓市,那么,這些熱錢來自哪里?規模有多大?又流向何處?何時會撤退?
熱錢何時撤出?
取決于美量化寬松退出
及我國匯率市場改革
逐利是熱錢的本性,一旦失去博取利益的土壤,敏感的熱錢就會如潮水般而退,這將給所在國家的金融、經濟造成影響甚至破壞性的惡果。
沈建光認為,發達國家實行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我國存在不利影響,包括:出口需求降低、人民幣升值以及對華投資減少等等。例如,3月中國對美國、日本、歐盟的出口分別下降6.5%、10%和14%。而人民幣匯率方面,盡管2012年9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維持在6.2-6.25元之間,但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升值了5.8%。除此之外,另一個風險也值得我們警惕,盡管當前中國面臨資本流入的局面,但有朝一日美國量化寬松一旦退出,這種局面將可能逆轉,資本大規模撤離對于中國脆弱的經濟復蘇顯然是一個重大打擊。
李志強分析,目前看熱錢還沒有明確投向,只是以資金形式體現在存款上,還沒有大量涌入實體經濟。一般來講,熱錢可能用于買房產,但不太可能用于固定資產投資、企業生產性的投資和基建投資。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不高,環比還有所回落,工業增加值增速3月份也在回落,也就是說,至少熱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的明顯跡象。
從外匯占款的增加來看,魯政委肯定了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現狀。但他說,“熱錢是一個并不精確的概念,因而就不便斷言是否有熱錢、及熱錢的規模問題。從過去的歷史數據觀察,這種流入的狀態,主要與人民幣升值預期、國內外市場利差(不是基準利率的利差)密切相關。這種套利行為,有的可能在金融市場上套利,有的則不過是實體經濟企業自發的逐利表現,比如,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有對外經濟活動的企業采取人民幣質押貸款外幣,借助目前美元的低利率和人民幣的升值來降低其融資成本。”
外匯局近日發布新規,對虛構貿易背景、套利交易、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等行為,提出警示及相關防控措施。這也是中國首季外貿數據引發熱議后,監管部門的首次公開實質性舉動。
5月5日,外匯局發布《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外匯管理部門應強化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同時加大核查檢查與處罰力度;要求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應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并嚴格執行外匯管理規定。有業內分析人士預期,新規的巧妙之處就在于,由于加強了銀行外匯存貸比的規范和限制,既能減少當下跨境資金大幅流入,又對未來資金大幅流出國內市場做出防范。套利資本流入未來預計放緩,而且下半年還不排除有資本流出的可能。
瑞銀分析認為,由于未來投機性的外匯資本將更難流入,銀行也需要購入外匯以滿足外匯貸存比要求,外匯流入以及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會有所減弱。這可以為匯率市場的進一步改革(包括擴大人民幣每日交易區間)創造一個更加中性的環境。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向松祚:
熱錢流入的領域很多,主要是資產市場,做匯率和利率套利也很賺錢,而且是無風險套利。匯率的升值和匯率動蕩本身對我國出口企業非常不利。我認為人民幣匯率應該更加穩定,匯率形成機制可以適當做些調整
興業銀行[0.22%資金研報]首席經濟學家
魯政委:
從外匯占款的增加來看,可以肯定存在國際資本流入。熱錢的逐利行為,有的可能在金融市場上套利,有的則不過是實體經濟企業自發的逐利表現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
李志強:
國際資本認為2013年中國經濟處在估值洼地,前期流走的資金回流,外匯占款開始增加。外匯占款就是外部資金流進來兌換成人民幣,變成人民幣之后就很難監測流向,很難再區分哪一部分人民幣是熱錢
瑞穗證劵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盡管當前中國面臨資本流入的局面,但有朝一日美國量化寬松一旦退出,這種局面將可能逆轉,資本大規模撤離對于中國脆弱的經濟復蘇顯然是一個打擊
廣東社科院綜合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黎友煥:
國際熱錢不便于直接進入中國內地,于是就以中國香港為套利市場,但在巨資囤積中國香港的引領下,其它中國香港資金會自動進入內地獲取更大的利潤。以今年第一季度為例,貿易渠道就出現了井噴現象,外商投資渠道也出現了過去幾年來不一樣的變化,況且房地產價格調控難度巨大,一旦把握不準,出現崩盤的話,經濟社會都可能存在不穩定性;另一方面是如果房地產調控政策真的發揮效能的話,繼續投機房地產將出現虧本。因此,根據我們課題組五一長假對熱錢投資動態的調查,對熱錢是否流入房地產存在分歧和觀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