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0 01:20:49
美聯儲領銜的全球貨幣寬松潮正在走向終結:一旦貨幣政策開始收緊,股市將逐漸失去寬裕的流動性支撐。
◎推動力
美股創紀錄的終極密碼:科技創新驅動股指上行
每經記者 羅慧
一直以來,美國的科技創新力量都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在這場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浩劫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美國的科技創新迸發出的強勁動力。這一次,美國經濟是否還能借此恢復活力?盡管答案未知,但至少看起來,投資者對此信心滿滿。
科技和消費雙輪驅動
從行業板塊看,本周,科技類股票再次成為了推動美股上漲的主要動力。
彭博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以來,帶動美股上漲的板塊主要集中在金融,醫療保健,基礎設施建設和消費品。自今年4月中旬以來,科技板塊的表現再次成為市場亮點。就在上周,標普500科技板指數大漲了4.6%,遠好于標普500指數同期2.03%的表現,今年以來,標普500生物科技板塊指數也已累計上漲了36.42%,遠超標普500指數同期14%的漲幅。
而科技類股票之所以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現,主要源自科技類公司的盈利狀況穩定,股票回報率高以及增長潛力巨大等因素。
據彭博統計,今年以來,標普500成分股中表現最好的前十大股票中,奈飛(Netflix)公司、美光技術(IMFT)、超微半導體公司(AdvancedMicroDevices)、塞爾基因(Celgene)公司、再生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RegeneronPharmaceuticals)、生命科技 (Life)公司以及電子藝界(ElectronicArtsInc),都屬于科技類公司。其中,世界上最大的流媒體(在線視頻)播放服務商奈飛(Netflix)公司,以今年高達124.84%的回報率,居最佳股票排行榜榜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標普500表現最佳成分股排行榜上,除了科技股,消費股在本輪行情中的貢獻也不菲,其中,百思買以115.27%的回報率,位列排行榜第二,而雅芳則以63.72%的回報率,居第三。
美股仍可能繼續走高
近些年來,從互聯網到移動終端,從3D、4D打印到谷歌眼鏡,從生物制藥到大腦建模等,一系列的科技創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理念和投資偏好。
今年表現最好的標普500成分股奈飛公司,更多是得益于大數據的分析和移動終端的快速崛起。
對此,上海輝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陳星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穩定的盈利以及樂觀的增長前景,是科技類股票,尤其是生物科技類股票受投資者青睞的主要原因,這從美國幾大生物科技交易所基金的表現也可以看到。”
彭博數據顯示,截至昨日,美國最大的四只生物科技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今年以來為投資者帶來了不菲回報,其中,iShares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基金上漲25.6%,VanEck生物科技ETF上漲31%。
“不過,這并不一定反映出美國經濟已經走出危機的陰影。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經濟數據并不太好”,陳星宇進一步表示。
那么,科技類股票對于整個大盤的帶動作用能持續多久?陳星宇認為,“由于這段時間科技類股票已經上漲了很多,持續強勁的可能性也逐漸被削弱,但是相比歐洲、日本等其他地區的經濟狀況,美國的基本面較好,會吸引更多的避險資金回流,因此未來美股的大盤仍有可能繼續走高,而這將由板塊輪動來帶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