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5 01:10:0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記者 曾劍
1月12日,中南重工(002445,收盤價8.44元)發布公告稱,預計2012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0%~5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業績大幅下滑,中南重工給出的一部分解釋是:公司需要補繳2004~2008年五年期間所獲減免所得稅2553.06萬元,而公司預告去年全年利潤僅3488萬元~4883萬元。
突然曝出的千萬補稅也讓投資者措手不及。昨日中南重工以3.26%的跌幅開盤,盡管此后在大盤帶動下股價明顯回升,但全天漲幅也只有2.06%,遠低于昨日深成指3.31%的漲幅。
業績預增變預減/
新年伊始,中南重工便給投資者報了個憂!
1月12日,中南重工發布公告稱,預計2012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0%~50%。需要指出的是,就在2個月前,公司曾在2012年度第三季度報告中預測,2012年度的業績將同比增長0~3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中南重工業績由預增陡然變成預減,完全打亂了市場預期。
對于業績下滑,中南重工在公告中表示,一方面在于公司2012年度新增產能未能釋放,新增營收較小;另外一主要原因是:公司需要補繳2004年~2008年五年期間所獲減免所得稅2553.06萬元。此舉將直接減少公司2012年度凈利潤。
原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原有若干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后有關事項處理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規定,外商投資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2008年后,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性質或經營期發生變化,導致其不符合稅收優惠條件且作為外資企業經營期限未滿10年,企業需要補繳其此前已經享受的定期減免稅稅款。
中南重工在2004~2008年享受了“二免三減半”的定期減免稅優惠,由于公司外資股東TOETEOWHENG持股比例變化,公司已經不符合減免稅優惠條件;同時,中南重工成立于2003年5月,其經營期限也不足10年。因此,公司需要補繳減免稅稅款。
招股書避談“補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通知》早在2008年便由稅務部門發布,而中南重工是在2010年方才上市。作為外商投資企業,中南重工對于這樣的政策變化應該十分清楚,不過,記者查詢公司招股書后發現,當中對此項事宜只字未提。
2010年6月,中南重工發布上市招股說明書。在稅收政策變化風險一欄,公司的提示為,隨著2007年新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公司及重工裝備將從2012年起執行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這一變化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增值稅出口退稅占公司當期凈利潤5%以上,其政策變化也可能影響公司業績。
而受益于外資企業稅收優惠,中南重工在2004~2008年獲得的所得稅減免為2553.06萬元,年均大約在510萬元,占公司當年的凈利潤比例同樣超過5%以上。如公司2007年、2008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323.96萬元、6548.25萬元,減免所得稅所占比重分別為9.57%、7.79%。同樣的稅收風險,中南重工選擇性披露著實令人不解。
風險提示缺失遭質疑/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外資股東持股比例需高于25%,這家企業才可以享受 “二免三減半”定期減免稅優惠。按照這個規定,中南重工早在上市之初便已經不能享受該政策。
資料顯示,TOETEOWHENG于2007年11月以1億元受讓YINDI公司所持中南重工前身江南管業25%股權。直到上市前,TOETEOWHENG的持股比例未有變化。但隨著江南管業改名中南重工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TOETEOWHENG的持股比例被稀釋為18.70%。也就是說,中南重工此時已經不再屬于上述規定中減免稅收的企業。
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對于稅收政策上的這個重大變化,中南重工卻從沒有公開說明。
對此,上述中南重工證券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公司外資股東的持股比例是因上市后被稀釋而小于25%,地方國稅局之前沒有要求公司補繳稅款。只不過外資股東在2012年發生了減持行為,目前的持股比例已經小于25%,地方國稅局近期在檢查公司稅務后才要求公司補繳稅款。
這樣的解釋顯然不能讓投資者滿意。有投資者表示,即便之前國稅局未要求中南重工補繳稅款,但公司仍難辭信披失職之咎。TOETEOWHENG的首次減持行為發生在2012年1月份,一次性就減持了中南重工5%的股份,減持后僅持有公司13.70%的股份。此時,中南重工的補稅風險進一步增加,但公司仍未將這風險告知投資者。還有投資者認為,中南重工享受的減免稅均是在上市前,獲利的為公司原投資主體。現在補繳稅收卻要全體股東一同承擔,這樣做恐涉嫌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