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 00:54: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生 楊瑞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生 楊瑞 發自北京
上周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發布 《中國企業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對于今年的經濟走勢,《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已經進入次高速增長階段。
在同時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最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產能過剩矛盾十分突出,其嚴重后果就是各地區產業高度同質化,惡性競爭,企業效益大幅下滑。
李偉建議,今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降低企業稅負和資金成本,積極鼓勵研發創新,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適時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必要的流動性。
《報告》特別提醒說,各地在2012年競相出籠的 “保增長投資計劃”對2013年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各地規劃的投資總量加起來很可能會超過20萬億元,很多投資會持續到2013年甚至更長時間。
李偉擔憂地表示,近幾年集中投資,各地規劃產業高度雷同,造成產能增長過快,而且新增產能還在不斷形成。比如,各地“十二五”規劃中就有16個省市區把鋼鐵作為重點發展產業,20個省市區把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產業。
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這一輪由地方政府主要拉動的區域性投資除了在基礎設施領域之外,很多是本地已有企業在政府號召下的產能擴張,一些引進的投資也主要以制造型項目為主,缺乏對基于創新突破的有競爭力產業的投資,這種短期性投資的結果很容易助長產能過剩,更不利于結構調整。
《報告》稱,2012年推行的“營改增”改革將會繼續推進。國家對于中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免已有很多規定,今后的關鍵是出臺細則確保落實。
針對貨幣政策對企業的傾斜問題,李偉說,針對全球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適當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相對穩定。適當放松對過橋貸款等限制,支持與產業升級相伴的兼并重組。要堅定不移地發展草根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的創業、創新和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