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茂業系”舉牌逼停大商股份 大股東欲三招御敵

2013-02-21 01:10:53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皇甫嘉    

每經實習記者 皇甫嘉

春節剛過,大商股份(600694,收盤價37.10元)便突然宣布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某投行人士表示,這與公司遭 “并購狂人”黃茂如麾下“茂業系”舉牌有關——2月8日,大商股份公告稱,截至2月7日,茂業商廈累計持有公司股份1468.5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在此之前,“茂業系”持有大商股份4.5%的股權。

平安證券分析認為,無論是從盈利角度還是資產角度,大商股份都極具吸引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08年“茂業系”曾在17天內接連舉牌渤海物流、商業城、深國商,期間均采用了“閃電”加“沉默”的并購策略,此次舉牌大商股份屬故技重施。

面對“茂業系”來勢洶洶,業內認為,目前其持股僅8.8%的第一大股東大商國際可供選擇的應對方法有三種:注入資產獲得股權、二級市場直接增持、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

但從現有狀況來看,無論哪種方法,大商國際想要順利完成對“茂業系”的“貼身防守”難度都不小。

“茂業系”劍指大商股份控制權/

在投資者尚在回味春節帶來的美妙氣氛之時,百貨巨頭大商股份突然于周一宣布停牌,并表示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最晚于下周二前復牌。

“聯想到公司在長假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刊登的公告,這次停牌估計與遭茂業商廈舉牌有關。”某投行人士分析道。

資料顯示,2012年6至7月間,茂業商廈斥資4.5億購入大商股份1333萬股,占后者總股本的4.5%。沉默半年多之后,本月8日大商股份突然宣布,茂業商廈近期再增持約135萬股,持股總數占大商股份總股本的5%。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茂業商廈在資本市場上的舉牌歷史,頻頻舉牌大商股份體現了一定的收購意向和可能。雖然當前茂業商廈僅持有大商股份5%的股份,但由于大商股份股權分散,并沒有實際控制人和控股人,收購大商股份有一定的可行性。

提到茂業商廈,就不得不提“茂業系”的實際控制人黃茂如,他此前因多次并購國內企業被譽為 “舉牌狂人”。雖然茂業商廈在去年首度殺入大商股份時僅表示 “看好零售業前景”,但從此前其在成商集團、深國商、渤海物流等的輝煌戰績來看,強烈的行業并購意愿恐怕是其大舉入駐的主要原因。

另外,平安證券分析認為,無論從盈利角度還是資產角度,大商股份都極具吸引力。

資料顯示,大商股份2010年前后集中新開門店合計40家,營業面積幾乎翻倍。新店一般要經過兩到三年的培育期才開始正常盈利,這40家門店在2013年全部進入成熟期,利潤較2012年將繼續增長。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大商股份賬面凈現金高達49億,還有總計344萬平方米的門店、120萬平方米的自有物業,清算收入遠高于目前109億元的總市值。

值得注意的是,茂業商廈在并購策略的選擇上十分有技巧——先“閃電”買入,后“沉默”應對,對目標公司進行試探是其屢試不爽的并購手段。

2008年10月的短短17日內,渤海物流、商業城、深國商先后接到了茂業商廈的通知,后者通過二級市場買入三家公司各6.68%、8.63%、5.09%的股權。同年11月,商業城當時第二大股東琪創能貿易便打響了商業城的股權“保衛戰”,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和收購第一大股東商業城集團的方式,實現了對茂業商廈的阻擊;深國商當時大股東和昌父子選擇將股權出讓給香港百利亞太,也達到了抵抗茂業商廈奪權的目的。

“最后茂業商廈僅實現了對渤海物流的‘奪權’,但在這一系列的并購中,無論是否獲得控制權,從目前賬面上來看,茂業商廈均是穩賺不賠的。”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此次舉牌大商股份,從大量買入到持股達5%舉牌紅線依然時隔半年,茂業商廈似乎又是故技重施。

面對來勢洶洶的茂業商廈,大商股份第一大股東大商國際如何接招?

大商國際或打響“保衛戰”/

就大商國際方面的態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大商股份,但當記者談及“茂業系”舉牌一事時,董秘辦接待人員立即掛斷了電話。

資料顯示,目前大商國際持有大商股份股份2586萬股,占總股本的8.8%,極容易失去控制權。平安證券認為,大商股份可能采取的對策包括與其他股東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直接增持或注入資產以提升持股比例等。

首先看資產注入的可能性。目前大商國際麾下的資產極為誘人,包括租賃給大商股份的4處物業、經營性資產(5家千盛百貨、美好家園、西安新瑪特、哈爾濱新一百、大商北樓、呼倫貝爾店、鞍山新瑪特、盤錦新瑪特、天客隆超市92%股份、大連蔬果批發市場等、部分酒店)。

上述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但長期以來,大商股份的公司治理一直存在問題,媒體近年來也頻頻曝光公司涉嫌隱藏利潤、分紅吝嗇等亂象,弄得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張。如果真的進行資產注入,屆時在股東大會的表決時關聯股東需要回避,其他股東如何表決還屬疑問。”

“況且,從董事會決議通過到完成增發至少也得半年時間,或許此時茂業商廈已經成功奪權上位了。”上述投行人士補充道。

那么,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的可行性有多大?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認為,茂業商廈表面友好的財務投資,實則是狙擊式的收購,資產注入則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對大商股份而言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股東結盟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前兩大股東大商國際與大連國商資產管理公司 (以下簡稱國商公司)分別持有大商股份8.8%、8.54%的股份,除此之外,前十大股東中博時、富國天惠等機構占據了剩余七席,因此它們的表態將至關重要。

“基金作為大商股份的重要投資者,其必然會以自身的利益為基礎,視茂業商廈與大商國際的力量對比而做出選擇。”黎雪榮認為。

某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則指出,由于大商國際的高層與其他大股東之間關系日益僵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第二大股東國商公司還是持股較多的眾多基金,在面對茂業商廈的收購時選擇站在大商國際一邊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二級市場直接增持這條路又能否走得通?

“大商國際近年來的擴張耗去了大量資金,目前可用于二級市場增持的資金其實寥寥無幾,不過不排除公司另覓渠道籌集資金的可能。”上述研究員補充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為了準備此次并購戰役所需資金,茂業商廈可能早就在未雨綢繆。資料顯示,今年1月9日,茂業商廈已完成發行第一期本金高達8億元的中期票據,利率為5.52%,期限為三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