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1 01:19: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新年來臨,中國石化集團的專業化重組一步步走上正軌。
昨日 (1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石化(600028,SH;00386,HK)正就從母公司手中收購80億美元上游油氣資產進行談判。中國石化有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母公司手中收購海外資產一直是戰略目標,只要時機成熟就會啟動。
這可能是中國石化集團專業化重組的一部分,曾執掌中海油的傅成玉,在成為中國石化集團掌門人之后,就一直謀劃集團的專業化重組。中海油是三大油企中輔業專業化的先行者。
在有望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的同時,中國石化集團的非上市資產整合正“快馬加鞭”。繼去年9月先后成立中國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之后,去年12月底,中國石化集團在北京揭牌成立了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包括上述公司在內的專業化公司,將承擔中國石化集團專業化板塊獨立上市的戰略目標。其中,中國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已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
業內人士分析,傅成玉在中海油專業化重組的經驗,是否能夠最終在中國石化身上見效還很難說,因為將經驗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才有成功的可能。
擬購母公司海外資產 /
據媒體報道,中國石化正就從母公司手中收購80億美元上游油氣資產進行談判,這些資產是位于英國、俄羅斯、哥倫比亞及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上游資產,相關收購交易將于4月份進行。
中國石化有關人士向記者說,從母公司手中收購海外資產一直是戰略目標,只要時機成熟就會啟動,但并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表。
80億美元資產的注入,將有助于中國石化提高在全球油氣生產及勘探市場的參與度,力爭使中國石化與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在業務實力上不分高下。
去年中國石化半年業績說明會上,傅成玉就強調,中國石化集團正整合資產,中國石化則評估有關資產,希望完成評估后,盡快提出收購建議。然而,收購過程中,必須確保為小股東帶來更好回報。他承認,中國石化目前手頭現金并不足以應付收購母公司資產所需,所以屆時需要向外融資。
這并非中國石化第一次從母公司收購海外資產。2010年,中國石化以24.6億美元從母公司手中收購了安哥拉18區塊深水石油資產50%的權益。
而作為擴大海外產能及提高海外業務收益的舉措之一,上個月,中國石化集團完成了斥資1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旗下英國北海油氣資產49%股權的交易。2012年4月,中國石化集團首次進軍美國頁巖油氣市場,以24.4億美元從戴文能源公司中收購了美國五處頁巖油氣田的權益。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對《每日經濟新聞》說,中國石化從母公司手中收購海外資產的做法值得肯定,這是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也是中石化內部優化升級的重要環節。
專業化板塊整合提速 /
為了進行專業化重組,中國石化集團一手向上市公司注入上游資產,另一只手則在運作母公司非上市資產。
就在2012年一年內,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國石化煉化工程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紛紛掛牌成立,確定了各自專業化板塊獨立上市的戰略目標。
據悉,日前中石化煉化工程已向港交所提交了規模15億美元的IPO申請,聘請中信證券、摩根大通和瑞銀安排此次交易,計劃在第二季度進行IPO。
中石化煉化工程于去年9月3日掛牌成立,注冊資本31億元,由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股98%和2%,它是中石化集團煉化工程板塊的唯一運營主體。
近期剛組建的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則重組了集團旗下的8家地區公司、3家專業公司、2家技術研究院,是目前國內產業鏈最完整、專業門類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石油工程綜合一體化服務公司。
傅成玉曾公開表示,隨著外部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中石化原有的各自獨立、大而全、小而散的體制機制已越來越不適應業務的快速發展。因此,繼此前集團上市公司形成現代化企業制度之后,中石化再次向存續企業開刀,推動其實現市場化經營,向專業化發展。
中石化內部人士稱,當前IPO重點是煉化工程,石油工程板塊的上市時間要更晚,預計在“十二五”后期。因為石油工程板塊資產相比煉化工程規模更龐大、結構更復雜,整合難度也更大。
任浩寧說:“專業化經營是世界能源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中石化力推煉化與石油工程專業化板塊上市的做法意義重大,這是中石化內部結構調整和專業化分工加強的重要標志,其核心競爭力和專業性將會得到很大提升,與世界能源巨頭之間的差距會日益縮小。”
“而目前中國石化收購母公司海外油氣資源的做法能夠為其帶來巨大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這是中石化專業化板塊單獨上市戰略實施的前兆。”
專家分析
中石化能否適應“傅氏整合”
在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國石化集團進行輔業專業化重組是最晚的。從2007年開始,中石油集團對分散的工程服務業務進行集中,成立專業化鉆探公司,2008年7月,中石油整合集團的燃氣資產,成立中國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燃氣市場。
而中海油的專業化重組的步伐邁得更早和更遠。目前,中海油集團共有4家上市公司,即中海油股份、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和中海化學,平均分布在產業鏈的上下游領域。
當年在傅成玉的領導下,中海油一度在北美、尼日利亞和伊拉克收購油氣資產,成為中國三大石油巨頭中國際市場擴張力度最大的公司。
2011年4月,傅成玉轉舵中石化,任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開始將中海油的專業化模式引入中石化。
“國企領導把上一個工作單位的經驗,帶到新的地方是有慣性的,這到底行不行得通,是否實用,能否適合新的地方很難說。”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他向記者表示,“中海油與中石化的企業文化和理念應該是不同的,關鍵是要把成功的經驗根據新的情況進行相應調整,才能適應新的形勢。”
任浩寧分析,中國石化集團單推煉化與石油工程專業化板塊上市并非只存在利好消息,專業化經營和內部結構調整對企業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中石化此舉頗有 “傷筋動骨”之嫌,中石化和下屬企業應在股權、業務、結構等方面積極溝通協商,盡快達成使雙方滿意、市場滿意的收購方案。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