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2-21 07:57:44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北京市住建委、央行營業管理部19日宣布,自今年4月1日起,此前在北京海淀區試點的“存量房交易服務平臺”將擴至西城、海淀、豐臺等11個區縣。屆時無論個人還是中介,二手房交易均須由區縣房管部門核驗房屋真偽,辦理完房屋過戶后,房款才能從銀行劃轉給賣方。
“海淀存量房交易服務平臺在全市的推廣,將對規范二手房交易市場秩序,保障交易雙方產權和資金安全起到重大作用。”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機制能夠有效杜絕經紀公司占壓房款,保障交易資金安全,規范存量房交易市場秩序。
昨日(2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登錄北京海淀區存量房交易平臺時發現,平臺上的房源信息都有一個核驗編碼,此外,所公示的房屋信息還包括面積、朝向、樓層、所建年代以及該房源的擬售價格等。
記者根據網站上所公布的信息,聯系了其中一套位于中關村附近兩居室的銷售經紀人,該經紀人告訴記者,這套房源已經售出,如果有意向選擇其他房源,可以到門店去咨詢。
存量房交易平臺在海淀區開始試點時,其初衷原本是為了推行放心交易的市場環境,并且集中發布有效房源,使之能成為購房者獲取房源的一個重要渠道。然而在記者的采訪中卻發現,登錄在交易平臺上的房源基本上都是已經售出的房源。
“應該說超過95%都是已售房源。”海淀區一位中介門店的店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有在房屋已經進入到交易環節,房主才愿意將房屋信息公布在交易平臺上。
“大部分房主并不愿意早早地將信息公示在網上,如果一旦中途不想賣了,或是想漲價,信息公布后再撤下十分麻煩。”上述中介人員告訴記者,也正因為如此,存量房交易平臺并未能發揮幫助老百姓獲取房源信息的作用。
根據北京市住建委最新發布的通知,同一套房屋只能委托一家中介機構申請核驗。未經房主書面授權委托的中介機構不得對外發布該房源信息,不得居間、代理銷售該房屋。
“但不可避免的是,房主還是會將房源信息掛牌在多家中介。”一位不愿具名的中介人員告訴記者,通知中所規定的只能委托一家中介機構申請核驗,這通常已經是到了交易環節。而在此之前,恐怕還是會經過多家中介發布房源信息。“房主還是會選擇在很多家掛牌,只是到最后誰的客戶最終實現了簽約成交,再由其所在的中介來完成申請核驗。”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中多家代理的制度容易形成房屋搶手的錯覺,從而使房主不愿降價銷售。推行獨家代理之后,這種隨便漲價的現象或難以出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