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6 01:40:1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佩珊 謝曉萍
每經記者 鄭佩珊 謝曉萍
去年9月,樂視網(300104,收盤價26.46元)將推出“超級電視”的消息引來外界側目。
昨日(3月5日),樂視網在北京與富士康舉行簽約儀式,宣布與富士康科技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樂視TV·超級電視以及互聯網機頂盒產品將由富士康進行生產,同時雙方還將成立合資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樂視網預計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5%~55%。但一名券商分析師指出,“樂視網在2012年的業績支撐仍舊是廣告業務,但如果要繼續保持業績高增長,2013年樂視網必須找出最新的業績增長點。”顯然,樂視網押注在了終端的樂視機頂盒以及樂視超級電視。然而,由于終端產品政策管制風險仍舊存在,該業務是否能在2013年爆發,決定了樂視網的市場估值。
協議具有排他性/
在昨日雙方合作的發布會現場,樂視TV·超級電視并沒有現身。樂視網副總裁梁軍對此表示,超級電視之所以沒有如期發布,是因為樂視網創始人、CEO賈躍亭希望該產品能“更加完美”,據他透露,超級電視開發進度順利,將于第三季度正式推出。
在此次合作中,樂視TV·超級電視以及互聯網機頂盒產品將由富士康專業制造。上述合作將具有排他性,即今后富士康不再為其他的互聯網企業進行相關終端制造。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樂視網將與富士康成立合資公司,樂視網COO劉弘表示,未來合資公司將通過互聯網等載體將影視劇、紀錄片等內容傳播海外,而這一布局則有賴于富士康的海外渠道。對于雙方合作的細節,劉弘表示,目前合資公司成立的細節仍在商討中,對于雙方的出資比例,也暫不透露。
有關超級電視的盈利模式上,樂視網方面表示:將改變傳統電視機廠商只能通過硬件銷售盈利的方式,而是擁有“硬件收入+內容收入+應用分成+終端廣告”四重收入來源。
富士康董事長特助郭守正表示,合作共包括三個主軸:軟硬結合,海外拓展與服務價值,未來計劃將電視從純粹觀看的產品變成家庭智能中心。
仍存政策風險/
目前與機頂盒相同的問題,終端智能電視的政策風險目前并沒有完全解開。
2011年,廣電總局下發181號文件中規定,“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平臺只能接入到總局批準設立的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上”,“內容服務平臺不能與設立在公共互聯網上的網站進行相互鏈接”。這就將機頂盒廠商鎖住,只允許他們與牌照商進行合作。樂視網目前采用的CNTV的牌照,也屬于第三方牌照,被業內稱為“暫住證”。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開始加入這一行業。百視通(600637,收盤價16.76元)在去年11月2日發布公告稱,國家廣電總局《關于同意上海廣播電視臺增加互聯網電視客戶端編號的批復》,同時批準百視通200萬個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客戶端編號。記者獲悉,這是國內第一個宣布已獲得百萬級機頂盒客戶端牌照的廣電播出機構與新媒體運營商。
面臨兩大挑戰/
此前,德邦證券曾對外表示,超級電視項目將在未來1~2年內需要投入5億~15億元,而僅憑樂視網現有的資金量很難滿足這一需求。
目前樂視網在財務費用上顯得較為吃力。上述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電視劇版權的無形資產攤銷、帶寬費用以及網絡視頻平臺的營銷投入均大幅增加。同時公司去年發行2年期共計4億元債券,也將提高未來財務費用,對公司利潤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業績預告顯示,樂視網2012年營業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95.20%,凈利潤1.95億元,同比增長48.68%。
樂視網的另一個挑戰來自于復雜的產業環境。截至目前,包括創維、海爾、海信、康佳、長虹、TCL這6家國產彩電巨頭、以及外資的三星和LG電子都已經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中高端“智能云電視”,此外,電信運營商、IT互聯網企業、芯片商、內容服務商等均“蠢蠢欲動”。這也意味著,樂視網是否能夠 “打通終端硬件到軟件和內容”的全產業鏈,還未可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